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看不上悟空,也許就是體制和非體制的互不對眼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小說巨塔上的一顆璀璨明珠,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它在近百年來受到了無數學者的推崇。更有不可計數的人將研究《西遊記》作為自己可以貢獻一生的事業。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在於它可以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的被闡釋出新的內涵,以此來對社會做出有益的貢獻。今天筆者就以現代職場的一些現象為切入點來看一看《西遊記》中孫悟空和豬八戒這兩大角色的關係。

八戒看不上悟空,也許就是體制和非體制的互不對眼

在孫悟空來到天庭之時,豬八戒作為鎮守天河的將軍就對他充滿了蔑視。一者說,孫悟空不是通過尋常的修道得到上天的機會,這和傳統的觀念不一樣。準確的講,孫悟空是天庭招安來的叛逆者。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學而優則仕,這句話同樣可以應用到天庭的體系中,只有一個人通過辛苦修道或者是做善事而位列仙班時,他才是正統承認的神仙。把孫悟空放在這樣的準則之下,他完全就是一個意外事件,難怪豬八戒看不上他。

八戒看不上悟空,也許就是體制和非體制的互不對眼

即使後來孫悟空做到了齊天大聖的位置,豬八戒依舊不認為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畢竟一個看桃園的猴子很難得到大家的敬畏。而豬八戒作為鎮守天河的元帥,可以說是體制內的佼佼者,他對孫悟空自然會有體制上的優越感。

八戒看不上悟空,也許就是體制和非體制的互不對眼

經歷了一系列變故之後,豬八戒落到了和孫悟空一樣的地位。這時的豬八戒依舊懷著體制的幻夢。他時常回憶自己作為天蓬元帥時的美好時光,一直放不下對嫦娥的想念。其實這都是他對自己在體制內尊位的不捨演化的。豬八戒在和孫悟空的相處中也經常表現出這種現象。他對孫悟空的兩個常見稱呼分別是猴哥和弼馬溫。猴哥這個稱呼看似親切,實則懷有物種上的差異性。豬八戒在現世裡是一隻豬,但他畢竟有著曾經為神的歷史。而孫悟空雖然也曾經浪跡在天庭的體制內,實則一直沒有逃出常識的野蠻圈子。

八戒看不上悟空,也許就是體制和非體制的互不對眼

弼馬溫這個稱呼則更彰顯出豬八戒對體制的懷舊。弼馬溫在天庭的官階裡應當屬於很低的範疇,換句話說,這是一個伺候人的崗位。在中國的古舊文化中,伺候人的職業似乎一直有著一種壓制感。這種情況在今天雖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還可以不時地被觀察到。豬八戒作為天蓬元帥,本身屬於高階武官,這在體制內明顯優於孫悟空。而豬八戒經常把這個稱呼加在孫悟空的頭上,也無非是為了提醒孫悟空曾經的歷史。但是孫悟空此生不曾羈於體制的束縛,他對豬八戒的提醒顯然不聞不見。

八戒看不上悟空,也許就是體制和非體制的互不對眼

在取經的路上,豬八戒一直幻想自己能回到當初的位置上。沙僧的這種幻想就相對低很多,這其中一部分的原因也是因為他沒有豬八戒在體制內曾經的榮光。所以說,豬八戒這個角色無疑是體制在取經團隊中的代表。而悟空則是非體制的代表。這兩個角色的關係也可以看作是體制和非體制的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