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县集镇的演变,快来看看你的老家是怎么来的?

灵璧集镇演变,快来看看你的家乡是怎么来的?

明嘉靖年间(1522~1566)

本县有两个镇、14个集,即:娄子镇、陵子镇;娄子庄集、永定庄集、濠城集、韦里集、孟山集、沱河集、固镇集、九湾集、八塔集、陵子集、渔沟集、双沟集、杨疃集、三村集。

清康熙年间(1662~1722)

本县有3个镇、20个集,即:固镇镇,陵子镇、三村镇;濠城集、潼郡集、双沟集、九湾集、娄子庄集、沱河集、乔家集、韦里集、八塔集、界沟集、杨疃集、陵子集、三村集、渔沟集、朝阳集、刘八集、张桥集、孟山集、永兴集、清官集。

清乾隆年间(1736~1795)

本县有20个集,即:双沟集、朝阳集、游家集、渔沟集、影山集、杨疃集、禅堂集、娄子庄集、沱河集、濠城集、顺河集、九湾集、固镇集、连城集、八塔集、蚌埠集、三村集、陵子集、孟山集、潼郡集。

民国时期(1912~1948)

本县有两个镇、30个集。

建国以后

区、乡(公社)政权机构设置变更和交通的影响,农村集镇也随之变化。少数集镇逐渐冷落为乡村居民点,有的居民点却发展为集镇。至1985年,本县集镇共有43个,即:灵城镇、韦集、黄湾、娄庄、杨疃、尹集、浍沟、尤集、夏楼、朝阳、渔沟、高楼、冯庙、藕庄、向阳、官庄、王集、沙坝、晏路、长集、葛店、大山、杨集、张圩、虞姬、邱庙、韦疃、郭海、张集、朱集、王集、谢楼、崔楼、彭沟、陆集、梁集、大路、沙滩、大庙、张营、刘贯、张集、禅堂。

韦集镇

灵璧县集镇的演变,快来看看你的老家是怎么来的?

该镇现为韦集区公所驻地,位于县城东南19公里处,东接泗县,南邻固镇、五河县。韦集是本县南部的集市贸易中心,农历每月逢三、五、八、十日逢集,建国后一直是区、乡、社、镇驻地。该镇东南单圩乡境内的老庄胡村址及其附近高地为"垓下遗址",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楚汉两军在此作战,项羽被击溃于此。现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南6公里处的汉墓群(俗称金银山)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湾镇

灵璧县集镇的演变,快来看看你的老家是怎么来的?

该镇现为黄湾区公所驻地,位于县城西南20公里处,南隔沱河与固镇县相望。该地过去叫黄庄,因修筑老灵固公路在此绕了个大弯子,故改称黄湾。建国初是一片荒草湖地,1958年在这里组建县财贸农场,兴建居民区,1960年划属大山林场,名为黄湾分场。1969年撤区并社时,由晏路、陆集两个小公社合并设立黄湾人民公社,1980年设区划社时置黄湾区。现为区镇驻地,农历一、三、六、九日逢集。

娄庄镇

灵璧县集镇的演变,快来看看你的老家是怎么来的?

该镇现为娄庄区公所驻地,位于县城西15公里,西与宿县毗邻。早在明清时期是本县的二镇之一。农历三、五、八、十日逢集。民国21年,本县早期的共产党组织曾在这一带开展革命活动,较有影响的"大山暴动"就发生在其东南部的大山。建国后,一直是区、乡、社、镇驻地。

杨疃镇

灵璧县集镇的演变,快来看看你的老家是怎么来的?

该镇现为杨疃区公所驻地,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城15公里,西与宿县接壤,灵房公路穿镇而过。明代设集,是本县中部的集市贸易中心,农历三、六、九日逢集,建国后一直为区、乡、社、镇所在地。本镇属郯庐地震断裂带设防区。

尹集镇

灵璧县集镇的演变,快来看看你的老家是怎么来的?

该镇现为尹集区公所驻地,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27公里,北靠濉河,南邻唐河,西与宿县交界,符浍与灵房两条公里在此交汇。农历一、四、六、九日逢集。建国后,该镇一直是区、乡、社、镇所在地。尹集萝卜闻名遐迩。镇东部的菠林村。为抗日时期中共灵北县委创办的灵北中学(皖东北中学)所在地。

浍沟镇

灵璧县集镇的演变,快来看看你的老家是怎么来的?

该镇现为浍沟区公所驻地,位于本县中部,距县城23公里,是符浍公路终端、灵双公路支线汇合处。浍沟镇原名浍塘沟,相传因村子后面沟河交汇成网,村东有一口大塘得名,建国后简称浍沟。农历三、五、八、十日逢集。1969年撤区划社后为浍沟人民公社所在地,1980年后为区、镇驻地。境内沟河较多,较大的有濉河、唐河、新河、拖尾河、运料河、三渠沟、唐濉沟。

尤集镇

灵璧县集镇的演变,快来看看你的老家是怎么来的?

该镇现为尤集区公所驻地,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40公里,地处灵、宿两县交界处,总面积1.2平方公里。自清乾隆年间设集,农历一、四、六、九日逢集,原称游家集。民国27年灵璧沦陷后,伪淮海省剿共第一支队第二纵队司令(团长)刘夫庭部1000余人盘踞长达4年半之久。镇内修筑大小土圩三层,碉堡10余个,并设有被服厂、兵工厂,圩外设木城麓寨。34年2月,淮北军区第三分区所部及灵北独立团解放该镇。建国后一直是区、乡、社、镇所在地。

夏楼镇

灵璧县集镇的演变,快来看看你的老家是怎么来的?

该镇现为王集区公所驻地,距县城52公里,地处县境西北端,北与江苏省铜山县相邻。原是一片土质瘠薄的农田,仅建有粮站1个,1977年始设供销社、收购站等经营机构,1980年设区时,王集区公所迁驻该地,遂成为新兴集镇。农历三、六、九日逢集。是通往县城、徐州的交通要道。

朝阳镇

灵璧县集镇的演变,快来看看你的老家是怎么来的?

该镇现为九顶区公所驻地,距县城50公里,地处县境东北端,北部、东北部与江苏省铜山县、睢宁县相连。农历三、五、八、十日逢集。清乾隆《灵璧志略》载:"朝阳集,明万历知县杜冠时建,县东北九十里"。相传清咸丰年间在此建成了别具一格的小镇,其西、南、北有圩河环绕,北门设在凤凰山圣水泉下,北面有小寨,旧称"圣水寨";东门设在凤凰山前,称"凤鸣门",南门楼上镌刻"朝阳镇"三字,民国时期仍清晰可见。因境内有九顶山,又称"九顶"。建国后一直是区、乡、社、镇所在地。

渔沟镇

灵璧县集镇的演变,快来看看你的老家是怎么来的?

该镇现为渔沟区公所驻地,距县城35公里。《安徽通志·舆地考》载:"石磬山(在灵璧县北七十里)......北,里许,有地名钓鱼台,此古者泗水抵山下之证。山下水曰渔沟,亦因此得名"。据清康熙《灵璧县志》载,渔沟自明清设集至今,农历二、五、七、十日逢集。建国后一直是区、乡、社、镇所在地。

高楼镇

灵璧县集镇的演变,快来看看你的老家是怎么来的?

该镇现为高楼区公所驻地,距县城41公里,位于县境东北部,与江苏省睢宁县接壤,灵双公路支线穿镇而过。建国前,高家地主占地千顷,盘剥乡里,镇因高氏建有楼房而得名。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第十九集团军八十九军三十三师段海洲部曾盘踞高楼。建国后一直是区、乡、社、镇所在地。农历二、五、七、十日逢集。境内潼郡村为北齐时期(550~577)的郡治所在地。

冯庙镇

灵璧县集镇的演变,快来看看你的老家是怎么来的?

该镇现为冯庙区公所驻地。距县城21公里,东与泗县毗邻,为县境中部的集市贸易中心,灵双、灵睢两条公路在此交汇,交通运输便利。农历一、四、六、九日逢集。建国后一直是区、乡、社、镇所在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