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m被曝已遞交上市招股書,其華裔創始人曾感嘆錯過中國互聯網

Zoom被曝已遞交上市招股書,其華裔創始人曾感嘆錯過中國互聯網

袁徵

3月23日,美國科技媒體報道視頻會議公司Zoom已經遞交了IPO申請,準備下個月在納斯達克上市,這家公司在2017年的估值就已經超過10億美元,也是一個獨角獸公司。它的創辦人,是一名華裔創業者,名叫袁徵,祖籍山東。

關於Zoom有很多事情值得一說,所以今天CEO來信君打算跟大家好好聊聊這家公司,及其華裔老闆。

先說Zoom公司:生而To B

Zoom被曝已遞交上市招股書,其華裔創始人曾感嘆錯過中國互聯網

美國大學課堂在用Zoom上課

現在很多國內互聯網公司包括騰訊都在提產業互聯網,要大力做To B業務,甚至連馬化騰去年還曾為發展To B業務而調整公司的架構。

而Zoom從誕生開始就一直是一家專注於To B業務,服務於企業或者學校等教育機構的公司。換一種說法叫,它從一開始創辦,就註定是一家盈利的公司。

看看它過往的一些融資歷史和財務數據:

Zoom公司迄今為止共融資了5輪,合計1.45億美元,包括楊致遠的AME雲創投在A、B、C輪都有投資這家公司,紅杉資本則在D輪為它投資了1億美元。

而當紅杉在2017年1月投資Zoom時,紅杉資本的合夥人卡爾·艾森巴赫說紅杉之所以願意重金押注Zoom就是因為“它是唯一一家既擁有像蘋果公司那樣高的用戶忠誠度,又擁有Facebook那樣賺錢能力的公司”。

可見資本方對Zoom的評價之高。

在營收方面,在截至2019年1月31日的財年中,Zoom實現收入3.3億美元,同比增長兩倍,毛利潤為2.695億美元,淨收入為760萬美元。該公司2017年至2018年的營收也增長了一倍多,2017財年的營收為6080萬美元,2018財年為1.515億美元。

在袁徵帶領團隊開發這款軟件不到1年的時候,其實當時產品還並不成熟,他就已經收到了斯坦福繼續教育部門的邀約,要使用Zoom的服務,這讓創始人袁徵信心大增。

後來有媒體採訪袁徵時曾經問到,有沒有想過針對To C開展免費業務,袁徵給出的回答是未來不排除這個選項,但目前中小企業的服務市場很大,先專注於這塊市場去做。

據袁徵透露,截止去年,全美排名前200的大學,大約有94%到96%都是Zoom的客戶,可見這家公司在教育領域的優勢。

而它的產品其實主打的是職場視頻會議,因為其穩定的視頻畫面和低廉的價格,受到了不少中小企業歡迎。

除了技術方面的優勢,這也得益於創始人袁徵在運營策略上的堅持。

在Zoom項目第一次公開發布的時候,他找來了美國科技圈的“泰斗級”人物,人稱“莫博士”的沃爾特·莫斯伯格,在他本人測試了Zoom並對外推薦後,還送給了袁徵兩個建議:保持質量,定價要公平。

據袁徵說莫博士的這兩句建議,他一直設為電腦桌面來提醒自己。

Zoom被曝已遞交上市招股書,其華裔創始人曾感嘆錯過中國互聯網

沃爾特·莫斯伯格

2019年,Zoom還在全美最佳僱主公司排名中位居第二位,也是一個非常讓員工喜歡的創業公司。

Zoom還有一個員工最喜歡的CEO:袁徵

Zoom被曝已遞交上市招股書,其華裔創始人曾感嘆錯過中國互聯網

袁徵1994年接觸到互聯網的概念,是受到比爾·蓋茨在日本一場演講的啟發,袁徵偶然看到了演講內容,從而打開了自己對互聯網的認知。那也是比爾蓋茨第一次成為世界首富的一年。

另外算起來,袁徵接觸互聯網比馬雲還要早1年。後來袁徵在1995年就開始申請去美國,並非去留學,而是為了去接觸計算機和互聯網。不過他的簽證先後被8次拒籤,直到第9次才成功,等到他到了美國時,已經是1997年了。

袁徵隨即加盟了也是由中國人朱敏創辦的美國網迅(WebEx)公司,當時美國網訊才剛剛創辦1年多時間,而袁徵剛進去時甚至連英語都不會說。但他在這家公司一干就是10多年,見證了這家公司2000年的上市,以及2007年被思科32億美元收購的全過程。

從2007年到2010年,袁徵也隨著美國網訊一同加盟了思科,擔任工程副總裁。至今他創辦的Zoom公司介紹中,都有他在網訊工作成績的描述:

Eric(袁徵)是1997年至2011年Webex產品的核心和靈魂。在Eric的大力培養下,WebEx團隊從10名工程師發展為全球範圍內超過800名,貢獻的收入增長從零上升至逾8億美元。

其實在袁徵從思科離職前,他手下已經管著800名員工了。

但袁徵說自己並不開心,尤其是在2010年前後,他說自己每次拜訪客戶都能聽到抱怨產品不好的聲音。最終在2011年他受夠了思科高層不關心創新不在乎能否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產品的問題,“我知道這最終會導致他們的垮臺,所以我離開了”。

儘管袁徵說在離職時自己不知道會創辦Zoom這家公司,但當時跟他一起出來的還有WebEx的40名同事,而Zoom做的業務跟WebEx做的業務也很類似,都是會議視頻產品。所以多少也是有點關係的吧。

Zoom這家公司創辦1年半以後才進行A輪融資,不過發展倒還算比較順利,儘管當時市面上已經有不少類似產品,但袁徵還是相信那句話:

如果你看到一個市場很擁擠,但卻並不理解客戶的感受,就會認為沒有機會,但實際上卻錯過了大機會。

袁徵確實錯過了一個大機會,那就是中國互聯網快速發展的20年,他自己也感嘆,原本曾經想在國外只待幾年,然後再回國,但沒想到一干就是幾十年。

不過袁徵在美國沒有浪費大機會,他的Zoom發展迅猛,且深受好評。就連袁徵自己都在公司內部被99%的員工給予了好評,把他送上了2018年全美最佳CEO的位置。

談到有什麼管理秘訣時,袁徵曾經在自己的博客上寫了幾篇文章,其中提到了兩位行業大佬對自己影響很深,一位是沃爾瑪的第三任CEO李·斯科特(任職時間2000年-2009年);另外一位則是Linkedin的CEO傑夫·韋納。

Zoom被曝已遞交上市招股書,其華裔創始人曾感嘆錯過中國互聯網

沃爾瑪前CEO 李·斯科特

李·斯科特曾經去思科公司內部做過一次領導力的演講,當時他分享了10條經驗,其中有3天讓袁徵印象深刻,並把它打印出成海報掛在了自己的牆上,袁徵說在他從思科離職時,那是他唯一從公司帶走的東西。

Zoom被曝已遞交上市招股書,其華裔創始人曾感嘆錯過中國互聯網

袁徵打印的李·斯科特的語錄

這三條就是:

第一次講的話常常會被人誤解或疏略;

給予誠實和建設性的反饋是難能可貴的;

最尖銳的批評或許對你最有幫助。

為什麼是這三條?可能跟袁徵的海外生活經歷有關,紀源資本曾經跟袁徵有過一次對話,問過他一個問題:“硅谷有很多CEO都是印度裔,為什麼中國工程師沒有那麼多人做到這麼高的位置?”

袁徵的回答是“中國和印度工程師的共同點是,他們都很努力,也都很聰明。但最大的不同在於,印度人在溝通時很透明”。

其實再對照袁徵最有感觸的那3條李·斯科特的語錄,都是跟溝通、反饋有關。不得不說,袁徵是在努力的跳出一種文化,或者融入另一種文化,這也是他作為一名華裔能在硅谷創業成功的原因之一。

Linkedin CEO傑夫·韋納與袁徵的交流則更加豐富,去年袁徵在博客裡闡述了他從傑夫·韋納身上學到的5堂課:

同情心管理、在企業內建立信任、如何讓自己保持同情心、如何在企業內外體現同情心,以及員工們面對當前形勢應該具備怎樣的技能。

其中傑夫·韋納對袁徵說,要用花時間去了解員工,才會知道他們的想法,才能具備同情心;同時要在企業內建立信任,用企業文化去培養人,不要為了快速招人而降低人才標準;而員工最應該具備的並非是專業硬知識,而是軟技能——書面/口頭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等。

這些讓袁徵印象深刻。後來他在與紀源資本對話時,曾直接說:我們最看重的還是信任,有了信任,其它就會迎刃而解。

小結:

Zoom如今馬上就是一家上市公司了,有關它的未來發展CEO來信君也會持續關注,而對於袁徵本人,其實我們能看出他是一個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非常強的CEO,希望有朝一日,他的會議視頻產品做的市場越來越大,真正改變人們的溝通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