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著不去幼兒園,可能是家長做錯了

又到了一年一度幼兒園招生的時間了,也意味著再過不到半年,又有一批小寶寶要正式進入幼兒園了。

眼看著孩子今年就要入園的媽媽們,一想到孩子將史無前例地每天離開自己那麼多個小時,可能心裡是喜憂參半的。

既為孩子走出家門進入集體生活而開心,又為孩子是否能適應而擔心。

每年新生入園那陣子,每所幼兒園門口都會上演一場“生離死別”的大片,每個幼兒園小班的教室裡都回蕩著“肝腸寸斷”的哭聲。

孩子哭著不去幼兒園,可能是家長做錯了

我記得大寶小時候去幼兒園小班的整整一年,每天早上都是哭得像個淚人。一開始我以為他會像大多數孩子一樣,過三個星期上幼兒園所引起的分離焦慮會漸漸消失,但沒想到大寶竟然成了當時班裡哭得日子最久的孩子。

去年此時,我決定給樂樂報幼兒園的託班,有了前車之鑑,我提前幾個月就開始有意識地為樂樂做一些入園準備。比如,我會在日常對話中經常提到幼兒園、聊起同一個小區裡的誰家的小哥哥小姐姐也在那所幼兒園、給樂樂看有幼兒園故事情節的繪本、還會在路過那所幼兒園的時候指給樂樂看等等。

孩子哭著不去幼兒園,可能是家長做錯了

在去年7月份,樂樂開始每天整個上午在幼兒園度過。最一開始的一個多月,每次我送她到幼兒園打算轉身要走的時候,她都會傷心地哭。

我聽老師說,在我走了以後,她也總是要哭一陣(感謝老師在她哭的時候一直在她身邊陪伴和安慰她)。但總體來說,樂樂比哥哥小時候哭的程度好很多(而且樂樂進入幼兒園的年齡比哥哥小一年多),適應速度也是相對比較快的。

當然,孩子哭得多或少並不是衡量家長有沒有為孩子做好入園準備的標準。真正的做好入園準備,是指孩子能接受去幼兒園上學、在幼兒園能和老師同學合適地相處、能遵守幼兒園的規則、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作息。想讓孩子做好進入幼兒園的準備,應該從父母自己的準備著手進行。

1.不要為“分離焦慮”過度擔憂

可以想象一下我們自己出差去一個新的城市,或者來到一個新的工作環境,我們也會覺到緊張和壓力。孩子離開了熟悉的家以及他所依戀的人,來到幼兒園,舉目都是陌生的環境和人,這時大多數孩子會感到不安,甚至恐懼。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分離焦慮”,孩子對於焦慮情緒最直白的表達方式就是哭泣。

有一些措施,可以減少孩子對於“未知”的恐懼,從而幫助減少孩子的分離焦慮:

●告訴孩子,幼兒園裡一天的作息是怎樣的。

●告訴孩子,什麼時候來接他。

“寶寶午覺醒來後,老師會給大家吃點心,吃完點心再玩一會兒,媽媽就來接你啦。”

●告訴孩子,他在幼兒園的時候,你在哪來做什麼。

“你去幼兒園,媽媽去上班,下班以後回來給寶寶講故事。”

“媽媽在家裡,在家裡做好吃的,寶寶回來以後我們一起吃。”

需要注意,和孩子提前聊幼兒園話題,要適度進行。過猶不及,談論得過多也會增加孩子的焦慮。

孩子哭著不去幼兒園,可能是家長做錯了

2、不期待“完美”的幼兒園或幼兒園老師

我曾經在接孩子的時候,遇到過一些家長因一些小事,當著孩子的面埋怨幼兒園或老師的。

比如,放學時,孩子一個班一個班地排隊出來,比平時晚了些,門口等候的家長便不滿意了:

“怎麼這麼慢呀,這麼多班級一個一個放,要等到什麼時候去,家長還不能自己進去把孩子帶出來,這效率真是夠嗆......”

我們都希望孩子長大以後能很好地適應社會,那麼不妨從和孩子一起適應幼兒園的規則開始做起。讓孩子適應規則,而不是反過來要求規則順應自己和孩子。

看到孩子就立馬遞上事先準備好的點心,一邊看著孩子吃,一邊猜疑地說“幼兒園裡的飯菜沒吃飽吧?不對胃口吧?”

在這種暗示下,孩子更容易在幼兒園吃飯時挑食、不願意吃。

再比如,接到孩子時,看到孩子左右腳的鞋子穿反了:

“XX老師真是的,怎麼不幫你把鞋子穿好再出來呀,真是不負責任啊,瞧孩子穿著多難受。”

在家裡對孩子呵護得無微不至的家長,總是會擔心幼兒園對於孩子的照顧不夠周到。但孩子從在家裡被全方位地照顧,到在幼兒園集體裡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做,這正是給了孩子鍛鍊生活能力、獨立能力的機會。

避免在孩子面前對幼兒園或老師的負面評價,能夠幫助孩子信任幼兒園和老師,減少他內心對於幼兒園的抗拒。

孩子哭著不去幼兒園,可能是家長做錯了

3、避免總是將孩子和同齡人比較

孩子一旦進入幼兒園,身邊就會多了好多同年齡的小夥伴,各種各樣的家長群、活動群、班級群也會應運而生。

有比較,就有傷害。很多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孩子之間的差異就會顯現出來。現在的孩子總體來說都見多識廣,學得多而且早,當看到身邊一會兒冒出來一個“神童”,一會兒發現一個“學霸”時,很多家長便開始不淡定了。

如果總把自己孩子的弱處和別人家孩子的強處相比,那麼不但壞了我們養娃的一份心境,也將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

如果孩子常常被家長暗示他“不如別人”,他容易產生自卑心理,而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更不願意遵守規則,更不容易適應集體生活。

包容孩子的短處,保護孩子的長處,順應自己孩子的成長節奏,被接納的孩子更容易融入新環境。

孩子哭著不去幼兒園,可能是家長做錯了

4、幼兒園3年時光值得珍惜

大寶的一路成長,令我深有感觸,和孩子將來進入小學以後的課業壓力相比,幼兒園這3年真的可以算作無憂無慮的歲月啊。

3-6歲的孩子,生理上的照顧已經不會像他在小嬰兒時期那樣需要我們小心翼翼,長大後學習的競爭又還沒有真正開始,所以這段時間是非常可貴的。

如果孩子問“媽媽,為什麼我要去幼兒園”,不妨愉快地告訴他“為了去學本領和交朋友”,你的積極態度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接受幼兒園。

幼兒園的3年時間裡將會有多到數不完的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自由地欣賞;多到數不完的遊戲,孩子可以和同學們一起玩耍;多到數不完的活動,可以結交同齡小夥伴,並且家庭與家庭之間成為朋友。

總之,我們自己用一種放鬆、客觀和正面的態度對待幼兒園,才是幫助孩子順利適應幼兒園的第一步。

心態上做好了準備,行動上的準備便迎刃而解。距離開學的這幾個月裡,讓孩子白天擺脫紙尿褲、學會用勺子吃飯用茶杯喝水、學會穿簡單的衣服和鞋子,半年左右的時間夠我們慢慢來。

關於如何讓家長和孩子適應幼兒園,今天就聊到這裡,你在這方面有什麼疑惑、經歷或建議?歡迎來留言區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