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特有的豆花面,一天不吃就心慌

遵义的豆花面,号称遵义的美食名片,是遵义人离不开的吃食,在遵义,豆花面馆遍及大街小巷,生意火红,成为遵义的一道特色,外地到遵义来的旅客,也总要寻找豆花面馆尝尝鲜。只要说到遵义,大家就会说:遵义豆花面好吃哟!众多的豆花面馆以老城一带的最负盛名。

遵义特有的豆花面,一天不吃就心慌

关于豆花面的来历,在《遵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有介绍:“传说,清代光绪年间,遵义有一行善人家,长年吃斋念佛,为了行善积德,在湘山寺山脚下开了一家面馆,专卖豆花素面,方便烧香拜佛的善客。”豆花面最初是素面,是专门为来湘山寺烧香拜佛的人做的,因为而取利微薄,怎样才味美,都是积善之人,于是有不少人为此献计献方,到民国年间,已经发展成为正宗的遵义豆花面,成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遵义传统小吃。!

遵义特有的豆花面,一天不吃就心慌

新中国成立前夕,遵义市老城、新城都有开豆花面馆的,但真正有名的还在如今万里路口的狮子桥一带。当年这一带是菜市,开豆花面馆的有好几家,其中有户四川人、张姓的生意最兴隆,而且价廉物美。张家豆花面父子分工合作,老大专掌灶、老二专门制面条、其父专制辣椒,均有独到之处,为人所不及。豆浆、豆花全由家属磨制,独家经营数十年不衰。光临该店的顾客常排着长队。新中国成立后,“豆花面”曾经萧条了一段时间,仅剩下老城新华桥头附近的一家。改革开放后,才重新兴旺起来,在2006年,遵义豆花面就被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遵义特有的豆花面,一天不吃就心慌

据遵义传统食品相关文书记载:抗战时期,有位老城人李筑屏,别出心裁,创用鸡丁、榨菜丁、精制豆瓣酱等调配蘸碟,在今公园路119号设店,首揭“鸡丁豆花面”招牌,招待食客,获得口福君子的称道。1958年11月3日,邓小平率中央领导人杨尚昆、李井泉等人,视察遵义市时,专门到现公园路口轻纺大楼旁“李记鸡丁豆花面馆”品尝豆花面。当时邓小平同志吃了后连声称赞“好吃、好吃。” 椐李筑屏儿子李炎林回忆,小平同志可能也是饿了,吃了一碗豆花面,一碗干溜面,一碗蘸水面,可见李家的豆花面有多好吃。如今,走在遵义的大街小巷,豆花面的招牌随处可见,不光早餐,午餐晚餐也要吃,遵义人讲,一天不吃就心慌。

遵义特有的豆花面,一天不吃就心慌

遵义豆花面也叫豆浆面,是遵义人的一种独创。豆花面,故名思义,就是由豆花和面组成,面条上盖着一团雪白、细嫩的豆花,面条浸在面汤之中。柔软滑爽,辣香味浓,风味特殊,豆花,有的地方叫水豆腐,遵义的豆花,是用贵州本地产的黑眉毛土黄豆,清洗泡发后磨浆、熬煮、过滤并点化而成,前面的步骤和全国大多数地区做法大同小异,它的独到之处是在于最后的点化,一般点豆腐或豆花是用盐卤水或石膏,而遵义豆花面的豆花,却是用自然发酵带有微酸的窖水点制,窖水也叫酸浆,就是把前一次点豆腐的浆水存放几天后成为酸浆。用这种酸浆点出的豆腐豆花,没有石膏或卤水的苦涩味,豆花比一般豆腐细嫩软绵。比豆腐脑紧扎,回味会有一丝丝特有的豆香味。

遵义特有的豆花面,一天不吃就心慌

遵义豆花面的面条是碱面,用上等好面加足量鸡蛋,适量土碱水调和,用手工反复揉拉柔和,做成薄而透的宽面条。现在都用机制的碱水面,制作的时候,面里要按比例加入土碱水、盐和鸡蛋,俗话说“盐筋碱骨”,这种加了盐又加了碱的面条,下锅不会浑汤,而且吃起来特别有嚼劲。又因为这种面,比我们常见的韭菜叶子宽并且够,但又比一般的宽面窄一半,所以当地人形象的叫它“宽刀面”。

遵义特有的豆花面,一天不吃就心慌

说完豆花和碱水面,咱们该找地方去吃了,此次,随中国风物志记者小蔷、贺靓的遵义之行,下榻不在遵义老城,在汇川区遵义新世界酒店,汇川是遵义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也是黔北综合经济区的核心区。小蔷的朋友介绍我们去胖子彬豆花面,这离市政府很近,挨着遵义博物馆,交通便利,最重要的是离酒店特近步行几分钟就到了。

遵义特有的豆花面,一天不吃就心慌

胖子彬豆花面说起来也算老字号了,他家的保持了传统制法,是正宗的味道,最早在江汇川老区天津路上,后来折迁到汇川,这是一个家庭式小馆,爷俩经营,以前老板叫陈修强,现在老板叫陈小彬,是陈修强的儿子,小彬从小就长的胖乎乎的,大家都叫他“忙子彬”,“忙子”遵义话就是胖子,老店关掉后拆迁,从天仪厂择新址开业,就把豆花面的名字改用自己的名字注册,开头就想叫忙子彬豆花面,工商所工作人员认为忙子这词有点偏,一般人看不懂,还是叫胖子彬好,听人劝吃饱饭,就叫胖子彬了。

遵义特有的豆花面,一天不吃就心慌

胖子彬还真名如其人,长的圆圆胖胖的,但不是真正的大胖子,因为朋友介绍,一下就拉近距离,胖子彬说他小时候挺淘气,没少给家里惹事,没少让爸爸操心,后接了婚有了小孩,才知道父母不宜,现在父亲岁数大了,该接过家庭重担来养活一家人了,他这店以前因为做的好,特别有名,所以虽然改叫胖子彬豆花面,但招牌上还写上了原天仪厂豆花面馆的字号,有不少老顾客听说后,又都追到这儿来吃豆花面,加上这地段又好,胖子彬豆花面一开业生意就很红火,但胖子彬有个梦想,想把自己的豆花面开在当年小平吃面的地方,但那里房租太高,不过心想事成,祝胖子彬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

遵义特有的豆花面,一天不吃就心慌

说着话,彬子为我们煮了豆花面,按当地吃法,面没上之前先上一碗面汤,俗话说头锅饺子二锅面,什么意思,就是饺子吃头锅,饺子汤清味美,煮烂得少。面条吃第二锅,面味道最正,因为第一锅的开水把面的原味稀释了,第二锅的汤基本饱和了,不再吸面的味道了,这样就保持了原汁,当煮过几锅后,面汤比较浓时就要换汤,而这碗汤就是在加水换汤时盛出来的,给客人喝,这面汤色泽黄色,是因为煮碱面而成,虽有碱色但喝到嘴里并无碱涩味,入口滑,碱香宜人,好喝的很。这就是遵义也有放豆花水,就是浆水面。

遵义特有的豆花面,一天不吃就心慌

面煮好后盛入碗中,用铲子取一些豆花,放露勺在锅里烫热放在面上,浇上面汤,然后做一碗蘸水一起上桌,食用时用筷子将面条和豆花挑进“蘸碟”内,吃豆花面一定要趁热边蘸佐料边吃。遵义豆花面的蘸水是味道的灵魂,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独到之处。看似简单的几种调料里面却大有学问,胖子彬的猪肉臊子是脆的,制法是把猪腿肉去掉肥膘后先煮断生,切成小丁,然后用豆瓣酱煸炒后用小火煨香。熟油辣椒是用贵州当地的糌粑辣椒,要用菜油熬才香,辣椒种类很多,要选贵州本地产的的辣椒,用这种辣椒辣而不燥,辣椒制成糌粑辣椒,就是把辣椒用热水泡透,像打糌粑一样棰碎。

遵义特有的豆花面,一天不吃就心慌

巧了,我们去时正赶上彬子的爸爸在做油辣椒,他们家做的油辣子特别香,绝窍是配料,彬子说他家做豆花面全都公开,只这个料包是机密,里面有八角、桂皮、草扣、等大约十几种,比例是多年一摸索出来的,到市场买了打成粉掺入,但放多少比例很重要,熬的的辣椒是吃不出药料的,药料是起佐辅作用,这样辣椒才又香又辣。还有一点,菜油要特别热,约八十度都冒烟了,一般人不敢这么作,单独烧油,另取一锅放糌粑辣椒,里面按比例放上盐、香料粉、南乳和甜酱,把热油放入,边到边搅,然后再上火,要不停的熬两个小时才行,中间不能停,要及时调整火力,不能巴锅,如辣椒巴底了,这一锅辣椒就完毁了,看到这您明白了吧,为什么他家的好吃与众不同。

遵义特有的豆花面,一天不吃就心慌

其他佐料,花生米炸的火侯大小,葱切什么刀口,炸豆腐要多大,红油怎么练,也是一点不能马虎。彬子取一只小碗,放肉臊、油辣椒、姜丝、香椒末、葱花、油炸花生米、油炸豆腐丁,盐巴和一点点味精,佐料中有一种当地称鱼香菜,有人说是薄荷,其时不是,这是薄荷属里叫留兰香,又名绿薄荷、香薄荷、荷兰薄荷、青薄荷、香花菜、鱼香菜。也为蘸水增加了特殊的香气,在放上些汁水,这种汁水也是特制的,各家有各家的配方,汁水制法通常是密不传人的,用来冲开辣椒使之更香,这蘸碟就好了。

遵义特有的豆花面,一天不吃就心慌

乳白豆浆煮黄金面条,绵软豆花如白云缥缈,蘸水碟中,臊子玲珑红亮,宛如琥珀,缀以绿色鱼香草,色如翡翠,异香沁脾,可谓色、香、味、形无不佳,而口感之妙,食者无不称奇叫绝。吃好将豆花与面挑入蘸水中吃,在胖子彬豆花面,客人还可以免费自行添加泡菜和豆浆,他家的泡菜也特好吃。

遵义特有的豆花面,一天不吃就心慌

做豆花面讲究,吃豆花面更讲究,吃面前先喝上一碗面汤,取原汤化原食,更重要的碱水面汤含碱,能平衡体内酸碱,当人体处于正常的弱碱性时,机体免疫力强、生病机会少。酸性体质的人易患多种疾病,导致亚健康状态,而且老遵义人吃面也有很多讲究,比如进门说吃黄面,煮粑点、多点青,红一点这些类似暗号的对话是什么意思呢?吃黄面就是煮硬点,刚刚断生,这时面条是黄的,但以经熟了,煮过了就白了,吃粑点就是煮软点。

遵义特有的豆花面,一天不吃就心慌

豆花面无论干溜还是沾水,配料很重要,多加青是多加小葱、鱼香菜等,红一点是多加辣椒,此外还有加豆浆的叫浑水豆花面,还有不带汤的没有水份,叫干溜豆花面,我吃完一碗占蘸水豆花面,还意尤未尽,又叫了一碗干溜面,用筷子将面条豆花和蘸佐料拌均,趁热蘸食,鲜香嫩滑,食欲顿开。干溜面与豆花面制法调料基本相同,但不加汁水,干溜的豆花面口味与蘸水豆花面皆然不同。

遵义特有的豆花面,一天不吃就心慌

您看这一碗小小的豆花面里蕴含着遵义人的情怀,一碗普普通通的豆花面,见证了遵义的历史和文化,遵义豆花面是柔软滑爽,辣香味浓,风味特殊。乳白的豆花,淡黄的碱面,红红的蘸水再撒上绿油油的鱼香,或合汤,或干溜,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豆花面,一定会让你食欲大开,谢谢胖子彬的豆花面,各位去遵义不仿也去胖子彬豆花面去尝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