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懸掛的傳統宮燈,在洛陽已經傳承千年

時隔200多年,宮燈再現紫禁城。

天安門懸掛的傳統宮燈,在洛陽已經傳承千年

宮燈,又稱宮廷花燈。始創於東漢,盛於隋唐,久傳不衰。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歷經殺伐統一中國後,定都洛陽,開始在宮中懸掛燈籠。到了漢明帝劉莊,下旨要求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夜,家家戶戶要懸燈。

《隋書·音樂志》記載,大業二年(公元606年)正月和大業六年(公元610年)正月,為了顯示國威,招待少數民族首領,正月十五日,洛陽懸掛燈籠,從昏達旦,整整有一個月。

唐朝時,洛陽為東都,燈節時間定為3天,這3天內,金吾不禁,玉漏莫催,家家燈光,處處煙火,無論男女老少,盡情遊玩。元稹《燈影詩》曰“洛陽晝夜無車馬,漫掛紅紗滿樹頭。 見說平時燈影裡,玄宗潛伴太真遊。 ”

《太平廣記》載,唐玄宗時,洛陽行宮上陽宮內大擺彩燈,光照宮室,明如白天。時東都匠毛順心多巧思,利用綵綢打結,做成燈樓二十間,樓高一百五十尺,上面懸掛金翠珠玉等物,微風吹來,鏗鏘悅耳,又以燈光照射,呈現出龍螭虎豹飛騰跳躍的形狀。“似非人力”。

天安門懸掛的傳統宮燈,在洛陽已經傳承千年

而宮燈製作,更是作為一門手藝,綿延千年,薪火相傳。

洛陽宮燈常見的紅紗圓燈、有二龍戲珠燈、白帽方燈、六色龍頭燈、走馬燈、蝴蝶燈、二龍戲珠燈、羅漢燈等等。其造型優美,宜書宜畫,撐合自如,易於保存。既可用於喜慶飾品,點綴昇平;又可作藝術宣傳,表彰新風。

天安門懸掛的傳統宮燈,在洛陽已經傳承千年

在洛陽老城,從明朝開始有鼓樓杜家、東李家和西李家、朱家、王家、田家、趙家、張家等世家。

在古代,廟宇、會館、樓臺、祠堂以及大戶人家都會懸掛宮燈。

另外,每年春節元宵節,小孩子們打燈籠也是民俗,小孩每人一燈,大街小巷玩耍。

天安門懸掛的傳統宮燈,在洛陽已經傳承千年

洛邑古城有一條宮燈巷子,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流光溢彩。

宮燈檀木為骨,絹紗裹面,龍頭流蘇,雕花紋飾,雍容繁麗。一排排,一列列,瑩燈明明,硃色彤彤,懸燈如晝的長街古巷,講述著千年神都往事。

天安門懸掛的傳統宮燈,在洛陽已經傳承千年

​文化的記憶,歷史的足跡,千百度的追尋,驀然回首,卻只在這燈火闌珊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