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妈销量下跌 中国人的口味“变了”?

老干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曾抚慰了多少学子的胃,挽救了多少游子的心。

从白手起家到中国辣酱第一品牌,从不打广告,可以说老干妈就是一个现代商业社会的传奇,陶碧华老太太的朴实和一生的坚守也让人称奇。

老干妈销量下跌  中国人的口味“变了”?


但这几年开始,老干妈的销量却开始持续下跌。有细心的网友说是因为老干妈年事已高,由其儿子接班掌管企业,处于利润考虑,他将原本正宗的贵州遵义辣椒换成了普通辣椒,造成了口味不同,所以让销量持续下跌。

首先,对这种说法我不持怀疑态度,但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一罐油乎乎、辣乎乎的辣酱,老干妈的辣椒原料更换不是所有人都能吃得出来的,大部分人都吃不出来,所以将销量的持续下跌怪罪到原料替换上有些牵强。

老干妈销量下跌  中国人的口味“变了”?


你有没有发现,超市的货架上,辣酱的种类越来越多,朋友圈、淘宝也有不少卖自制辣酱的,亲朋好友也会开始做一些无添加的自制辣酱。

也就说老干妈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了。

回顾一下中国人近几十年的饮食变迁。

从新中国刚成立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我们国人的餐桌一直是贫乏的,以至于几代人的记忆中,鱼肉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大快朵颐,穷苦人家在过年时能吃上的肉类也不多。而平时的饮食更是少油少盐,营养不良经常发生。

老干妈销量下跌  中国人的口味“变了”?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日常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渐渐地吃饱不再是个问题,吃的种类越来越多。而不知是前些年的饥饿感和基因中所积累的饥饿基因带来的报复,人们发现油腻、辛辣等重口味食物能够带来视觉上和味觉上的极大满足。

渐渐地,中国人的口味发生了变化,川菜馆、湘菜馆大行其道,辣所带来的味蕾的爆炸确实有一种爽快感,但物极必反,当辣成为中国人饮食的一种常态时,造成的结果就是让天生就脾胃较弱的中国人出现各种肠胃问题,慢性胃炎、胃溃疡、幽门螺旋杆菌......

老干妈销量下跌  中国人的口味“变了”?


而“辣味”也是有耐受的,也就是说当一级辣度成为饮食常态后,你很快就会觉得不过瘾,然后不断上升辣度的选择。

当然,辣椒也有很多方面的好处,在四川、重庆、湖南这些湿度较大的地区,除湿的作用显而易见,相反,如果在北方较为干燥地区长期吃辣反而会加重痰湿体质的症状。

也不是说川菜、湘菜等以辣为主的菜系不好,而是国人普遍对于“辣”的追求,让一大批餐馆也就干脆只保留川湘菜中的“辣”,现在提起川湘菜,好像除了辣就没有别的什么印象了,但川湘菜中不乏其他口味的经典菜,也不乏让人惊喜的搭配和调味。

老干妈销量下跌  中国人的口味“变了”?


当一个菜系被大众冠以单一的印象时,它的传承也就成了问题。

抛开饮食安全问题不谈,但就现在国人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

小编28岁,有一段时间创业压力大,没时间休闲运动,于是只能用吃来缓解压力,几乎每天都是火锅、小龙虾、冒菜、炸鸡、奶茶、各种海鲜,很满足很爽,但半年多下来,创业失败,去体检一看,尿酸高了,血脂高了,幽门螺杆菌阳性。去看中医,气滞血瘀,寒滞胃腕、胃气不足、脾胃不和、湿气重。

身边一位30岁的男性同事,酷爱火锅和各种重辣的食物,体检尿酸600多,每天人都浮肿的。

至于肠胃问题,我想都不用举例,现在谁没有个肠胃病,肠胃健康的人少之又少,而在中医生来说,脾胃是人体五脏六腑运转的关键,肠胃不好,脏腑、气血运行自然不畅,身体就会出现各种毛病。

老干妈销量下跌  中国人的口味“变了”?


吃着火锅,再用一杯冰镇可乐来“解辣”可能会使你的肠胃负担更重

这几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饮食习惯和饮食健康,“病从口入”,其实现代人很多毛病都是饮食问题造成的。我身边已经有很多人开始调整饮食习惯,少油少盐,多吃粗粮、蔬菜、水果,戒除辣椒制品,用新鲜辣椒或胡椒、生姜来调味。

超市货架上,辣酱的种类虽然越来越多,但购买的人似乎开始变少。老干妈的销量下跌,一方面是竞争加剧造成的,一方面和国人饮食习惯调整、开始关注健康饮食和健康生活也有很大关系。

老干妈销量下跌  中国人的口味“变了”?


老干妈的传奇可能是因为饮食习惯变迁中的天时地利人和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