靈璧縣集鎮的演變,快來看看你的老家是怎麼來的?

靈璧集鎮演變,快來看看你的家鄉是怎麼來的?

明嘉靖年間(1522~1566)

本縣有兩個鎮、14個集,即:婁子鎮、陵子鎮;婁子莊集、永定莊集、濠城集、韋裡集、孟山集、沱河集、固鎮集、九灣集、八塔集、陵子集、漁溝集、雙溝集、楊疃集、三村集。

清康熙年間(1662~1722)

本縣有3個鎮、20個集,即:固鎮鎮,陵子鎮、三村鎮;濠城集、潼郡集、雙溝集、九灣集、婁子莊集、沱河集、喬家集、韋裡集、八塔集、界溝集、楊疃集、陵子集、三村集、漁溝集、朝陽集、劉八集、張橋集、孟山集、永興集、清官集。

清乾隆年間(1736~1795)

本縣有20個集,即:雙溝集、朝陽集、遊家集、漁溝集、影山集、楊疃集、禪堂集、婁子莊集、沱河集、濠城集、順河集、九灣集、固鎮集、連城集、八塔集、蚌埠集、三村集、陵子集、孟山集、潼郡集。

民國時期(1912~1948)

本縣有兩個鎮、30個集。

建國以後

區、鄉(公社)政權機構設置變更和交通的影響,農村集鎮也隨之變化。少數集鎮逐漸冷落為鄉村居民點,有的居民點卻發展為集鎮。至1985年,本縣集鎮共有43個,即:靈城鎮、韋集、黃灣、婁莊、楊疃、尹集、澮溝、尤集、夏樓、朝陽、漁溝、高樓、馮廟、藕莊、向陽、官莊、王集、沙壩、晏路、長集、葛店、大山、楊集、張圩、虞姬、邱廟、韋疃、郭海、張集、朱集、王集、謝樓、崔樓、彭溝、陸集、梁集、大路、沙灘、大廟、張營、劉貫、張集、禪堂。

韋集鎮

靈璧縣集鎮的演變,快來看看你的老家是怎麼來的?

該鎮現為韋集區公所駐地,位於縣城東南19公里處,東接泗縣,南鄰固鎮、五河縣。韋集是本縣南部的集市貿易中心,農曆每月逢三、五、八、十日逢集,建國後一直是區、鄉、社、鎮駐地。該鎮東南單圩鄉境內的老莊胡村址及其附近高地為"垓下遺址",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楚漢兩軍在此作戰,項羽被擊潰於此。現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南6公里處的漢墓群(俗稱金銀山)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灣鎮

靈璧縣集鎮的演變,快來看看你的老家是怎麼來的?

該鎮現為黃灣區公所駐地,位於縣城西南20公里處,南隔沱河與固鎮縣相望。該地過去叫黃莊,因修築老靈固公路在此繞了個大彎子,故改稱黃灣。建國初是一片荒草湖地,1958年在這裡組建縣財貿農場,興建居民區,1960年劃屬大山林場,名為黃灣分場。1969年撤區並社時,由晏路、陸集兩個小公社合併設立黃灣人民公社,1980年設區劃社時置黃灣區。現為區鎮駐地,農曆一、三、六、九日逢集。

婁莊鎮

靈璧縣集鎮的演變,快來看看你的老家是怎麼來的?

該鎮現為婁莊區公所駐地,位於縣城西15公里,西與宿縣毗鄰。早在明清時期是本縣的二鎮之一。農曆三、五、八、十日逢集。民國21年,本縣早期的共產黨組織曾在這一帶開展革命活動,較有影響的"大山暴動"就發生在其東南部的大山。建國後,一直是區、鄉、社、鎮駐地。

楊疃鎮

靈璧縣集鎮的演變,快來看看你的老家是怎麼來的?

該鎮現為楊疃區公所駐地,位於縣境中部,距縣城15公里,西與宿縣接壤,靈房公路穿鎮而過。明代設集,是本縣中部的集市貿易中心,農曆三、六、九日逢集,建國後一直為區、鄉、社、鎮所在地。本鎮屬郯廬地震斷裂帶設防區。

尹集鎮

靈璧縣集鎮的演變,快來看看你的老家是怎麼來的?

該鎮現為尹集區公所駐地,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城27公里,北靠濉河,南鄰唐河,西與宿縣交界,符澮與靈房兩條公里在此交匯。農曆一、四、六、九日逢集。建國後,該鎮一直是區、鄉、社、鎮所在地。尹集蘿蔔聞名遐邇。鎮東部的菠林村。為抗日時期中共靈北縣委創辦的靈北中學(皖東北中學)所在地。

澮溝鎮

靈璧縣集鎮的演變,快來看看你的老家是怎麼來的?

該鎮現為澮溝區公所駐地,位於本縣中部,距縣城23公里,是符澮公路終端、靈雙公路支線匯合處。澮溝鎮原名澮塘溝,相傳因村子後面溝河交匯成網,村東有一口大塘得名,建國後簡稱澮溝。農曆三、五、八、十日逢集。1969年撤區劃社後為澮溝人民公社所在地,1980年後為區、鎮駐地。境內溝河較多,較大的有濉河、唐河、新河、拖尾河、運料河、三渠溝、唐濉溝。

尤集鎮

靈璧縣集鎮的演變,快來看看你的老家是怎麼來的?

該鎮現為尤集區公所駐地,位於縣境北部,距縣城40公里,地處靈、宿兩縣交界處,總面積1.2平方公里。自清乾隆年間設集,農曆一、四、六、九日逢集,原稱遊家集。民國27年靈璧淪陷後,偽淮海省剿共第一支隊第二縱隊司令(團長)劉夫庭部1000餘人盤踞長達4年半之久。鎮內修築大小土圩三層,碉堡10餘個,並設有被服廠、兵工廠,圩外設木城麓寨。34年2月,淮北軍區第三分區所部及靈北獨立團解放該鎮。建國後一直是區、鄉、社、鎮所在地。

夏樓鎮

靈璧縣集鎮的演變,快來看看你的老家是怎麼來的?

該鎮現為王集區公所駐地,距縣城52公里,地處縣境西北端,北與江蘇省銅山縣相鄰。原是一片土質瘠薄的農田,僅建有糧站1個,1977年始設供銷社、收購站等經營機構,1980年設區時,王集區公所遷駐該地,遂成為新興集鎮。農曆三、六、九日逢集。是通往縣城、徐州的交通要道。

朝陽鎮

靈璧縣集鎮的演變,快來看看你的老家是怎麼來的?

該鎮現為九頂區公所駐地,距縣城50公里,地處縣境東北端,北部、東北部與江蘇省銅山縣、睢寧縣相連。農曆三、五、八、十日逢集。清乾隆《靈璧志略》載:"朝陽集,明萬曆知縣杜冠時建,縣東北九十里"。相傳清咸豐年間在此建成了別具一格的小鎮,其西、南、北有圩河環繞,北門設在鳳凰山聖水泉下,北面有小寨,舊稱"聖水寨";東門設在鳳凰山前,稱"鳳鳴門",南門樓上鐫刻"朝陽鎮"三字,民國時期仍清晰可見。因境內有九頂山,又稱"九頂"。建國後一直是區、鄉、社、鎮所在地。

漁溝鎮

靈璧縣集鎮的演變,快來看看你的老家是怎麼來的?

該鎮現為漁溝區公所駐地,距縣城35公里。《安徽通志·輿地考》載:"石磬山(在靈璧縣北七十里)......北,裡許,有地名釣魚臺,此古者泗水抵山下之證。山下水曰漁溝,亦因此得名"。據清康熙《靈璧縣誌》載,漁溝自明清設集至今,農曆二、五、七、十日逢集。建國後一直是區、鄉、社、鎮所在地。

高樓鎮

靈璧縣集鎮的演變,快來看看你的老家是怎麼來的?

該鎮現為高樓區公所駐地,距縣城41公里,位於縣境東北部,與江蘇省睢寧縣接壤,靈雙公路支線穿鎮而過。建國前,高家地主佔地千頃,盤剝鄉里,鎮因高氏建有樓房而得名。抗日戰爭期間,國民政府第十九集團軍八十九軍三十三師段海洲部曾盤踞高樓。建國後一直是區、鄉、社、鎮所在地。農曆二、五、七、十日逢集。境內潼郡村為北齊時期(550~577)的郡治所在地。

馮廟鎮

靈璧縣集鎮的演變,快來看看你的老家是怎麼來的?

該鎮現為馮廟區公所駐地。距縣城21公里,東與泗縣毗鄰,為縣境中部的集市貿易中心,靈雙、靈睢兩條公路在此交匯,交通運輸便利。農曆一、四、六、九日逢集。建國後一直是區、鄉、社、鎮所在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