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為人處事之道!

《中庸》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是儒家經典之一。作者為孔子後裔子嗣子思,後經秦代學者修改整理。《中庸》被宋代學人提到突出地位,宋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並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並列稱為“四書”。

《中庸》之為人處事之道!


1、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這句話直接意思是:一個人學一次就學會了,我學一次學不會,就練習上百上千次。如果一隻笨鳥想要先飛,就得懂得預先精進地練習,甚至常常是成百上千次的練習。

2、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喜歡徵詢別人的意見,就算是淺近的話,也歡喜省察它的含意。把別人的錯誤和不好的意見隱藏起來,同時又表揚別人正確的好意見,最後再將眾人的意見,所有過與不及之處都加以折衷,取其中道,施行於人民。

《中庸》之為人處事之道!


3、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

他們不學則已,既然要學,不學到通達曉暢絕不停止;不問則已,既然要問,不問到徹底明白絕不停止。

4、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由於誠懇而明白事理,這叫做天性;由於明白事理而做到誠懇,這是教育的結果。真誠就會明白事理,能夠明白事理也就能夠做到真誠了。

《中庸》之為人處事之道!


5、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

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為人之道,平淡而不令人厭惡,簡略而有文采,溫和而有條理,由近知遠,由風知源,由微知顯,這樣,就可以進入道德的境界了。

6、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所以,君子不能不修養自己。要修養自己,不能不侍奉親族;要侍奉親族,不能不瞭解他人;要了解他人,不能不知道天理。

《中庸》之為人處事之道!


7、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只有天下最為真誠的人,才能夠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本性;只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本性,才能夠充分發揚別人的本性;只有充分發揚別人的本性,才能夠完全發揚事物的本性;才可以幫助天地的演化和養育萬物;可以幫助天地的演化和養育萬物,就可以和天地並列成三了。

8、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喜歡學習就接近了智,努力實行就接近了仁,知道羞恥就接近了勇。知道這三點,就知道怎樣修養自己,知道怎樣修養自己,就知道怎樣管理他人,知道怎樣管理他人,就知道怎樣治理天下和國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