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爸爸渐崩式”到“琼瑶式”:陪娃写作业,到底怎么解?

前几天,一组“爸爸陪娃写作业”的视频火了,虽然视频只有一分多钟,但是却将爸爸们陪娃写作业时的心理变化展现的“淋漓尽致”。从和声细语到“狂风暴雨”只隔了一道“九九四十五”。网友们纷纷大笑,将此称为“爸爸渐崩式辅导”。

而仅仅两天之后,“爸爸渐崩式”的热度还未完全消退,“琼瑶式辅导作业”又横空出世,爬上微博热搜。



什么是“琼瑶式辅导”呢?不同于“爸爸渐崩式”的“循序渐进,“琼瑶式”则让“爸爸咆哮妈抹泪”的场景立即上演。

1

在短短一分钟的视频里,爸爸在大喊“你看什么?你以为我愿意跟你重复这么多遍啊!我烦的不得了!我每天还有自己的事情呢!”



从“爸爸渐崩式”到“琼瑶式”:陪娃写作业,到底怎么解?



而妈妈则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控诉”:“我上学的时候都没这么费劲,你姥姥从来没这么费过劲。”


从“爸爸渐崩式”到“琼瑶式”:陪娃写作业,到底怎么解?


身处“漩涡中心”的孩子,更是哭唧唧,一脸“你无情你无理取闹”的委屈样子。

评论沦为了妈妈们的“吐槽场”。全是“一辅导作业,就鸡飞狗跳”的“哭诉”,甚至还有妈妈表示,“不知道上辈子造了什么孽,这辈子要辅导作业。”

从“爸爸渐崩式”到“琼瑶式”:陪娃写作业,到底怎么解?


看看近年来的新闻:“夫妻俩为了孩子的作业吵到派出所”,“屡教不会,妈妈暴打三年级儿子”,“33岁妈妈陪儿子写作业,气到脑梗住院”。

都说“妈妈和妻子同时掉进河里你先救谁?“是道“送命题”,但其实,“陪娃写作业”这道题的“送命几率”要远高于它,因为“陪娃写作业”,才是我们每天都要真真实实去面对的事情。

2

2月22日,我国首部“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发展健康报告(2017-2018)》正式发布。数据显示,46.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在孩子教育方面存在焦虑。心理专家更指出,父母辅导孩子作业时暴躁易怒已成常态,而这种情况,其实是“情绪病”。


从“爸爸渐崩式”到“琼瑶式”:陪娃写作业,到底怎么解?


正所谓“不写母慈子孝,一写鸡飞狗跳。”陪娃写作业,花时间花精力不说,竟然还陪出“情绪病”?老母亲留下一把辛酸泪,这件事,真可称得上是“人生最苦之一”了。

那么到底该如何疏解这种痛苦,拯救走在“崩溃边缘”的老母亲们呢?

(1)培养自主的意识和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培养自主习惯,让孩子明白做作业是他自己的事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的朋友小李,为了不让孩子压力太大,在身边大部分人给孩子报辅导班的时候选择了让孩子自己在家写作业。可之后她却非常后悔,因为她发现,那些去上辅导班的孩子总是早早就把作业做好了,而自己的孩子却总是存在作业拖拉的现像。

后来她终于也把孩子送到了辅导班,还向辅导班的老师“取经”。结果老师表示,没什么经可取的,不过是告诉他们“学习和作业都是你自己的事情,老师和家长都只是辅助你把这件事做的更好而已。

而我们大多数的家长,存在本末倒置的行为。总是在孩子一回家,就开始催促“该写作业了”,“快点写作业”,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还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厌烦,逆反的心理。

其实,那些一放学就懂得自己写作业的孩子,更多的是源自于良好习惯的培养,并没有受到过多来自家长的压力,相反的,他们家长往往更懂得放手。

春节跟爸爸一起去拜访了他的一个同事,他家的小孙子上三年级,我们去的时候孩子正在房间里写作业,家里来客人了,他爸爸便把他叫出来打了个招呼,小朋友非常礼貌的打了招呼之后,又立即回到房间里去了,等再出来时,已经拿着写完的作业给爸爸检查。

我们都很惊讶,因为这一段时间里,大家在聊天,完全没有人去管他写作业的事情。这么小的孩子,竟然已经能自觉完成作业了,真是个“别人家的孩子”。结果一问才知道,原来小朋友从二年级开学开始,就已经自己写作业了。时间过了这么久,他早就习惯了。每次除了检查作业以外,根本用不着家长多操心。

(2)让孩子承担后果,为自己行为负责

去年的短片《补作业》红遍全网。与《开学》并称为“两大年度灾难片”。

《补作业》里小女孩美月,一开始以为没有暑假作业,于是痛快的玩了一个暑假。却在开学前夕在小伙伴的提醒下得知,暑假作业是要写一共43份的图画日记。

这可怎么办啊!时间不够用啦,结果美月的妈妈开启了“全家总动员模式”。由奶奶负责写字,妈妈负责故事,美月两个姨妈,则负责画画。连日记里的天气,都是借小伙伴的本子来看的。在大家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作为当事人的美月,却百无聊赖的坐在一边发呆。

从“爸爸渐崩式”到“琼瑶式”:陪娃写作业,到底怎么解?



好不容易把日记作业做好了,妈妈却又得知了一项“照片作业”。只能在深夜把全家人叫起来拍照片。

最后,因为没有在商店买到昆虫标本,美月还是没能做完采集昆虫的作业,结果别的小朋友都去上学了,美月却坐在家门口大哭。

这是一个搞笑的故事,却也显得格外真实。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家长都有帮孩子补作业的经历。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拿了手工作业回来,家长会因为觉得孩子不会做,或者嫌孩子做的不好看而直接“越俎代庖”。

实际上,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如果没有自己探索琢磨的过程,结果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经常如此,会让孩子觉得“作业不完成也没有任何后果”,更加无心写作业,甚至产生“作业是为家长做的”这种错觉。

只有让孩子体验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并自己承担不完成作业的后果,孩子才能更积极主动。

(3)循序渐进,慢慢放手

台湾教育家彭菊仙在《管教的勇气》中提到:“想要孩子学会自主写作业,就必须要循序渐进的放手。”

怎么样才是“循序渐进”的放手呢?书中也提供了明确的方法。

让孩子参与规划,培养孩子的时间感。

从上小学开始,家长可将每天的行程告诉孩子,让孩子一起规划,增加亲子互动感。家长可用计时器,钟表来让孩子直观感受时间的流逝,并自己安排每科作业的顺序和所用时间。

到了中年级,可以依照需要每天把各项事情所需的时间拟定下来,制成表格,并制定奖惩机制,根据孩子的实际遵守情况给出奖励或惩处。

尊重孩子自己的思维方式。

高年级时辅导孩子,比监督检查更重要的,是尊重孩子自己的思维,引导孩子去进行思考。

到了高年级,家长一定要多向孩子提出“引导型语句”。例如“你觉得该怎么样写呢?”如果孩子在回答时条理性较好,可以给孩子规定时间,在规定时间内,让他自己思考如何完成。

(4)弄清楚陪伴的意义

很多家长在陪娃写作业的过程中,都陷入了“监督的误区”。喜欢一直盯着孩子,并时不时提出像“这条线应该画长一点啊!”“你的字要写的端正一点啊!”这样的“建议”。

实际上这样在作业进行过程中的“建议”,反而会对孩子造成干扰,加重紧张焦虑,使其无法静下心来写作业。

其实陪伴并不等于监督,很多时候的陪伴,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氛围。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即使陪在身边,也可以“先细心观察不干涉”,让孩子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如果发现孩子有什么特别薄弱的地方,可以在孩子的作业完成后指出来,并根据实际情况,帮孩子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不但不会加重孩子的紧张感,孩子的思路也更容易清晰。

3

家长陪孩子写作业,从来都不只是要孩子知道眼前习题的答案。更关乎到考试成绩和长远的学习方法。而家长可以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不断的提出建议,指出错误,却无法代替孩子考试,更不能代替孩子思考。所以,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自己完成作业,才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就像著名作家卡耐基所言:“为了成功的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学习铲除埋伏在各处的障碍。”

而铲除作业这个障碍的最好方式,就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完成。在这件事情里,家长只是辅助,而主导者,永远应该是孩子自己。

“自己做”也是陪娃写作业这道送命题最好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