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老大「中年」爬坡過坎:押注「二次創業」能否破局?

景區老大“中年”爬坡過坎:押注“二次創業”能否破局?

漸至“中年”,爬坡過坎,殊為不易。

近期,黃山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黃山旅遊”)發佈2018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共接待進山遊客148.14萬人,同比下降9.94%,實現營業收入6.82億元,同比下降6.01%。

雖有天氣影響等客觀因素,但近幾年黃山景區遊客量增速難言樂觀也是事實,門票經濟天花板亟待捅破。黃山旅遊選擇“走下山”,整合山下資源,尋求從觀光產品向觀光、休閒產品並行的升級。

這是黃山旅遊的“二次創業”。第一次創業早至1996年11月,黃山旅遊實現B股上市,次年4月,又實現A股上市,黃山旅遊被稱為“第一隻完整意義的旅遊概念股”。

就黃山的資源稟賦、“資歷”以及目前發展情況來說,將黃山稱為景區“老大”並不為過。自上市起至今20多年過去,老大也逐漸走向“中年”,面臨著“中年危機”:景區容量制約難以做大存量、創新旅遊產品供給不夠、新的營收增長點缺乏等問題日漸凸顯。加之門票降價已是難免之舉,不利因素或將增加。

既謂之創業,就有“生死殊途”之虞,黃山曾被國家高層賦予高義,它的二次創業某方面也就具備了超越自身的標杆或先行者意義,壓力或更巨。勇氣可嘉也好,無奈也罷,面對迥異於曾經的新資源、新項目,打法不一、營收盈利難定,黃山旅遊將如何處之?

遊客量下滑,門票要降價

執惠統計發現,2016年上半年、2017年上半年和2018年上半年,黃山景區遊客量增速分別為8.83%、16.22%、-9.94%,變動較大,其中營銷活動是個不小的變量。2017年上半年的一個影響因素是黃山落實“暢遊黃山周”系列活動,當年3月、6月對安徽15市實行每個城市優免一週政策,各市市民可免一週門票。

另外,黃山景區2015年、2016年、2017年遊客量增速分別為 7.1 % 、3.71%、2.1%,呈下滑趨勢。

黃山旅遊2018年的目標任務是遊客量達346萬人,若能達到,則同比增長2.71%,高於2017年,低於2016年。

黃山旅遊相關人士對執惠表示,今年上半年遊客量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是:

一季度因天氣原因,下滑幅度較大;整體旅遊大環境影響;相比去年同期營銷活動少些。今年下半年的旅遊產品和營銷活動會多一些,但其未透露詳情。

受天氣影響導致遊客量下滑,在黃山旅遊對外透露的信息中並非首次。天氣影響、較為明顯的淡旺季,是國內山嶽類景區的共性難題,目前尚未看到有景區提供了明顯有效的解決舉措。

黃山旅遊的門票、索道、酒店及旅遊服務等主營業務收入基本仰賴遊客量多寡。綜合上述信息來看,近兩三年,黃山旅遊的營收壓力有加大趨勢。今年的壓力可能相對更大,因為門票要降價。

今年6月底,國家發改委發佈《關於完善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形成機制 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的指導意見》,要求今年降低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取得明顯成效。

作為5A級國有景區,景區“標杆”,黃山景區降價難以避免。黃山旅遊董事長、總裁章德輝此前表示公司正與物價部門溝通,但具體的時間表和具體的幅度目前還不得而知。

上述黃山旅遊人士透露,關於降價目前正在等省級部門通知,對比其他景區,預期降價幅度可能為10%-30%,正式開始降價的時間不會拖太久。

這裡面可能會有一個博弈的過程。

景區老大“中年”爬坡過坎:押注“二次創業”能否破局?

按規定,景區門票收入不計入上市公司營收中,但黃山旅遊因上市較早,尚未有行政條文規範,部分門票收入歸上市公司所有,另有不少上交給黃山管委會。

根據黃山旅遊於1996年8月13日與黃山管委會簽訂關於授權管理黃山風景區門票事宜的協議,黃山旅遊每年應將門票收入減營業稅及附加和票房成本後淨額的50%按季支付給黃山管委會,作為黃山風景區門票專營權使用費,期限至2036年底。

2018年上半年,黃山旅遊上交給黃山管委會的費用包括資源有償使用費、門票專營權使用費、遺產保護費,共計1.53億元,其中門票專營權使用費0.9970億元。此外,2016年、2017年該三項費用分別為 3.46億元、3.58億元,其中門票專營權使用費分別為2.21億元、2.27億元。

降低門票價格,可能將直接在黃山管委會的“蛋糕”上“切”掉一塊。這“一刀”肯定要切,什麼時候切、切多少,某方面也看黃山管委會的意願幾何。

門票降價,對營收影響目前難言好壞。降價後,或對增加遊客量有所幫助,另外今年下半年開通的杭黃高鐵,確是一個利好因素,杭州與上海到達黃山的時間將縮短至1.5小時、2.5小時。兩個因素疊加,有助提升遊客量,增加索道等營收,但增加多少,具體效果如何尚不好預估。

上山容易下山難

在出現今年諸多難言樂觀的境況之前,黃山旅遊已面臨景區容量制約難以做大存量、創新旅遊產品供給不夠、新的營收增長點缺乏等問題,且日漸凸顯。

山上不那麼好做,那就“下山”。2016年前後,黃山旅遊提出“二次創業”,走下山、走出去,擴大業務外延,做大業務版圖。

對此,黃山旅遊已有幾個較大動作:成立規模10億元的黃山賽富基金;推進“一山一水一村一窟”佈局;推進“旅遊+”戰略;加快徽商故里拓展步伐等。

賽富基金已進入實質性運作階段,具體落地項目尚不明確。“一山一水一村一窟”佈局是創業重點。黃山旅遊2018年半年報透露,花山謎窟項目已完成環境綜合整治規劃編制,已提交核心景區產品策劃方案,總規編修已完成多輪論證;太平湖項目已簽署股權轉讓協議並支付股權轉讓款,完成工商變更,項目組人員已進駐現場開展前期各項工作。

另外,黃山旅遊透露,宏村項目圍繞股權、對價等問題與中坤集團進行了多次商談,在這一基礎上,取得階段性新的進展,目前正按計劃穩步推進中。

但猜測可能還未能完全拿下。

宏村距黃山景區只有30公里, 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國家首批12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國家5A級景區,現已被打造成具有徽文化特色,含古建築、旅遊小鎮、酒店、演藝節目等其他多種休閒度假產品的複合型旅遊目的地。

景區老大“中年”爬坡過坎:押注“二次創業”能否破局?

買者有意,賣者也有盤算。黃山旅遊意在通過併購宏村項目,進行業務延展;而宏村開發多年已是成熟景區,已有穩定營收和利潤,賣方中坤集團並不急於出售經營權。據稱黃山市政府有意把宏村劃入黃山旅遊,若如此,

宏村最終併入黃山旅遊版圖的可能性提高,但也存在一些不確定性,關鍵可能還是買賣雙方的出價要價能否達成一致。

宏村尚未落地,意味著黃山旅遊“一山一水一村一窟”佈局還缺重要一角,二次創業項目間或還將處於各自為政的狀態,也意味著其佈局休閒度假景區與現有觀光型業務形成互補,形成全域旅遊格局的意圖還尚未達成。

這一意圖的另一重要落點是開發特色小鎮。2017年12月,黃山旅遊與藍城集團簽訂協議,雙方將出資組建混合所有制平臺公司,力爭 5-10 年內打造若干醫療康養小鎮、特色農業小鎮、主題旅遊小鎮等綜合體。

黃山旅遊相關人士告訴執惠,小鎮項目目前正在推動。在一些項目的操盤公司中,將由藍城集團控股,負責具體商業模式的打造及後期運營等,原因是黃山旅遊目前還缺乏足夠的相應人才,將在小鎮建設的落地過程中,充當與資源方或第三方中的協調者或溝通者角色,比如拿地中與地方政府的溝通等。彼此互補自然可行,但黃山旅遊在未來小鎮中的話語權如何,是否會影響項目推進落地以及後期合理收益等,還有待觀察。

這也反映了黃山旅遊二次創業中的一個較大挑戰。走下山,一個關鍵是聚合此前未曾掌控或涉足的資源,黃山旅遊希望黃山、太平湖、宏村、花山謎窟以及特色小鎮等形成一個新黃山業務系統,其間各創業項目間如何運營、協同聯動,如何在業務存量與增量間形成彼此勾連互促的效應,都考驗著黃山旅遊的功力。

此外,這些項目投資不小,回報週期較長,從項目策劃到產品研發、投資建設、運營都需要不短的過程,短時間內貢獻不了業績,暫難解營收提升之需,對未來黃山旅遊的營收貢獻幾何,也還是個未知數。

說到底,作為當地招牌,做大做強黃山景區,既擦亮招牌,也與當地經濟發展休慼相關,區級、市級乃至省級政府部門的支持自在情理之中,賽富基金的成立加上相應的公司發債融資等,資金也不是太大問題,這些對黃山旅遊拿下更多優勢資源,形成一個個創業項目都有幫助,但創業的路還得自己走,它能否走好?

(本文作者曾建中,執惠主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