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康熙,乾隆,雍正誰的成就對清朝發展作用更大?

康熙、雍正、乾隆是清朝入關的第二、三、四代帝王,他們時代也被稱作康雍乾盛世、或者是康乾盛世。

作為入關後清朝的早期帝王,他們的祖孫三人一共執政130多年,幾乎是整個清王朝的國祚的一半,他們三位帝王承上啟下,為整個清王朝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首先是疆域方面。

康熙初年,清朝實際控制只有老家東北、漠南蒙古、以及漢地十八省,離後來清朝遼闊疆域還差距很遠。

歷史上康熙,乾隆,雍正誰的成就對清朝發展作用更大?

康熙年間,漠西蒙古的準噶爾汗國在北方草原虎視眈眈,漠北蒙古的喀爾喀蒙古正在做左右搖擺的騎牆派,南方的三藩也很不穩定。東北之外的沙俄也覬覦我國內外東北的肥沃土地。

而康熙平滅三藩,打敗葛爾丹,收降喀爾喀蒙古,擊敗沙俄對於外東北的入侵,對西藏建立起有效統治,鞏固和擴大清朝版圖。

歷史上康熙,乾隆,雍正誰的成就對清朝發展作用更大?

到康熙後期和雍正初年,清朝版圖已經得到鞏固,西北除了準噶爾汗國仍舊反覆之外,基本上鞏固了邊疆。

雍正時代不長,但是與沙俄簽訂了《恰克圖條約》,雖然損失近十萬平方公里,但是確立了我國外蒙古方向與沙俄的正式邊界,一定程度遏制了沙俄的侵略。

乾隆時期,清朝徹底平定準噶爾汗國,完全將新疆納入版圖,也真正的將西域之地納入版圖。上一次將西域納入版圖還是大唐時期。這是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歷史上康熙,乾隆,雍正誰的成就對清朝發展作用更大?

其次是經濟方面

明末清初,經過長期的大規模戰爭,國內民生凋敝。而康熙皇帝親政後逐漸推行比較溫和的政策,讓民間的經濟得以恢復,在大力引進和推廣來自美洲的紅薯、玉米等高產作物後,到了康熙皇帝晚年還提出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政策,將各省丁口作為納稅的定額,確立了以後人口增加多少,而稅賦不增加的政策。

自秦漢到清康熙年間,我國最重要的收稅政策就是人丁稅,也就是人頭稅,康熙提出永不加賦的政策後,農民負擔有所減輕,而清朝的人口數量出現大規模的增長,為了增加財政收入。雍正皇帝即位以後,對國家的納稅制度進行了改革,提出了“士紳一體納糧”的攤丁入畝政策,改人丁稅為田畝稅,國家納稅的依據不再是人丁的多少,而是田畝的多少,也就是大地主們成為納稅的大戶。這無疑是對普通無地或者少地農民的保護,而這種通過田產數量徵收的農業稅方案一直被應用到2005年。

康熙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到雍正皇帝的攤丁入畝,以及大規模引進紅薯、玉米等高產作物,形成了到乾隆時期的中國人口的爆炸性增長。這因為人口不再是徵稅的主要依據,而高產作物的引進可以養活更多的人,到了乾隆後期全國人口已經近3億。

歷史上康熙,乾隆,雍正誰的成就對清朝發展作用更大?

描繪康乾盛世的《姑蘇繁華圖》

第三是政治文化方面

為了更好鞏固統治,康雍乾三代帝王標榜滿漢一體制度,大力推行科舉,收攏漢族知識分子,進入清朝高層,但實際上,面對人口占絕對多數的漢族人,清朝實際實行仍舊是“滿族優先”的滿漢雙軌制度。

在權力結構上,漢人一般必須經過嚴格的科舉考試入仕才能進入高層,而滿人和蒙古人則可以通過世襲、恩典等多種途徑掌握權力。在全國的各大城市,由滿族人居住在內城,而漢人則只可以居住在外城,比如清朝乾隆年間漢族大臣紀曉嵐,被後來的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誇上天,可是在清朝只能居住在外城。

在具體的國家管理上,漢人、蒙古人不能隨便來往,規定滿漢不得通婚。而對於蒙古人則大肆進行通婚來進行籠絡,對漢人必須嚴格執行剃髮易服政策,而對於蒙藏等民族則相對寬鬆得多。

對於文化方面,從康熙、雍正到乾隆時期一直嚴厲推行文字獄政策,對於漢族實行嚴酷的文化迫害,乾隆時期,修撰《四庫全書》雖然彙總了全國各大類叢書,但是也在編撰的過程中,對於涉及到蠻族、夷人等字眼的文獻進行大量的刪除和銷燬,也對我國文化歷史造成較大的破壞。

歷史上康熙,乾隆,雍正誰的成就對清朝發展作用更大?

四庫全書

為了安撫和籠絡號佔國內絕對多數的漢人,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多次標榜滿漢一體。對於漢族孔子等先賢們也表示了尊重,康熙和乾隆還對於明太祖的孝陵進行了拜謁,並對明太祖做出了“治隆唐宋”的評價,而清朝主修的《明史》則對明朝做出“遠邁漢唐”的評價。

歷史上康熙,乾隆,雍正誰的成就對清朝發展作用更大?

南京孝陵的治隆唐宋碑

乾隆時期,還進一步編撰了《貳臣傳》對於明末清初的漢奸們進行官方的認證和定義,也表現出清朝官方對於漢人示好。


清朝的康雍乾三朝,是清朝最重要的統治時期,為後來清朝的長期統治奠定了基礎。康熙的以領土的拓展上要遠超雍正;而雍正的稅制改革幾乎是革命性的;乾隆時期的文化繁榮與讓清朝的國力達到頂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