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之戰:坐擁五十六萬聯軍的劉邦為何一敗再敗?

彭城之戰:坐擁五十六萬聯軍的劉邦為何一敗再敗?

楚漢相爭裡有很多標誌性的事件,彭城之戰便是其中知名度較低但是卻又影響巨大的一次戰役。此次戰役本可以出其不意的迅速結束楚漢戰爭,然而項羽卻傳奇性的再次絕地反擊,利用僅僅三萬人就擊破了五十六萬聯軍,創造了比破釜沉舟擊敗章邯還要輝煌的戰績,在整個世界戰爭史上都算的上是絕無僅有的戰績。此戰,劉邦差點被生擒,倉皇逃竄甚至致使妻子兒女陷入項羽之手。楚漢戰爭天平瞬間逆轉,項羽再一次掌握了絕對優勢。


彭城之戰:坐擁五十六萬聯軍的劉邦為何一敗再敗?


事件發生在韓信暗度陳倉之後不久,劉邦在擊破三秦之後迅速揮軍東出,以雷霆之勢傾巢而出,聯合各路諸侯兵圍項羽的都城:彭城。彭城被攻克之後,五十六萬聯軍齊聚彭城之下,軍勢滔天。誓要與項羽決戰,此時項羽的大軍都在攻擊齊國,局勢可謂萬分危急。

"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

然而,結局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項羽率領自己最為精銳的部隊三萬人迅速返回彭城,在凌晨之時迅速發起進攻,快速擊敗劉邦的彭城聯軍。戰場打的異常慘烈,史記記載:

"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穀、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

太史公惜墨如金,卻生動傳神。一句:睢水為之不流,就可以最大程度上展現出當時十多萬人的屍體堵在河流中染紅江水的極其慘烈的狀況。


彭城之戰:坐擁五十六萬聯軍的劉邦為何一敗再敗?


那麼,為何劉邦明明軍勢二十倍於項羽,卻依然一敗再敗,最終全軍覆沒,再次成就了項羽的不世軍神之名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主要的部分卻很明確,大致上可以歸為三點。第一:項羽出其不意,使用了釜底抽薪之計迷惑了漢軍,擾亂了聯軍部署。第二:聯軍指揮混亂,士兵素質低,而項羽軍指揮靈活,部隊極其精銳。第三:襲擊時機選擇正確,並且項羽作為局部戰術大師,抓住了時機以局部勝利促使聯軍士氣崩潰。下面我們來分別討論這三個方面。




一:項羽的釜底抽薪

在劉邦的五十六萬聯軍攻擊項羽的時候,項羽在幹什麼呢?據史記記載:

"漢之二年冬,項羽遂北至城陽,田榮亦將兵會戰。田榮不勝,走至平原,平原民殺之。遂北燒夷齊城郭室屋,皆阬田榮降卒,系虜其老弱婦女。徇齊至北海,多所殘滅。齊人相聚而叛之。於是田榮弟田橫收齊亡卒得數萬人,反城陽。項王因留,連戰未能下。"

沒錯,這個時候他在打齊國。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吐槽一下項羽的政治智慧。雖然他是個軍神,但是在政治上的智慧真的宛如兒童。人家齊國已經投降了,你還不解氣,非要屠城,殺掉所有老人和婦女,燒掉所有的房子。項羽不給齊人活路,齊人自然拼死抵抗。於是齊國降而復叛,且抵抗意志非常強烈。項羽在攻擊城陽的時候,圍攻了很長時間也沒有結果。


彭城之戰:坐擁五十六萬聯軍的劉邦為何一敗再敗?


現在回到我們的彭城之戰。劉邦已經知道項羽的主力位置,也知道他久攻不下必然軍隊疲憊。於是他一方面散出去大量的眼線偷偷監視項羽軍主力的態勢,一方面面對項羽軍的城陽方向環水結寨。在水邊佈置弓箭手,矛兵居於其後,營寨再結在矛兵之後。環而列陣,就地紮營以逸待勞,就等著項羽軍來到,便迎頭痛擊。

項羽雖然在政治上的智慧幾乎為零,但是在軍事上卻絕對是個天才。他對劉邦的打算一清二楚,也知道如果帶著主力部隊回去必然逃不過劉邦的眼線。於是他選擇了:命令主力部隊繼續留在齊國攻打城陽,自己則悄悄地在深夜帶領自己最為親信和精銳的小部分部隊折返彭城,迷惑擾亂聯軍的所有佈置。更為要命的是,他悄悄繞到了聯軍的身後,在所有人都未曾發覺的時候佈置好了軍隊。這等於說,劉邦的所有佈置瞬間作廢。此時的他就像一隻隨時等待進攻的豹子,極致的危險,只等待獵物沉睡。


彭城之戰:坐擁五十六萬聯軍的劉邦為何一敗再敗?


二:聯軍與項羽軍的差距對比

史記中已經記載過,此時的聯軍是算上劉邦一共六路諸侯齊聚於此,雖然名義上劉邦統領全軍,但是各個諸侯都有自己的算盤。而項羽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他的三萬人簡潔高效,都是自己的親衛部隊。指揮上如指臂使,非常靈巧。那麼戰爭中,首先在指揮上便被項羽完爆。

其次在兵員素質上,項羽既然已經知道了彭城方向有五十六萬聯軍,卻還敢帶著僅僅三萬人進攻,那麼很明顯,這三萬人一定是項羽軍中最為精銳的部隊。照當時的情況來說,很大可能是跟著他一起打贏破釜沉舟之戰的項王軍核心精銳。而據史記記載:

"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

這中間隔著上百里路,項王軍居然一天就走完了。那麼只有一個可能,項羽帶的這三萬人是精銳騎兵,而且據戰場記載的衝擊力來看,很有可能是重甲騎兵或者說是有著極其強悍訓練的騎兵。這就很好理解了,項羽是帶領著自己的三萬最為精銳的騎兵繞到了劉邦的身後,從而狠狠地給他來上了致命的一擊。


彭城之戰:坐擁五十六萬聯軍的劉邦為何一敗再敗?


再來看看劉邦,他的五十六萬聯軍都是什麼成色呢?很大一部分是跟著他一起起家的農民軍和各地的降軍、收編的叛軍,各地的土匪和地主豪強的私兵。楚漢後期那隻由老秦人組成,由韓信等名將訓練出來的強悍的漢軍現在還沒有出來,有的只是劉邦手裡的雜七雜八的雜牌部隊。這其中唯一值得說是精銳的,屬於劉邦自己的軍隊的,只有當初項梁送給他的五千江東子弟,再加上子嬰投降時候被劉邦收編的一萬多秦軍內府軍。還有自己的一些老部隊。可以說,劉邦真正能用得上的精銳部隊只有不到兩萬人,還都是步軍。後期劉邦的騎兵軍團,現在依然是沒有的。

這樣就十分了然了。無論是在指揮系統上還是在軍隊素質上,此時的劉邦都遠遠不如項羽。有的也僅僅只有龐大到嚇人的軍隊數量而已。


三:抓住時機與局部勝利的項羽

分析完計謀與軍隊的優劣,最後才是項羽的個人指揮。其實劉邦的指揮能力也算不上有多差,但是他能力的極限也只是帶十萬兵罷了。而項羽呢,卻堪稱軍神,不世出的軍事韜略令鬼神歎服。

項羽選擇了在凌晨發動攻擊。

凌晨是什麼時候?如果你以有心算無心的話,提前讓自己的軍隊休息好,那麼凌晨就是你軍隊士氣最高,鬥志最清醒,最警覺最巔峰的時候。但是對於敵人來說,凌晨就是最為疲憊,最為懈怠和放鬆的時候。此時,有十成的戰力,那麼劉邦的聯軍也最多隻能發揮出來五成。就在這種時機與局部穿插的把握上,項羽可謂登峰造極。這也是他勝利的三大要點中的其一,也是個人能力發揮最強的一點。


彭城之戰:坐擁五十六萬聯軍的劉邦為何一敗再敗?


彭城之戰的開始也是最後,項羽開始進攻了,像一隻最兇狠的豹子,一口咬在了劉邦聯軍最薄弱的脖子上。以有心算無心,原本最堅固的防禦的地方根本沒有等來項羽,而原本作為聯軍指揮部的後方,此時卻迎接著項羽最為雷霆兇狠的一擊。項羽目標明確,直取劉邦,而劉邦倉皇出逃,向聯軍東部主力靠攏。可是隨著聯軍陣型的混亂,再加上項羽軍強勢勇猛的衝鋒,撤退很快變為了潰退,漸漸的便不可阻止,全軍便如崩潰的河堤一樣,一發不可收拾。

原來是為了阻擋項羽的睢水,現在卻成了劉邦軍的亡命之河。先有十多萬人命喪在項羽軍刀下,再有十多萬人淹死在睢水裡。這一仗從天明打到天黑,聯軍全線崩潰,戰死了二十多萬快到三十萬人,其餘人也四散奔逃。到了最後,原本跟在劉邦身後的軍隊只剩下了幾百殘兵敗將,甚至說比官渡之戰的袁紹敗的還要慘。一時間,項羽軍無敵的名聲再一次傳遍了整個天下,劉邦軍的勢力也跌到了最低谷。如果不是韓信來救援的話,那真的有可能劉邦的命運就會和袁紹相似,元氣大傷一蹶不振了。


彭城之戰:坐擁五十六萬聯軍的劉邦為何一敗再敗?


結語:

驚天動地的彭城之戰使得項羽再一次名動天下,然而細細研究卻會發現,上面這三個致勝因素加在一起,項羽的勝利才是水到渠成的事,而不僅僅是歸於奇蹟的功勞。然而,劉邦的聯軍雖然一敗再敗,卻在當時非常的得人心,也因此,此戰之後劉邦可以迅速恢復元氣。然而項羽雖然在戰術上登峰造極,但是在戰略和政治之上卻非常不成熟。後面的楚漢相爭的結局大家也都知道了。也因此,軍神項羽終於還是難逃敗亡。


《史記》————司馬遷

你認為劉邦彭城大敗的原因是什麼 (單選)
0人
0%
劉邦指揮能力薄弱,出現戰術錯誤
0人
0%
項羽部隊太過精銳勇猛,聯軍無法抵擋
0人
0%
聯軍太多,指揮系統混亂導致效率低下
0人
0%
沒能讓軍神韓信來指揮這場對決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