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看不上悟空,也许就是体制和非体制的互不对眼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巨塔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它在近百年来受到了无数学者的推崇。更有不可计数的人将研究《西游记》作为自己可以贡献一生的事业。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在于它可以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的被阐释出新的内涵,以此来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今天笔者就以现代职场的一些现象为切入点来看一看《西游记》中孙悟空和猪八戒这两大角色的关系。

八戒看不上悟空,也许就是体制和非体制的互不对眼

在孙悟空来到天庭之时,猪八戒作为镇守天河的将军就对他充满了蔑视。一者说,孙悟空不是通过寻常的修道得到上天的机会,这和传统的观念不一样。准确的讲,孙悟空是天庭招安来的叛逆者。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同样可以应用到天庭的体系中,只有一个人通过辛苦修道或者是做善事而位列仙班时,他才是正统承认的神仙。把孙悟空放在这样的准则之下,他完全就是一个意外事件,难怪猪八戒看不上他。

八戒看不上悟空,也许就是体制和非体制的互不对眼

即使后来孙悟空做到了齐天大圣的位置,猪八戒依旧不认为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毕竟一个看桃园的猴子很难得到大家的敬畏。而猪八戒作为镇守天河的元帅,可以说是体制内的佼佼者,他对孙悟空自然会有体制上的优越感。

八戒看不上悟空,也许就是体制和非体制的互不对眼

经历了一系列变故之后,猪八戒落到了和孙悟空一样的地位。这时的猪八戒依旧怀着体制的幻梦。他时常回忆自己作为天蓬元帅时的美好时光,一直放不下对嫦娥的想念。其实这都是他对自己在体制内尊位的不舍演化的。猪八戒在和孙悟空的相处中也经常表现出这种现象。他对孙悟空的两个常见称呼分别是猴哥和弼马温。猴哥这个称呼看似亲切,实则怀有物种上的差异性。猪八戒在现世里是一只猪,但他毕竟有着曾经为神的历史。而孙悟空虽然也曾经浪迹在天庭的体制内,实则一直没有逃出常识的野蛮圈子。

八戒看不上悟空,也许就是体制和非体制的互不对眼

弼马温这个称呼则更彰显出猪八戒对体制的怀旧。弼马温在天庭的官阶里应当属于很低的范畴,换句话说,这是一个伺候人的岗位。在中国的古旧文化中,伺候人的职业似乎一直有着一种压制感。这种情况在今天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还可以不时地被观察到。猪八戒作为天蓬元帅,本身属于高阶武官,这在体制内明显优于孙悟空。而猪八戒经常把这个称呼加在孙悟空的头上,也无非是为了提醒孙悟空曾经的历史。但是孙悟空此生不曾羁于体制的束缚,他对猪八戒的提醒显然不闻不见。

八戒看不上悟空,也许就是体制和非体制的互不对眼

在取经的路上,猪八戒一直幻想自己能回到当初的位置上。沙僧的这种幻想就相对低很多,这其中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因为他没有猪八戒在体制内曾经的荣光。所以说,猪八戒这个角色无疑是体制在取经团队中的代表。而悟空则是非体制的代表。这两个角色的关系也可以看作是体制和非体制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