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古代那通缉令真能抓到人?官差:你不看看最后那句话,插翅难飞

导语:就古代那通缉令真能抓到人?官差:你不看看最后一句话,插翅难飞

古代也有逃犯,人海茫茫,光靠朝廷的力量想要抓捕这些逃犯太难了。在电视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剧情,朝廷颁布新的法令时,会在城门口或者人口密集处张贴告示,有些时候这些告示,是捉拿一些穷凶极恶的罪犯的通缉令。然后就有一群好奇的老百姓围观,大家可能有个疑问,就古代那个通缉令真能抓到人?

古代通缉令上面画的那个人简直不要太抽象,用毛笔线条随意勾勒出一个大致的样子,就算是罪犯本人估计也认不出来,要是将胡子给剃了,改一改发型到官府自首,不知道县太爷能不能认出来。这要抓捕犯人从何谈起?

就古代那通缉令真能抓到人?官差:你不看看最后那句话,插翅难飞

古代通缉令有个官方称呼叫海捕文书,寓意也是大海捞针的意思,而古代的警察就是靠这些海捕文书捉拿犯人,一般来说上面都写明了犯人的名字,籍贯,住址大概外貌特征,最后就是配上一幅十分抽象的犯人画像,方便抓捕犯人。事实上人们并不依靠这些画像来抓人。

首先古代也是有身份证,中国户籍管理制度自古就有了,因此我们能从一些历史资料中,精确的了解到当时的人口。不同的时代虽然称呼不同,但和身份证的作用大致相同。不知道大家注意到《西游记》中唐僧用的那个通关文牒没。

就古代那通缉令真能抓到人?官差:你不看看最后那句话,插翅难飞

​而且你别忘记了古代朝廷对税收是很积极的,有的朝代精确到每个人头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确认,一个村子必然有一个负责人,要将情况如实汇报,这种模式在秦朝就出现了。想要离开一个地方,没有身份证住宿都住不了,而且也过不了关口,要是留在荒郊野外第二天就被野兽吃成一堆白骨。

其次就是连坐制度,一定的户数会划分一个管理人,其中只要有一家犯罪了,其他的人如果不举报,那就是也是犯罪。古代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在一个很小的范围活动,即使是现在,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人也只在村中和镇中待过,一个地方出现了陌生人一般会询问,要是解释的不清楚,搞不好会被送到官府。

当然上面的这些举措都是防护措施,真正还在于通缉令最后一句话,要是有知情者或者将他们捕获,只要查证属实赏银多少。这样的赏银动辄就是几百上千两,甚至上万两。《水浒传》缉拿鲁达时,贴出的海捕文书赏赐一千贯。

就古代那通缉令真能抓到人?官差:你不看看最后那句话,插翅难飞

这些钱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不亚于你走在路上,一个人突然过来对你说你中了几千万的彩票。古代官员不算其他的福利,单单工资,一个一品大臣也就几百两。这种赏赐足以让任何人铤而走险,无论对方是多么穷凶极恶的罪犯,可谓是插翅难飞。

因此古代还有专门吃这一碗饭的人,他们拉起一支队伍,抓获犯人后的赏赐平分。犯人往往会陷入人民的汪洋大海中,除了去山上当土匪,再就是干脆早点自首。但是也有不好的一面,百姓像摸奖一样,只要是有嫌疑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举报再说,举报的多了说不定就中奖了。因此也会造成一些冤假错案,官府迫于压力迟迟没有将犯人捉拿归案,说不定就直接找了个替罪羔羊,一番酷刑“犯人”就招了。这就是今天的内容,喜欢的朋友点个赞,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方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