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耳聾的10個事實的評述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耳聾的10個事實的評述

殘疾性聽力損失患者絕大多數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他們往往無法獲得適當的耳部和聽力保健服務。一系列公共衛生措施可以預防許多導致聽力損失的原因。通過康復、教育和賦權等方式可使聽力損失者充分發揮其潛力。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耳聾的10個事實的評述

關心聽力,關心人類未來,請關注以下事實:

事實1,全球大約有4.66億人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

這超過世界人口的5%——其中3400萬是兒童。除非採取行動,否則到2030年將有近6.3億人罹患殘疾性聽力損失。到2050年,這個數字可能會增加到9億以上。 殘疾性聽力損失的定義是:

成人(15歲及以上)更好的那隻耳朵聽力損失超過40分貝

兒童(0-14歲)更好的那隻耳朵聽力損失超過30分貝。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耳聾的10個事實的評述

事實2,聽力損失得不到處理,每年給全球造成的費用達7500億美元。

聽力損失得不到處理,就會帶來高額成本。這些成本涉及衛生、教育和就業部門,也有與生產力損失有關的成本。解決聽力損失的干預措施,包括預防、篩查和提供聽力設備等均具有成本效益。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耳聾的10個事實的評述

事實3,3400萬名兒童患有殘疾性聽力損失。

每1000個嬰兒中多達5個在出生時即有聽力損失或在出生後不久患上聽力損失。聽力損失可對兒童的發展和教育成績產生重大影響。早期發現聽力損失後及時採取適當的干預措施可幫助確保耳聾和聽力損失兒童在社會上享有平等的機會。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耳聾的10個事實的評述

事實4,慢性耳部感染是導致聽力損失的一個主要原因。

兒童聽力損失30%以上是由麻疹、腮腺炎、風疹、腦膜炎和耳部感染等疾病所引起。據估計,全球有多達3.3億人患有慢性耳部感染或慢性中耳炎。如果得不到治療,慢性耳部感染會導致聽力損失,並可能引起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和死亡。慢性耳部感染是可預防的,可以通過藥物和手術進行有效管理。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耳聾的10個事實的評述

事實5,65歲以上人群中近三分之一受到殘疾性聽力損失影響。

聽力損失得不到治療,可能導致人們因溝通不力而遭到排斥,從而促發孤獨感、挫折感和社會隔離感。老年人的聽力損失還與早期認知衰退和痴呆症有關。年齡相關的聽力損失可以通過包括助聽器等各種手段得到有效管理。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耳聾的10個事實的評述

事實6,噪音是導致聽力損失的主要可避免原因。

據估計11億人(年齡在12至35歲之間)由於暴露於娛樂環境中的噪音(如音樂會和體育賽事)和使用個人音頻設備而面臨聽力損失的風險。經常長時間暴露在巨大聲音中有導致不可逆的聽力損失的嚴重威脅。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通過提高風險意識、立法和遵循保護聽力安全的做法來加以避免。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耳聾的10個事實的評述

事實7,聽力損失可能由職業噪音和使用耳毒性藥物導致。

在很多地方,職業噪音,如機械和爆炸的巨大聲音,已經成為賠償最多的職業危害。職業噪音在很大程度上可通過提高對面臨危險的認識以及個人防護裝備的使用來加以預防。一些常用藥物(如氨基糖苷類和某些抗瘧藥)也可能導致不可逆的聽力損失。耳毒性指藥物對耳朵具有毒性作用,這可通過提高衛生保健提供者的風險意識和合理使用藥物來加以預防。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耳聾的10個事實的評述

事實8,聽力損失者可以從助聽器和植入人工耳蝸等裝置獲益。

目前助聽器產量不到全球需求的10%,而發展中國家的產量不到3%。據估計,有7200萬人可能從聽力設備使用中受益。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耳聾的10個事實的評述

事實9,手語和字幕服務有助於與耳聾者和耳背者進行溝通。

耳聾者通常使用手語作為溝通手段。應鼓勵家庭成員、醫療專業人員、教師和僱主學習手語,以方便與耳聾者溝通。在教室和公共場所使用環路系統,以及在視聽媒體上提供字幕,是促進聽力損失人群無障礙交流的重要手段。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耳聾的10個事實的評述

事實10,可以通過公共衛生行動預防60%的兒童聽力損失。

公共衛生行動,將讓那些來自發欠發達國家的孩子收益,從而有可能改變人生。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耳聾的10個事實的評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