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謀反時拉攏了自己結交多年的好友,為何卻被好友拒絕?

朱棣的次子朱高煦深得朱棣的喜愛,早在永樂中期就已經存有奪嫡之心了。正因為如此,永樂十四年(1416年),朱棣在雞蛋裡面挑骨頭,抓住朱高煦所做的一些違法的事情,將朱高煦護衛隊撤除,削其軍權,再勒令朱高煦前往封地樂安州。朱棣此舉並沒有消除朱高煦的謀反之心,但朱棣雄才大略,朱高煦可不敢謀反。

朱高煦謀反時拉攏了自己結交多年的好友,為何卻被好友拒絕?

朱高煦

  等到朱瞻基繼位之時,朱高煦欺負侄子年輕,終於在自己的封地起兵選反。朱高煦造反時自知自己勢單力薄,也曾拉攏一些人與其一起造反。據史料記載,朱高煦曾拉攏英國公張輔。

  張輔和朱高煦是有著非常深厚的交情的。張輔是靖難之役時名將張玉的兒子,張玉在東昌之戰時戰死,張輔頂了父親的職位,成了一名軍事統帥。張輔的年紀要比朱高煦大5歲,年紀相仿,兩人均為驍勇善戰的將領,在靖難之役中,兩人多次並肩作戰,在東昌之戰之後,一起參加了夾河、藁城、彰德、靈璧等戰役,兩人結下了深厚的交情。在永樂年間,朱棣曾5次北伐,張輔和朱高煦作為名將,也曾多次隨軍北征蒙古。

朱高煦謀反時拉攏了自己結交多年的好友,為何卻被好友拒絕?

朱高煦

  宣德元年(1426年)朱高煦謀反之時,張輔和朱高煦已經有近30年的感情,所以朱高煦才會寫信,試圖拉攏張輔。朱高煦沒有想到的是,張輔在收到朱高煦的信後,直接將信交給了明宣宗朱瞻基,並自請帶2萬軍隊去平定朱高煦。朱瞻基並沒有答應張輔的請求,而是自己御駕親征,平定了朱高煦的叛亂。那麼張輔為什麼會拒絕朱高煦的拉攏呢?

  1.張輔和朱高煦立場不一致,兩人只是認識的時間比較長而已,感情未必有多深厚。張輔一直以來都是朱棣手下的大將,他跟朱棣的立場是一致的。朱棣為了杜絕朱高煦的奪嫡之心,已於永樂十四年(1416年)下令讓朱高煦去封地,張輔自然是遵從朱棣的想法。再者,朱高煦去了封地之後,長時間不與張輔聯絡感情,交情自然而然就變淺了。

朱高煦謀反時拉攏了自己結交多年的好友,為何卻被好友拒絕?

朱高煦

  2.張輔已位及人臣,難道朱高煦還能給他更大的好處嗎?張輔素來得到朱棣、朱高熾的信任,恩寵無以至上,冒險跟朱高煦造反,即便朱高煦造反成功,張輔的地位也不會得到提高。造反是件風險很大的事情,張輔自然會衡量得失,判斷究竟值不值得。

《明史》:帝嘆曰:“輔,武臣也,而知禮過六卿。”

朱高煦謀反時拉攏了自己結交多年的好友,為何卻被好友拒絕?

朱高煦

  3.朱高煦造反過倉促,沒有經過謀劃。朱高煦雖早有謀反之心,但一直都在猶豫不決,最後決定造反時又是匆忙起兵。根據史料的記載,朱高煦並不是起兵之前就聯繫張輔,與張輔謀劃造反,而是朱高煦起兵後才拉攏張輔。從這點可以看出,朱高煦並沒有視張輔為心腹,只是單純地為了增強實力,給朝廷製造麻煩才會拉攏張輔。張輔突然接到朱高煦的信,事先並沒有任何準備,也沒有時間去考慮。在這種情況下,張輔當然要拒絕。

朱高煦謀反時拉攏了自己結交多年的好友,為何卻被好友拒絕?

朱瞻基

  4.朱高煦的實力太弱了。史料雖沒有記載朱高煦究竟有多少兵力,但有幾個細節可以判斷出朱高煦的實力:1)朱高煦起兵之後並沒有攻打周邊郡縣,尤其是沒有攻打濟南府;2)朱高煦是在封地樂安州起兵的,明朝對藩王的軍隊是有限制的,而且樂安州僅一縣之地,地盤太小,且繁華之地,即便朱高煦再怎麼招兵買馬,也招不到多少兵、養不了多少兵;3)張輔拒絕朱高煦後,曾請求朱瞻基,給2萬軍隊,讓他去平叛。張輔是個沙場老將,而且與朱高煦認識多年,自然很瞭解朱高煦。朝廷兵力充足,張輔卻只要求2萬軍隊,這足以表明朱高煦的兵力可能更少。

朱高煦謀反時拉攏了自己結交多年的好友,為何卻被好友拒絕?

朱瞻基

  從以上4點可以看出,朱高煦雖拉攏張輔,但朱高煦真的是給不了張輔多大的好處,張輔也不看好朱高煦。在這種情況下,張輔當然不可能冒險與朱高煦一起謀反。但張輔畢竟是收到了朱高煦的信,光拒絕還不夠,所以張輔才會主動請求帶兵去平定朱高煦叛亂,這是為了表明立場。

朱高煦謀反時拉攏了自己結交多年的好友,為何卻被好友拒絕?

朱瞻基

  朱瞻基是個聰明人,自然也知道張輔的意思,也沒真讓張輔帶兵平叛。朱高煦的叛亂是充滿戲劇性的,明明實力很弱,準備不足卻又倉促起兵,起兵之後又固守封地。結果朱瞻基御駕親征,直接以優勢兵力圍困樂安州,再通過輿論攻勢,勸降朱高煦,瓦解其軍心。最終,雙方未開一戰,朱高煦舉手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