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傳統食物,你只知道青團嗎?還有很多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寒食節:在夏曆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菸火,只吃冷食。清明節和寒食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但現在二者已經合二為一了。

我國南北各地清明節有吃饊子的食俗。“饊子”為一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寒食節禁火寒食的風俗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已不流行,但與這個節日有關的饊子卻深受世人的喜愛。

此外,我國南北各地在清明佳節時還有食雞蛋、蛋糕、夾心餅、清明粽、饃餈、清明粑、幹粥等多種多樣富有營養食品的習俗。

清明傳統食物,你只知道青團嗎?還有很多

清明時節雨紛紛

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所轄的一個自治縣,位於廣西西北部。每到清明節前,就開始到了收集艾草製作艾粑的時候。艾粑就是把艾草打成汁混入糯米粉中,再根據各家飲食喜好,往糯米糰中包入紅糖花生或者肉類的一種糕點。艾草的微苦混著紅糖的甜,加上糯米的Q彈,讓人吃過一個之後還會想要再來一個。艾粑也比較容易保存,可以製作之後,留著在掃墓祭祖的時候擺上。

艾粑是我們當地的叫法,那如果我說“青團”,肯定會有很多人知道並且吃過,這兩種其實是同一種食物,只是各地叫法不一樣罷了。

清明傳統食物,你只知道青團嗎?還有很多

艾粑

大粽子。粽子是掃墓是必不可少的了。家家戶戶都會裹上幾個大粽子,留著祭拜祖先。說大粽子,是真的大。現在我們在市面上買的粽子,體型可能都比較小,巴掌大,這樣方便食用也不會浪費。祭祖的大粽子一般都有差不多一兩斤重,裡面包的材料也很多樣,最常見的是豬肉綠豆,豬肉選擇較肥的部分,綠豆去殼,包入,整個粽子吃起來軟糯鹹香。也有的人家,會直接做三四斤甚至更重的,掃墓的時候,帶上一個擺著就足夠了。

清明傳統食物,你只知道青團嗎?還有很多

農家大粽

巴馬這邊掃墓還有一個特點。掃墓的人家都會備齊吃食和工具,直接在祖先的墓周圍煮食物,家人一起就地圍坐吃飯。相當於一大家子的人在一年裡吃的唯一一次“大團圓飯”。其實也是因為,有些墓在比較高的山上,路程也比較遠,爬到目的地,掃墓的人也餓了,所以乾脆就備好東西,邊掃墓邊吃了。

清明傳統食物,你只知道青團嗎?還有很多

清明掃墓

不知道朋友們,你們家鄉在清明有什麼風俗習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