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開支暴增 石藥押注創新藥

隨著深交所的一記鐘響,蔡東晨執掌的石藥系在資本市場再下一城。

3月22日,從石藥集團(01093.HK)分拆出來的新諾威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諾威”,300765.SZ)正式登陸創業板。

新諾威主營保健食品及咖啡因類功能飲料添加劑等,系石藥集團旗下的大健康產業資產。在這之前,石藥已將中藥板塊資產金芙蓉(837665.OC)分拆推上新三板,而核心的製藥資產依然留在港股。至此,石藥集團“A+H+新三板”的資本佈局成形。

恰好四天前,石藥集團在香港揭曉了2018年成績單。去年,公司錄得銷售收入210.29億港元,同比增長36%;股東應占溢利約36.55億港元,同比增長31.9%。

回看過去一年,石藥集團在資本市場上經歷了“過山車”式的震盪。各路資本熱捧之下,其市值衝破1500億港元,成為唯一被納入香港恆生指數的醫藥股。而下半年,醫藥行業風雲突變,石藥集團的股價亦在市場疑慮中回落,市值縮水近六成。

“那些政策不會對我們造成實質性衝擊。”此次業績發佈會上,面對投資者非常關注的“4+7”帶量採購、國家版輔助用藥目錄等問題,66歲的蔡東晨已經顯得輕鬆。截至3月22日,石藥集團市值已回升至938億港元,再度逼近千億元。

初嘗創新藥甜頭

縱觀石藥集團的發展史,其路徑很典型:國企轉制、原料藥轉製劑、仿製藥轉到創新藥。不同的是,在蔡東晨的鐵腕執掌下,石藥衝進了中國醫藥創新的第一陣營。

在原料藥最輝煌的時候,石藥集團試圖向製劑和創新藥轉型。但面對既無產品又無團隊的難題,捷徑只有一個,買。

1999年,石藥集團砸5000萬元從中國醫學科學院引進一類新藥恩必普(丁苯酞)的專利。這筆代價相當於石藥全年利潤的一半。此後又經數年臨床,高達3.5億元的投入,恩必普軟膠囊於2004年獲批上市。即便是一類新藥,恩必普的銷售依然很難打開局面,上市後經歷了5年的虧損,直到2010年才實現盈虧平衡。

2014年,恩必普的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大關,開始成為石藥的主要增長動力。2014―2017年,恩必普的銷售額從14.13億港元增長至35.67億港元,年均複合增速達36%。

時代週報記者梳理發現,目前石藥集團已構建了三個層級的產品管線:第一層級是基礎原料藥,包括VC、抗生素和咖啡因系列;第二層級是大量的普藥;第三層級是創新藥,以恩必普為核心,聚焦心腦血管和抗腫瘤兩大領域。這樣佈局的好處在於,通過原料藥和普藥為創新藥投入提供現金流支持。

創新藥板塊收入也首次突破百億港元。財報數據顯示,創新藥收入103.44億港元,同比增長57.2%;普藥收入62.09億元,同比增長31.9%。

“創新藥佔總營收的比重從2017年的42.6%上升到2018年的49.2%,體現集團收入進一步向創新藥傾斜。”石藥集團執行董事翟健文在業績會上表示。

加速補短板

與恆瑞醫藥、中國生物製藥這兩家龍頭相比,石藥集團在研發領域的佈局顯得略慢半拍。

從研發投入來看,恆瑞、中生在2017年的研發投入分別達17.59億元、15.95億元,佔營收比率12.7%、10.8%。而同期石藥的研發費用8.15億港元,僅佔營收的5.27%。

石藥方面正試圖拉近這一差距。

數據顯示,2018年石藥集團的研發開支暴增至15.83億港元,幾乎相當於此前三年的投入總額,研發費用佔營收的比例上升至7.53%。目前,公司共有在研項目300餘個,主要集中在心腦血管、代謝類疾病、抗腫瘤、精神神經以及抗感染領域。

“研發這塊主要圍繞三方面佈局,大分子生物藥、小分子靶向藥和新型製劑。”蔡東晨進一步指出。

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石藥集團現有的腫瘤線產品中,多美素(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注射液)、津優力(聚乙二醇化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克艾力(白蛋白紫杉醇)等產品,均為新型製劑。值得一提的是,去年2月份剛獲批的首仿品種白蛋白紫杉醇,當年即實現銷售收入4.3億元。

在大分子生物藥領域,石藥在美國加州、得州和新澤西分別設立了抗體藥物研發中心,專注研究抗體藥物新靶點的篩選和抗體定點偶聯技術。

因起步較晚,石藥還通過對外合作或收購的模式,試圖快速補上短板。時代週報記者梳理發現,自2018年以來,石藥先後參股收購了武漢友芝友、永順集團等新藥研發平臺,並與君實生物、杭州英創、海和生物等建立合作開發與商業化授權協議。

仿製藥待考

自去年 “4+7”帶量集採實施後,部分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品種大幅降價,國內仿製藥行業普遍承壓。

在去年實施的 “4+7”帶量採購招標中,石藥集團的阿莫西林、阿奇黴素和鹽酸曲馬多片三個品種在首輪競價中贏得預中標。但在當日下午的議價環節結束後,最終公佈的中選結果卻顯示,上述三個產品全部流標。石藥方面回應稱,由於降價遠超預期,公司在議價環節選擇了全部棄標。

備受關注的還有正在醞釀出臺的國家版輔助用藥目錄。去年12月,國家衛健委發佈《關於做好輔助用藥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將使用總金額排名前20的品種信息上報。

心血管藥物奧拉西坦因臨床使用金額較高而被推至風口浪尖,石藥集團當日股價大跌12%。公開信息顯示,歐來寧是石藥集團心腦血管線的主要品種之一,2017年銷售額達10.73億港元,在奧拉西坦市場中佔據約40%的市場份額。

投資者普遍擔憂,上述政策的推進或將對石藥的普藥業務造成衝擊。“整體來看,不會造成太大影響。”蔡東晨對此回應稱,公司儲備的藥品文號多達數百個,每個治療領域都有三至五個品種,即便某個品種納入集採,其他品種的增長也可抵消其負面影響。

研发开支暴增 石药押注创新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