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娃在訓練機構和家裡判若兩人,原來問題出現在這!

“我的兒子在機構(幼兒園)和家裡完全是兩個人,在機構(幼兒園),孩子能夠配合老師順利完成各種學習目標,可為什麼一回到家,孩子就“打回原形”各種問題行為不斷呢?”

近日,很多家長在“大米和小米”微信後臺倒苦水,表示自己的孩子一離開老師就無法將所學在其它環境泛化。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種狀況呢?來看看大米和小米(深圳)兒童成長中心ESDM督導柳一明老師怎麼說吧!

孩子在機構和家裡判若兩人,原來問題出現在這!


口述 / 柳一明

大米和小米(深圳)兒童成長中心ESDM督導

國際認證副行為分析師(BCaBA)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有這個煩惱的家長不妨先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孩子真的已經學會了嗎?那如何才能判斷孩子是不是真正學會了?

自閉症娃在訓練機構和家裡判若兩人,原來問題出現在這!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老師最近在用卡片教小明辨認“香蕉”,五個回合,小明認出了三次,某些機構的老師就直接說小明已經認識了香蕉。

那小明真的學會了嗎?在家或者其他場合也能明確地理解什麼是“香蕉”嗎?

自閉症娃在訓練機構和家裡判若兩人,原來問題出現在這!


毫無疑問,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目前自閉症行業中,特教老師水平良莠不齊,判斷孩子是否真正學會一項技能,不能只憑老師個人的主觀判斷,而是要依據孩子平時在課堂上的表現和客觀數據的支撐,可惜有的機構並沒有提供孩子課堂表現記錄的數據。

根據孩子的學習規律,在一段時間內,某個行為的正確率一直低於20%,則代表孩子根本沒有學會該行為;

正確率在20%—80%,則代表孩子還沒有掌握,該行為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不穩定的行為。

當正確率穩定維持在80%以上的行為才可以被認為是孩子穩定習得的行為,也才能在生活中進一步泛化。


在機構裡,孩子很少出錯

在家裡卻一直做不好

原來你忽略老師的這些“小動作”


除了上述情況,還可能存在孩子在某些機構裡一直表現得“很好”,在機構的教學任務中很少出錯,但在家庭泛化時一卻總是完成得不好。

這時候,家長需要注意觀察,老師在教學有沒有提供一些不明顯但過度的輔助?例如:

➀ 不同的語調,長期的語言提示

當遊戲完成時,老師經常會用“我們收玩具”,或者“遊戲做完了,我們要——”等語言直接輔助孩子進行“收玩具”的行為,而對能力較低的孩子老師經常會和他一起收玩具,直接進行示範性教學。

除了語言的內容信息外,老師的語調也有很大作用,例如老師跟小明說“接下來我們要吹泡泡”時,將重音放在了

“接下來”“吹泡泡”上,並且還拉長了這兩個詞的聲音,用誇張的語調吸引住了小明的注意力,更有效地發揮語言的輔助作用。

➁ 隨手一指,也許就告訴了孩子正確答案。

課堂上,老師指著香蕉對小明說,“把香蕉拿給老師”,小明可能還沒有把“香蕉”這兩個字和實體香蕉畫上等號,但看到老師手勢的提示,便也能完成老師的動作,而家長沒有注意到老師的手勢,就會誤以為孩子已經認識了香蕉。

➂眉頭一皺,孩子就可能看出了老師的指示

當孩子做錯後,老師經常會給出及時的反饋,例如眼神的暗示或表情的變化,例如小明在聽到“拿香蕉”的指令時,卻走到了蘋果的面前,但看到老師疑惑的表情,搖頭的動作和看向香蕉的眼神,便成功拿來了香蕉。

➃位置也能悄悄給孩子提示

在玩遊戲時,老師可能長期把正確答案放在右邊或是離小朋友比較近的地方,長期重複性教學後,孩子就能配合老師選擇正確的答案。


六大策略

讓你真正做好教學及泛化


那麼,假如孩子是在專業、優秀的老師的引導下,真正在機構的個訓室裡掌握了某項行為時,家長在生活中,又該如何最大效率地幫助孩子在不同的場合進行泛化?以下六大策略不妨一試——

環境佈置

◆給孩子準備一個舒適的學習區域,準備好適合孩子身高的坐具,家長在泛化教學時要與孩子面對面坐好,這樣有利於提升教學中互動的持續性同時也方便孩子觀察家長的面部表情。

將家中房間進行自然劃分,提升孩子的學習效率。例如將客廳劃分為玩遊戲的地方,臥室則是休息區域,沙發可以是給孩子講繪本故事或者玩躲貓貓的地方,浴室是孩子們洗澡和玩水的地方。

柔軟的大床對於小齡自閉症孩子來說就是一個很合適的場所。

自閉症娃在訓練機構和家裡判若兩人,原來問題出現在這!


②排除干擾物

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學目標上

◆將孩子特別喜歡的物品收拾起來,這些物件不僅限於玩具,通常是孩子經常握在手裡重複把玩,一被拿走就會引起孩子強烈的情緒問題的物品。

◆關掉對孩子感官刺激明顯的手機、電視,如果孩子喜歡燈光刺激,也要注意減少不必要的燈光干擾;

◆注意避免家庭其他成員的干擾。教學過程中,家裡的其他成員也要注意不要來回走動,隨意打斷孩子的學習過程,例如媽媽在和孩子輪流玩形狀盒時,奶奶卻突然送過來一盤水果,就有可能影響孩子的學習。

③學習和泛化,教學目標要一致

在泛化過程中,家長要注意教學目標是否和個訓室裡孩子的學習內容保持一致。

比如這一天孩子的學習目標是學會表達求助,老師在課堂上教了孩子“幫忙”這個萬能詞,那孩子在生活中抱著一個打不開的瓶子求幫助時,家長要等孩子自己把瓶子遞過來並且注意等待他說“幫忙”,同時讓孩子仿說“打開”等詞語。


④設置小障礙,讓孩子自己提要求

在學習的過程中,為了讓孩子能夠更有動機提出自己的需求,家長可以主動創造一些障礙或提供一些視覺提示,而不是直接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

◆孩子自己開口後,家長再滿足他

例如,在孩子學習指物時,家長可以將孩子喜歡的牛奶或玩具熊放在孩子看得到但是夠不著地方,“逼”孩子自己指出來尋求幫助。

◆ 總是成對出現的玩具,先只給一個

假如孩子喜歡玩小火車,家長可以只拿出軌道,先不給孩子準備小火車,讓孩子自己提出“要火車”的要求,類似的配對玩具還有畫筆和紙張等等。

➄ 泛化要注意多元化

要注意生活中的泛化要多元化,泛化包括物品本身的泛化、人物泛化、環境和情景的泛化。

◆物品本身的泛化是指如果孩子在個訓課上已經能夠辨認出蘋果的卡片,那麼孩子下一步要泛化到不管蘋果是大的、小的、紅的、青的都可以辨認出它是蘋果。

◆人物的泛化,就是讓儘量多的人參與到教學目標的泛化中來,不止機構的老師和爸爸媽媽可以讓爺爺奶奶和孩子的小夥伴一起陪孩子進行泛化。

◆環境和場景的泛化,就是讓孩子在不同的社會生活環境下進行泛化,以辨認蘋果為例,要讓孩子做到無論是在家庭聊天還是超市購物都能成功辨認出蘋果。


⑥創造機會,重複循環教學

當孩子學習新知識時,我們要儘量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孩子能夠重複性循環學習。比如教孩子學習香蕉時,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在超市的香蕉區進行泛化,一個教學回合結束,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先去買些其他的東西,然後回到香蕉區再來一個回合,重複兩到三次。

孩子的年齡不同,家長的教學時間也應該有所變化。對於三歲以內的小朋友,每次的學習時間最好控制在十分鐘以內,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可以逐漸延長每次的教學時間。


自閉症娃在訓練機構和家裡判若兩人,原來問題出現在這!


以上是在給孩子做泛化時,家長可以參考的一些方法,為了讓孩子更快地進步,這兩件小事項也需要注意。


➀輔助要從最少到最多

在教學中,對於孩子的輔助要由最少到最多,例如在,老師可以先讓孩子自己摸索,假如孩子辦不到,老師再給予簡單的提示。

例如在教孩子說香蕉的時候,家長可以先把香蕉直接拿給孩子,等待一兩秒,看孩子能不能說出“香蕉”,假如不可以,家長可以嘗試提示一個字“香~”,假如孩子還是說不出來,再讓孩子直接仿說“香蕉”。

➁ 父母的鼓勵和活動本身就是最好的強化物。

假如孩子在泛化中表現得很好,家長要記得及時強化,強化物不僅限於孩子喜歡的零食、玩具和遊戲,父母的鼓勵和活動的快樂時光本身就是最好的強化物。


自閉症娃在訓練機構和家裡判若兩人,原來問題出現在這!


看完柳老師的深入分析,各位疑惑的家長明白孩子的問題出現在哪了嗎?快點根據柳老師的秘籍操練起來吧,在操練過程中假如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


更多關於自閉症、唐氏、腦癱、語言發育遲緩、注意力缺陷、讀寫障礙等特殊需要兒童及家庭信息,請關注微信公眾號 :大米和小米( damihexiaomi2015)


整理 | 梁 雨(ID wololifefornow)

繪圖 | 陳虹樾

如果您正在為自閉症兒童尋找科學有效的干預機構而發愁,請聯繫“大米和小米”兒童成長中心。請加以下微信諮詢:

深圳13682646196

上海18516618207

廣州18620202651

北京18910241617

自閉症娃在訓練機構和家裡判若兩人,原來問題出現在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