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勝:創業者拿到投資後最應該做的三件事

蔡文胜:创业者拿到投资后最应该做的三件事

題圖: 蔡文勝

蔡文勝有著很多的身份,諸如中國著名天使投資人、站長之王、連續創業者等,但他曾如此描述自己:投資域名創辦265網站。現為天使投資人;投資4399、暴風影音、58同城、美圖秀秀。想必這些知名的企業,足以說明蔡文勝在創業投資這個領域裡有著非常之深的體會心得。

素材來源|36kr、新華都商學院

投資人說(touzirenshuo)編輯作品

1

產品的三原則

這次我講些比較實在的話,以下很多內容也都是我跟我們內部人員交流總結出來的東西,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首先,我覺得不管是創業也好,投資也好,最關鍵的是要選一個方向,即產品的定位。一個產品必須符合三個重要的原則:有需求、有優勢、有利益

那什麼叫有需求?

其實就是大部分人在講的痛點。比如之前的某個服務,或者某個公司的產品有缺陷,我們覺得自己能去完善它,那麼這個市場上有這樣的一個需求。

有優勢,是說同樣你找到了這個痛點,但不見得你能做,創業你還一定要結合你自身的喜愛。每個人都有一定的長處,哪怕你沒有優勢,至少你對做的這個事情是有激情的,你喜歡幹這樣的事,你願意幹、願意學習,那你很快就能變成有優勢。

我們都知道微信現在很厲害,淘寶也很好,百度搜索引擎也很棒,問題是我們現在再做這樣的事情是不是有優勢。我定義的優勢是說:當你找到這個需求的時候,這個市場上還沒有爆發,那麼你有機會。

比如2003年,整個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是eBay的天下,它們佔了90%的市場份額。淘寶是在2003年12月出來的,當時中國的網民只有7000萬-8000萬,對電子商務感興趣的大概只有1000萬-1500萬,那時eBay佔領的優勢並沒有太大的意義,雖然佔了90%,但整個市場並沒有爆發。

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爆發是在2006-2007年,所以淘寶在2004、2005年的發力,迅速就把eBay幹掉了。爆發過後,百度做有啊、騰訊做拍拍,就都沒有機會了,因為那個時候市場已經爆發了。

我遇見過很多創業者都說怕騰訊,的確,當一個市場剛開始起來時,騰訊如果馬上也做,那你就基本上會被打敗,包括早些時候小米做的米聊。但如果是在爆發前,已經取得領先時,你就根本不用怕。

比如,當時暴風做播放器,後來騰訊做了騰訊影音;迅雷做下載,騰訊也做了旋風。4399我們是2004年開始做的,那時市場沒有爆發,到2007、2008年的時候,4399已經拿到40%-50%的市場份額,後來騰訊出了3366,很多人就跟我說:“文勝你可能要擔心了,騰訊3366的界面比4399好100倍,他們的服務器穩定性高,甚至他們買了很多版權。”

最終結果如何?大概兩年前,那個負責人3366的產品經理告訴我,他們把它關了。因為4399已經是在那個爆發期領先了,後面的人再做其實就是在幫它的忙。

有利益的定義就是,只要你有用戶,就一定有價值,這毫無疑問,從國外的雅虎、Google和Facebook已經都證明了。

在中國,最早的百度、騰訊也不受人待見,三大門戶在2004年時,都可以把百度、騰訊收了,但最終為什麼是BAT脫穎而出?還是用戶。騰訊2004年在香港上市時,股票是3.8元,後來跌到2塊多,就是因為所有人都不相信這家公司最終能賺到錢。結果現在它的股價翻了幾百倍。

這裡有兩個重要的原則,你的用戶怎麼來,用戶規模有多大。為什麼很多人都燒出了用戶,但最終還是死掉。你的用戶最好是自然而然來的,就是說你的用戶獲取成本是低的。

比如說4399,2009年剛開始的時候一分錢收入也沒有,我們現在的收入能上億就在於4399的獲取用戶成本很低,其實4399還沒有大量地去發展商業模式,但它就能賺那麼多錢。美圖秀秀也是,我們也不賺錢,但我們也不擔心,因為有中國幾億的女同胞都在用美圖秀秀,一旦做一個跟美相關的產品就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

我發現一個問題

最近,我在看很多BP的時候發現一個問題,開頭兩三頁大部分都在寫廢話,描述這個市場有多大,其實這方面的信息,半頁紙或者幾句話就可以,投資人對行業一定比你瞭解,不用你介紹。一定要透露更確切的數據,讓投資人對你感興趣

同樣,一個VC見一個創業者,也就半到一個小時,如果半小時你沒辦法搞定他,沒讓他對你感興趣,基本上他不會再跟你繼續聊。必須要在前半個小時說出重點,投資人最感興趣的是哪些點?

如果你產品有一定的量,直接說數字,用戶、收入有多少,員工有多少,員工才幾個,做得很大,這些都是亮點。

收入哪怕不大,你也可以找出亮點,說快速增長。這種是最一目瞭然的數字。有的剛開始,啥數字都沒有,怎麼辦?想辦法說你以前的成功案例,比如你在學校組織一個活動,或者某件你在生活中你覺得比較成功的事,故事是最能打動人的。

你說一開始我就講個大數字,一般來講,一個投資人從接觸你到完成投資,約三個月到半年,傳說中的今天見面完了明天就幹嘛,是極少數的,一般會今天見面確定投你,但是整個的投資完成,要重新組建公司,DD(盡職調查)一大堆事情。

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建議是,對之前的數字儘量真實,因為董事會是可以DD出來的;但是對未來的數字你可以放大,因為這就是自信和理想。如果沒有這個自信和理想,投資人不會投你的,大部分的投資人都夢想投出一個偉大的公司,所以你要讓他感覺到你是個偉大的公司。前面的數字儘量是真實的展示,不然某個地方作假,一旦被發現,可能就會對你所有的東西產生懷疑。

3

拿到投資後最應該做的三件事

如果你運氣好拿到了錢,那應該做哪些事?我覺得這三件事是比較重要的。

  • 規範化運作

一個創業公司一開始就要規範化,股權、財務、知識產權都要儘量完善,為了快速發展而節省,以後改正成本更高

大部分的初創企業,特別是在中國,基本上是不規範的。或者是對財務信息的不瞭解,或者是中國的工商牌照、稅法太繁瑣。但是你拿了錢,就必須把它規範,為了你下面的發展,為了你下一輪的融資。

規範化後,剛開始你可能要花三個月到半年才能拿到錢,下一輪融資可能就更短的時間。你既然做了,就要做偉大的企業,那你就必須要規範化。前面沒錢沒辦法規範化,投資人也能接受,但是過後你還不規範,那就是你自身的問題了。

  • 加大市場營銷的投入

我一直認為大部分人想拿錢,其實是你前面的產品已經做出一定的模型,也有一定的增長,只是想要拿錢更加快這個速度,讓速度變得更有效率,才要拿錢。加大市場營銷投入,快速建立品牌,這樣也能吸引更多人才

  • 開展團隊建設

從一開始的創業,可能就是兩三個人,後來七八個人、二三十個人,沒有一個人是全能的,你必須瞭解你自己,哪些方面是你的長處,你適合產品,但技術不行,就必須找到技術合夥人;財務不行,也必須找到一個強的財務。

在中國這十幾年的互聯網發展裡,以前個人英雄主義還是有效的,五年以前,一個人就能做出那麼多的用戶,現在幾乎是不太可能的。現在是需要一個team,一個合作的team,快速地把事情做起來,不然就沒有機會做大。

在團隊的建設方面,我覺得應該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20個人,公司20個人你幾乎能叫出所有人的名字,這時候其實是效率最高的

第二階段是20到50個人,也就幾乎能拿到天使或A輪,這個階段你不需要太快,50個人左右正好是奠定一個公司文化的時候,包括規範化發展的一個最佳時段

20個人幾乎不用什麼管理,50個人可能要分各種組別,這時候文化建設就顯得尤其重要,一個公司的文化基本上是由最初的那二三十個人組成的。這時,首先引入進來的人要認同你的文化,其次你也必須要做出一些篩選,那些不適合你的文化的人,你要堅決讓他離開。

第三個階段是200人,200人以前我建議儘量不要僱職業經理人,應該是在200人以後引入更多的職業經理人,才是有意義的。因為太早引入職業經理人,手上沒有糧草、沒有兵,他無處發揮,同時他會太早把大公司的一些毛病引入進來。

我說的不是一個都不引進,只是你不能引進太多,直到200人以後,公司商業模型、產品形態相對都比較穩健時,這時候就需要職業經理人來管理。

4

我的投資感悟

再分享一些我個人做投資的感悟:

第一,創業者要思考3年後整體市場和行業的格局;

創業,特別是公司在做PPT的時候,都會計劃今年我們要收入多少,引進多少員工,發展多少用戶。說實話,以前我也這樣做,但我告訴你,這是錯誤的,為什麼?

因為市場在變,今年20個人,你就預計明年50個人,後年200個人,還有你的收入,這種方式往往都是不對的。當時我們在做ZCOM,SIG投了我們,最後項目失敗了,這是我唯一一次拿到融資把人家錢燒沒了的。

其實放眼三年我們去看你做的,從A點到B點,你覺著到B點你應該拿到這個市場的百分之多少?然後倒推你需要多少員工,你需要多少錢,你需要怎麼定戰術,這樣的效果就會好。

不要從A點去規劃B點,因為往往都會失誤的,應該定好,三年去看好這個事情,那麼反推出你的架構,包括你的目標、策略,這樣效果會好。

第二,絕對不能忽視草根及草根聯盟的力量;

在中國創業,草根還是非常強大的,中國的三四線城市還是非常強大的,沒像五六十年前差距那麼大,但整個三四線城市跟農村還是很大的力量,你如果能有效地去利用、結合,形成聯合,一定是更有價值的。

第三,從來就沒有牛逼的技術,牛逼的技術是不斷積累出來的;

哪怕百度當時的搜索,QQ最早的OICQ,真的都很簡單,美圖也很簡單,最早就是兩三個員工Copy了一個Photoshop,用一個開放引擎做了幾個模塊,所以真正牛逼的技術是在做的過程中慢慢積累經驗。所謂的技術門檻就兩種:一種是用戶門檻,另一種是技術門檻,而技術門檻是你長時間積累的技術經驗

技術裡面最頭疼的是什麼呢?一般都是他想做一個新的東西。其實最好的是什麼?就是市場上做的最好的開源的,拿過來,在基礎上加以修改,最終創新。

最差的技術人員其實是公司裡最牛的技術人員,我認為是最差的,因為他們都想自己做,自己做的話,後果是一樣出無數漏洞。他的理由一定是這個漏洞太多了,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其實他自己做完了一樣有很多漏洞,又把時間浪費了,這是引以為戒的。

第四,每個殺手級的應用就是一個流量入口

網站、APP都是,所謂的平臺不是一夜之間做成的,你去做一個應用,當這個應用做得足夠大的時候,它就慢慢地能輸出流量,同樣就有無數人依靠它去生存,它自然而然就成了一個平臺,只是說你這個應用會取決於服務有多大,你只要在每個應用做到極致,你都能成為一個平臺

第五,我們應該一邊工作一邊把項目做起來,完善工作,然後去找投資,這不單單說是面向那些從來沒有拿投資的人,同樣適用拿到A輪、B輪的

因為拿到B就想要C,如果你是建立在需要不斷拿到融資做大的基礎上,那你會被動,並且很難成功。但不能成了一定得有錢才能幹這件事,如果有這樣的想法,你同樣難以把事情做好。

第六,創始人和高管不要拿高工資

如果創始人和高管開始都拿太高的工資,真的是很難做大,那以什麼來做這個分割線呢,我覺著是以公司開始有大的收入或者是現金流開始平的時候,可以來補償這些高管和創始人。

第七,創業的過程融資也是一種能力的體現

在中國今天這個資本市場,不像是十年前,那時候我們找個投資人是不那麼容易的。今天滿大街都是投資人,誰能夠高效地拿到投資,藉助資本的力量,快速做大做強,一定會比別人快。以前可以慢慢做,包括兼併、收購這些也會發生更多的體現,所以誰更能去,所謂的忽悠,也就是跟投資人溝通,那麼你就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往期精彩回顧

蔡文胜:创业者拿到投资后最应该做的三件事

耐克創始人奈特:懦夫從不出發,弱者死於路中

雷軍:找人是創始人最重要的工作

約翰 · D · 洛克菲勒:不要為了一時的勝負,押上所有籌碼

阿里彭蕾:生命裡總得要有什麼值得你為他燃燒一回

柳傳志:聯想33年來,不變的是這13條管理經驗

創新工場汪華:中國的發展不均衡孕育四大投資機會

資本寒冬來了麼? ——穿越經濟低谷期的新商業力量

周穎:產業投資引領未來秩序重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