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古代那通緝令真能抓到人?官差:你不看看最後那句話,插翅難飛

導語:就古代那通緝令真能抓到人?官差:你不看看最後一句話,插翅難飛

古代也有逃犯,人海茫茫,光靠朝廷的力量想要抓捕這些逃犯太難了。在電視中我們經常看到一個劇情,朝廷頒佈新的法令時,會在城門口或者人口密集處張貼告示,有些時候這些告示,是捉拿一些窮兇極惡的罪犯的通緝令。然後就有一群好奇的老百姓圍觀,大家可能有個疑問,就古代那個通緝令真能抓到人?

古代通緝令上面畫的那個人簡直不要太抽象,用毛筆線條隨意勾勒出一個大致的樣子,就算是罪犯本人估計也認不出來,要是將鬍子給剃了,改一改髮型到官府自首,不知道縣太爺能不能認出來。這要抓捕犯人從何談起?

就古代那通緝令真能抓到人?官差:你不看看最後那句話,插翅難飛

古代通緝令有個官方稱呼叫海捕文書,寓意也是大海撈針的意思,而古代的警察就是靠這些海捕文書捉拿犯人,一般來說上面都寫明瞭犯人的名字,籍貫,住址大概外貌特徵,最後就是配上一幅十分抽象的犯人畫像,方便抓捕犯人。事實上人們並不依靠這些畫像來抓人。

首先古代也是有身份證,中國戶籍管理制度自古就有了,因此我們能從一些歷史資料中,精確的瞭解到當時的人口。不同的時代雖然稱呼不同,但和身份證的作用大致相同。不知道大家注意到《西遊記》中唐僧用的那個通關文牒沒。

就古代那通緝令真能抓到人?官差:你不看看最後那句話,插翅難飛

​而且你別忘記了古代朝廷對稅收是很積極的,有的朝代精確到每個人頭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進行確認,一個村子必然有一個負責人,要將情況如實彙報,這種模式在秦朝就出現了。想要離開一個地方,沒有身份證住宿都住不了,而且也過不了關口,要是留在荒郊野外第二天就被野獸吃成一堆白骨。

其次就是連坐制度,一定的戶數會劃分一個管理人,其中只要有一家犯罪了,其他的人如果不舉報,那就是也是犯罪。古代大多數人一輩子都在一個很小的範圍活動,即使是現在,一些年紀比較大的人也只在村中和鎮中待過,一個地方出現了陌生人一般會詢問,要是解釋的不清楚,搞不好會被送到官府。

當然上面的這些舉措都是防護措施,真正還在於通緝令最後一句話,要是有知情者或者將他們捕獲,只要查證屬實賞銀多少。這樣的賞銀動輒就是幾百上千兩,甚至上萬兩。《水滸傳》緝拿魯達時,貼出的海捕文書賞賜一千貫。

就古代那通緝令真能抓到人?官差:你不看看最後那句話,插翅難飛

這些錢對普通人意味著什麼,不亞於你走在路上,一個人突然過來對你說你中了幾千萬的彩票。古代官員不算其他的福利,單單工資,一個一品大臣也就幾百兩。這種賞賜足以讓任何人鋌而走險,無論對方是多麼窮兇極惡的罪犯,可謂是插翅難飛。

因此古代還有專門吃這一碗飯的人,他們拉起一支隊伍,抓獲犯人後的賞賜平分。犯人往往會陷入人民的汪洋大海中,除了去山上當土匪,再就是乾脆早點自首。但是也有不好的一面,百姓像摸獎一樣,只要是有嫌疑的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舉報再說,舉報的多了說不定就中獎了。因此也會造成一些冤假錯案,官府迫於壓力遲遲沒有將犯人捉拿歸案,說不定就直接找了個替罪羔羊,一番酷刑“犯人”就招了。這就是今天的內容,喜歡的朋友點個贊,有什麼想法可以在下方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