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確診「自閉症」到上幼兒園,他只用了半年

還記得上一回,我在公眾號分享孩子害怕理髮的文章嗎?還記得那位幫孩子脫敏的帥帥歐陽老師嗎?今天,他又給我們分享發生在東莞莞城中心OMP課堂裡的小故事...

我們時常聽說:“某某的孩子實際年齡有5歲了,可是卻只有1歲左右的智商,被診斷為‘XXX’症”。

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我都很心痛,相信家長們聽到這樣的話就更加痛心疾首了。

其實,我們並不應該如此看重諸如此類的診斷結果。恰恰相反,我們更應該在意的是孩子需要提升某一塊的能力,具體的計劃該如何制定,如何讓孩子適應這個社會,而不是糾結一個診斷結果。

因為,有時候一個冷冰冰的診斷結果可能就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東莞莞城中心OMP Coach

*閱讀須知:有的小朋友可能因為本身社交能力或語言溝通能力比較弱,體現了自閉症的症狀,但通過系統訓練以後,他原本的能力提升了,發現其實不是自閉症譜系群體。

所有的特殊障礙診斷不能通過單一方面的描述作診斷判斷,一個專業明確的評估能瞭解孩子的發展水平和是否有自閉症傾向的表現,如果家長有觀察到疑似的症狀,建議父母儘早篩查,或通過專業測評了解孩子情況,及時的干預會對日後的訓練有很大幫助!

被誤診為“星星”的孩子

2017年4月2號,我們在萬達店舉辦了自閉症兒童日宣講活動,吸引了一個叫小文的孩子的一家人。

小文媽媽帶著小文來萬達廣場玩,看到我們在做的自閉症宣講活動。活動結束後,小文媽媽找到我們諮詢,通過溝通以後,我們大概瞭解了小文的情況。

小文,一個1歲9個月的小男孩,被一家權威醫院確診為自閉症,因為醫院權威,醫生堅定地說:你的小孩就是自閉症。所以,家長也慢慢接受了孩子是自閉症的事實。

1歲9個月的小文,喜歡“嘟嘟嘟”撅起小嘴,小小的腦袋非常可愛。通過評估,我們也發現小文的一些情況,確實與自閉症兒童有些相似:

他不會發音、眼神對視差、喜歡看燈光、喜歡玩車輪、不跟小朋友互動等。評估以後,我們給小文的家長推薦了視聽課程,每週上3節課。

從確診“自閉症”到上幼兒園,他只用了半年

他幾乎哭了整整一節課…

第一次上課,小文家非常重視,幾乎全家出動:外婆、外公、奶奶、爸爸、媽媽都來了。

他們來機構的第一件事,便是急忙地跑到教室的老師介紹欄尋找主課老師:瞭解老師的資歷,排名是否靠前,是否有經驗……當他們看到老師資歷尚可,經驗也豐富的時候,心中的焦慮終於卸下了。

第一節課,小文對視聽房間的聲光設備很有興趣,活蹦亂跳,玩得非常開心。這時,我們慢慢地加入了教學內容,希望小文能配合聽指令,完成“拍手”、“跺腳”、“摸頭”等簡單指令,但小文並沒有配合。

第二節課,我們認真調整了方案,有技巧性地針對小文提出了目標要求。當小文知道老師對他有要求時,就開始哭鬧,各種不配合,嘴裡邊哭邊喊著媽媽。雖然我們用了各種安撫的手段,小文的哭鬧狀況仍然沒有很好地改善,他幾乎哭了整整一節課。

更糟糕的是,接下來的幾節課只要小文家的車子剛停在萬達停車場時,小文就開始哭鬧。

小文的哭鬧不配合,成了教學開展的難題。

原來,我在小文心中是一個“壞人”

在小文第三節課結束後,我們和小文爸爸媽媽進行了一次深入的溝通:

原來,小文在家備受寵愛,平時是由媽媽、外婆、奶奶照顧,接觸的人群以女性偏多。如今家裡人知道小文的情況後,便更加寵愛小文。

從確診“自閉症”到上幼兒園,他只用了半年

而小文爸爸雖然也寵愛小文,但是他為人比較嚴厲,對小文有嚴格的目標要求,所以小文對爸爸有很多的意見與不滿。小文喜歡所有人,唯獨討厭爸爸。每次爸爸給小文做訓練時,小文就各種哭鬧,各種不配合。

作為主班老師且為男性老師的我,也跟小文爸爸一樣,對小文提出了各種目標要求,小文一下子不適應,因此受到了小文的強烈“抗拒”與“排斥”。小文把矛頭指向所有對他有要求的各種“壞人”——嚴厲的爸爸,嚴厲的主班老師…

原來我在小文的心中是一個“壞人”!

瞭解了小文的家庭模式以後,我們針對上課目標做出了調整:

1.一開始,我們先讓小文媽媽先進入教室跟課,穩定小文的情緒。

2.等小文媽媽進入教室後,哭鬧的小文像是找到了寄託一樣立馬停止了哭聲。

3.隨後我們指導小文媽媽和小文進行互動,讓小文模仿媽媽的動作。慢慢的,小文跟隨著媽媽做了拍手的動作,我們立馬給出表揚和肯定。接下來,小文很快地學會了“拍手”、“摸頭”、“跺腳”、“摸肚子”等動作。

3.當小文和老師建立一定的信任基礎之後,我們建議媽媽再次走出教室。

4.這次小文又哭了,但哭鬧並沒有之前那麼厲害,而且小文在哭鬧的時候,還是會去配合老師完成任務。這對於小文而言,簡直是一次巨大的突破和進步!

大約在15節課的時候,小文進去教室已經完全不哭了,而且也能配合老師完成指認卡片,能安坐在椅子上輪流、等待、聽指令,呼名反應等任務,同時小文的發音也多了,例如“爸爸”、“媽媽”、“奶奶”等。

我與小文的有趣小互動

從確診“自閉症”到上幼兒園,他只用了半年

小文究竟是不是自閉症…?

有的時候,一個診斷突入襲來,我們更容易把關注點放在消極悲觀的一面,這不僅限制了家長們的視角,也容易讓他們的心態變得消極悲觀。

小文剛來上課時,家人們就默認了小文就是自閉症,對小文的將來並沒有太多的奢求,只希望小文有一絲變化就好。

當時小文一週上3節課,我們給小文安排的其中一節課在星期天的最後一節,幾乎每到星期天的課,小文的爸爸媽媽都會反覆地問:為什麼他還是喜歡看旋轉的物品?為什麼還在玩輪子,原地轉圈圈……?

的確,小文很沉迷盯著風扇、燈等物品,這確實符合自閉症小朋友的特徵。但同時,當小文配合教學之後,他的進步非常明顯,隨著小文的不斷進步,我們發現小文對家人的依賴性也很強,這一點卻與自閉症小朋友的特徵完全不符合;

於是我們有一個大膽的猜測,小文不說話等各種表現,很大原因可能是由於家庭教養環境與教育方式造成的。

通過種種分析和歸因,我們認為小文有可能不是自閉症。

其實,部分孩子在小時候確實會有一些特殊的喜好,父母不應該糾結孩子的特殊喜好;相反地,父母應該通過這些特殊喜好去發現孩子需要具體提升某方面的能力,例如:大動作模仿、聽指令、安坐等。

從確診“自閉症”到上幼兒園,他只用了半年

我與小文的有趣小互動

半年,他從只會說“燈燈”,到什麼都會說!

想起小文剛來的時候,什麼話也不會說,只會說“燈燈”。

而今,小文在配合的情況下,進步突飛猛進,上到75節課時,2歲2個月的小文,已經可以使用中級問句進行提問,也可以進行自主回答,他的許多能力已經超過同年齡的小朋友。

在得知小文爸爸媽媽準備送小文去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建議將等級課調整為小組課,重點鍛鍊小文的社交能力,為小文上幼兒園做準備。

看到小文突飛猛進的進步,現在爸爸媽媽再也不糾結小文到底是不是自閉症了。原來,隨著小文興趣點的提升和玩玩具方式的多樣化,他不再喜歡看旋轉的物品了。小文爸爸媽媽那顆懸著的心終於放下了。

小文在東方啟音上了100節課,其中75節等級課,25節小組課,在上課期間從不遲到,請假,目前小文具備的能力有:

1、小文的發音很準確,還經常糾正奶奶的發音。

2、在上早教的時候,當其他小朋友亂跑、亂動時,小文還會提醒這些小朋友:“別動,老師在說話呢。”

3、小文能機智的回答有趣的問題,例如:

老師說:小文,你長得醜不醜?

小文回答:我現在有點醜,以後就不醜了。

如今,小文從東方啟音中心畢業之後,也經常喜歡來到中心找我們老師玩耍。這半年來,看著小文在這裡的成長和變化,我們內心百感交集。

我們讓一個被“確診”為“星星”的孩子步上了人生的正軌,也讓一個家庭重拾了對生活的信心!

有人說,我們拯救的不是一個孩子,而是一個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