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某些城市教育機構一家挨著一家,多的數不過來這種現象?

家庭教育之說


在我們這個地方,說實在的,發小廣告的比較少了。但再少,哪怕街頭有一個向行人發小廣告的,十有八九是發輔導教育補習班的。

再看樓頭街尾,各類從一兩歲幼兒到中小學的輔導班,補習班,特長班,更是五花八門,多的數不勝數,可以和飯店酒樓一比高下。

一次,我帶著一歲多的小孫女在小區院子裡玩,就見兩個年輕女性,過來給我送上一張幼兒啟蒙教育的廣告,讓人感覺就差沒上樓挨家逐戶推銷了。她們邊逗小孫女,邊和我攀談小孩上輔導班的好處。誰知,當我把小廣告帶回家,家裡人發生興趣,彷彿腦洞大開,一致決定把小孫女送去體驗一下。一個雙休日,到了那個啟蒙教育班,交過錢,在一個房間被分割成數個小間的所謂教室裡,陪小孫女玩了半天。感覺可能對孩子教育有好處,有影響,但我再也不想帶小孫女來了。因為全程都需要大人手把手地和孩子配合老師來完成,累的人受不了。

我說:“累死了,回家得多吃半碗飯。”

老伴說:“孩子懞懞懂懂,沒弄明白。倒是把我這身老骨頭快弄散架了。”

再說我們小區門外有幾家輔導班,一到雙休日,家長早早帶著孩子來學習,把路都堵死了。看著這些家長孩子放著雙休日不休息,感覺身心疲憊,多有不得以而為之。那麼,通過輔導,補習,特長班孩子的學習真能夠得到提高?有所起色?怕是在短時間內花了錢,受了累,依然是個未知數。

其實,如此之多的輔導補習特長教育的出現,不外乎家長難以跳出“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圈圈。

可見城市教育機構能夠長盛不衰,有他一定的市場和消費群體。但需要有關部門的規範,家長的理性,一個孩子學習好不好,關鍵看個人。





鮑炳山仲夏南窗風


深有同感,特別再學校旁邊,什麼樣的補習班都有。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回想一下,我們小時候接受教育的過程,說實話,我感激每一個教過我的老師,即便是上學那時,討厭的不行的,現在想起來也覺得他們的可愛,那個時候,學生學習,老師授課,他們恨不得把所有自己所瞭解的知識給你灌輸了,學生完不成作業,考試考不好,老師在一邊急的抓耳撓腮的,有得甚至能被氣哭。

現在呢,每個家長成了學校的常客,作業完不成,叫家長,考試考不好,叫家長,學生不聽話叫家長,說實話,我也算是一個大學生,但是孩子的有些題看著愣是不會做,那個家長能不著急,有得人說是家長推波助瀾,虛榮心在作怪,硬是把孩子推向補習班,事實情況是這樣麼?設身處地的想一下,換成誰不著急,著急怎麼辦,當然求助,請家教,報補習班,有得專門託關係跑到學校請老師補習,那麼有些不負責的老師,在課外補課,收入覺得不錯,就開始打主意,課堂不教重點,自己辦補習班,然後呢,幾個家長坐在一起討論,補習掏了多少錢,我補習班報了幾個,傳開了,有生意頭腦的就覺的,哇這個市場好大,就開始投入辦班,緊接著,學習不好的同學的家長就對老師失去了信任,覺得學校教不了東西,又不像讓孩子輸在起點上,怎麼辦?報補習班多少錢都行;補習班的市場就這樣就起來了,有的補習班生意好,有得生意不好,生意不好怎麼辦呢?頭廣告,炒作,換花樣,什麼奧數了,什麼智力開發了等等創意層出不窮,家長們呢?看著廣告,聽著炒作,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不能讓自己孩子比其他孩子差,怎麼辦努力掙錢吧,報班。

總而言之,在這之中卻是有敗壞師德的一部分人在作怪,形成了一種彼此不信任的惡性循環,使得有責任心的老師,有些也不敢過度介入,因為家長們的浮躁,過度的介入反而引起家長的反感。希望大家能彼此恢復以往的信任,還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真的,看著一個個孩子從這個補習班出來去哪個特長班,看著孩子早上一個個睡意朦朧的雙眼真的覺得他們的童年真的好可憐,為什麼你童年完不成的東西,要強壓到孩子身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怪老人講故事


主要是利益驅動,真的很賺錢!我舉例給大家說明:有一補習學校,個人老闆投資租的場所,兩個高三補習班80人左右,我一朋友被請去做班主任。招的都是高三複讀生,承諾提高30分起步,家長掏錢就是奔這但底提高30分來的。

每個學生學費3萬元,80人就是240萬。聘請了5個老師,全部是高職稱的名師,業餘時間來上課,對學生的弱項針對性很強!其實他們一節課的報酬也並不高,食堂賺的錢就夠發他們工資的,偶爾學生家長還給發個紅包。

生源由一學校的女校長負責招收,和投資老闆是合夥人(這裡可以發揮想象力)。

240萬隻是去了租金,真的開支很少,家長還要另外掏這錢那錢的,可以說是暴利行業。

所以有網上評論說,乾貨在學校不講,到補習班才講,教師也是被利益驅動,想學東西來補習班,逼著學生家長掏錢給孩子報補習班,不去教書育人,是變者法在孩子們身上賺錢,這樣的風氣真的需要引起重視。


投資顧問12


教育機構是向錢看的收割機

如今的教育機構,顯然不是真正的為了教育,而是為了錢。

那些以教育為名的機構,說得好聽,是為了孩子,其實是為了孩子家長口袋中的錢。為了讓孩子們的家長掏錢,真的是難為了那些教育機構。

真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在這些教育機構真能提高成績,但不管是否能提高成績,家長必須得掏錢。

應該說,這些教育機構其實是擾亂了課堂教學。因為很多老師是那些教育機構的輔導老師,甚至是有些老師也開辦輔導班,有些老師往往課堂上不講重點難點,卻在輔導班上大講特講,以此炫耀教育機構可以提高學生的成績,讓學生對輔導產生依賴心裡。否則,所謂的教育機構如何吹噓自己可以提高學生的成績呢。

如今的城市,大街小巷充置著各種輔導班,真的是多過米店。各種語數英,音樂繪畫寫字棋類培訓隨處可見,從小學到高考應有盡有,只要你肯掏錢,沒有找不到的培訓。但是效果如何,只有冷暖自知。而錢,則是必須的。

如果你的孩子真的優秀,其實大可不必去上什麼培訓班。如果你的孩子並不聰明,其實不過是浪費金錢。抱僥倖心理的人們,也不在乎金錢,那麼,儘管去試吧。


水中之萍1


對於教育機構如雨後春筍般一家挨一家在很多城市大批量出現這種現象,我覺得可以辯證的看待這個問題,首先得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其次分析這種現象有哪些利與弊?然後如何規避這種現象的弊端?

從下面幾個方面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

一、現有教育資源不足於滿足市場需求,學生多而師資力量匱乏,老師不能兼顧每個學生的學習

二、應試教育的需求,對成績對分數要求比較高,學校學不到的,只能通過教育機構提高分數

三、教育市場也是一塊大市場,哪裡有利潤,哪裡就會有從業者

四、門檻低,隨便兩三個人幾張桌子就可以組建一個培訓班,一個培訓機構就這樣誕生了

五、家長的推潑助瀾,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培養更多的興趣等方面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這麼多培訓機構的誕生,也帶來了很多好的方面,比如可以彌補教育資源的不平衡與不足,提高教育資源的多樣性與活力,帶動相關產業的繁榮比如這麼多教育機構肯定需要租辦公室,需要裝修,帶動就業等,讓孩子有更多可以選擇的內容豐富課程。

任何事物都會兩面性,既然有優勢,肯定也會有一定的不足;首先加重了孩子的負擔,沒有業餘時間,幹自己喜歡的事情;其次由於門檻低,從業者良莠不齊,很多從業者連基本辦學條件都達不到;覺亂了教育環境;增加了家長的負擔,每週光各種課外興趣班輔導班要花費不少錢;帶壞了不少老師,明明可以在課堂上教的知識偏偏非讓你去培訓機構才肯教等不足。

如何更好的看待這一現象,教育監督部門應該揚長避短,提高教育機構門檻,比如場地、師資力量等,讓他們更好的服務大眾






用戶56719363634


這個現象是正常的,新常態,是中國特色,是發展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

自己已經受到生活艱辛之苦,不能讓孩子再和自己一樣沒出息,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萬般皆下品,只有讀書高。

在這知識年代,沒有文憑,當不上公務員,當不上公務員,就當不上官,當不上官,你就發不了財,就是苦命一個,活的可憐。

沒有文憑,平臺不好認證,工作也不好找,傳銷你都幹不了,更別說呼悠人了。



鄂罕牧營


如何看待?嗯,說實話,這種現象很正常也不正常。

正常的原因是:1、社會飛速發展,教育水平逐漸提升,很大家長為了孩子的未來都會在教育方面花大筆錢。俗話說不能窮教育!現在很多小學,初中,學區房就限制了很多人的准入門檻,如果買不起學區房,難道家長不會為了教育去報培訓班?也正是因為如此,大批培訓機構在城市裡發展起來。

2、現在的社會人,在不同的崗位上都需要不同的技能,一個運營崗就要你會寫文,會編輯,會攝影,會做圖,現在短視頻興起,更是要求你會剪輯。所以一些人為了吃口飯也不得不提升自己。

3、有些人物質滿足了,但是精神不滿足,自然就去學畫畫,學舞蹈,學音樂。

不正常:太多!教育的問題,導致一大批家長趨之若鶩,好像一點點都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天二十小時都巴不得孩子在學習。很多培訓機構魚龍混雜,別一時花眼,害了孩子。同樣,自己去培訓的也請擦亮雙眼,別花錢找罪受。


張三故事


我覺得這個現象是可悲不可取的。

在我讀書那會兒是沒有所謂這些教育機構的,大部分娃娃都抓緊了課堂上的每一個分鐘。該上大學的還是上大學,該優秀的也沒落下功夫。

而現在這種現象吧,我覺得更多的只是一種金錢交易,既佔據了孩子們的星期天放鬆時間,又讓他們產生了一定的惰性。這樣孩子們對學習的抗拒性是不是會有些大了。

可能也是我比較偏激吧,我總覺得教育機構老師的笑容 ,都帶著一定的偽善。

願家長們關心一下孩子的成長和心理健康。

謝謝!


百書集


家長肯送錢,他們當然也樂得收錢!


愚鸞不飛


是的,棗莊這裡有這樣的,家長籌錢並望風請學生本校老師租個地方授課直到參加高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