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民畫報:北大人民醫院,他們除夕不回家

戳一下藍字

聚焦|人民画报:北大人民医院,他们除夕不回家

關注我們喔^-^

近日《人民畫報》對除夕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堅守崗位的醫護人員的報道《他們除夕不回家 | 北大人民醫院,小瑾的年三十》,真實感人。

讓我們一睹為快吧~~

聚焦|人民画报:北大人民医院,他们除夕不回家

2月4日除夕當天,北京路面上的人流、車流明顯減少,但對北大人民醫院的醫務工作者來說,今天和往常的工作日一樣,沒有什麼不同。(組圖攝影:郭莎莎/人民畫報;文字:龔海瑩/人民畫報)

聚焦|人民画报:北大人民医院,他们除夕不回家

這天,記者走進北大人民醫院血液科病房,記錄患兒小瑾以及她的醫護叔叔阿姨們的年三十。7歲的患者小瑾來自廣西,兩歲時被確診為重型地中海貧血。這是一種缺失造血功能的遺傳性血液病,唯有更換骨髓造血幹細胞才能再生造血功能。移植術後,小瑾還要一直進行輸血、抗排異等一系列治療,每3至4周需要輸一次血以維持生命。因為年紀小,小瑾身邊需要有人24小時陪護。護士小劉除了日常的護理工作,像朋友一樣陪伴著小瑾。

聚焦|人民画报:北大人民医院,他们除夕不回家

除夕夜小瑾的母親來進行陪護,在層流病房裡,除了坐著,也只能站起來小範圍走走。母親為他提供了造血幹細胞,於1月14日順利輸注。

聚焦|人民画报:北大人民医院,他们除夕不回家

小瑾的玩具“奧特曼”和心愛的畫筆。小瑾聰明活潑,熱愛讀書、畫畫。即便在住院期間,一得空他都願意畫一畫。

聚焦|人民画报:北大人民医院,他们除夕不回家

林護士是小瑾的責任護士。今天是除夕,為了讓小瑾開心,在為小瑾換完藥後,顧不上休息的小林還是選擇坐下來,陪著小瑾畫一幅畫。說起除夕過完就是豬年,兩人為這幅畫起名叫《會飛的豬》。

聚焦|人民画报:北大人民医院,他们除夕不回家

被林護士長期悉心照料,小瑾將她當成了親人。

聚焦|人民画报:北大人民医院,他们除夕不回家

大年三十,小瑾的母親到醫院陪護,第一件事是進入換衣間,換上隔離服。經過醫護團隊20多天的悉心治療和護理,小瑾的白細胞、中性粒細胞等指標好轉,體內造血功能逐步恢復,預計很快可以從移植病房轉入普通病房。

聚焦|人民画报:北大人民医院,他们除夕不回家

除夕早上8點,按照慣例,北大人民醫院血液科主任黃曉軍(左二)帶著專家團隊開始查房。“通過查房,瞭解病情較重的患者的情況,也向病人展示我們整個團隊的關心和愛,有我們在,他們可以放心。”

聚焦|人民画报:北大人民医院,他们除夕不回家

十多年來,和很多學科主任一樣,黃曉軍每年除夕都會來到病房查房。

聚焦|人民画报:北大人民医院,他们除夕不回家

在血液科的病房裡,都設有這樣的留言板,貼著病友們相互鼓勵加油的話。以前人們普遍認為白血病是不可治癒的疾病,但隨著近年來醫療技術尤其是幹細胞移植技術的發展,相當比例的白血病可以得到治癒。當然,治療過程很複雜,尤其移植是系統工程,沒辦法中斷。

聚焦|人民画报:北大人民医院,他们除夕不回家

一位患者除夕這天成功“出倉”。患者從移植病房轉入普通病房被稱為“出倉”,“出倉”意味著移植成功的“生命種子”開始工作,體內造血功能逐步恢復。

聚焦|人民画报:北大人民医院,他们除夕不回家

骨髓移植科室的護士將出倉後的病人轉送到普通病房,在入住普通病房後,患者及家屬同護士們合影留念。長期的醫治、照料,病人和醫護人員的感情已經很深厚。

聚焦|人民画报:北大人民医院,他们除夕不回家

科室裡各處掛著燈籠和福字,營造新年的氣氛,但醫護人員的工作還是如常。20多年來,北大人民醫院血液科承擔著為全北京市乃至全國血液疾病急救應急的職責與功能,每年春節病人基本都是滿員。

聚焦|人民画报:北大人民医院,他们除夕不回家

午餐依舊是盒飯。每年春節“搶值班”,是這個團隊的傳統,他們深知,“時時刻刻可能都會有患者需要我們”。

聚焦|人民画报:北大人民医院,他们除夕不回家

馬上要跨年了,和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很多學科團隊一樣,血液科醫護人員們還在自己的崗位上。

黃曉軍主任說:“非常感謝我們的團隊,他們非常敬業,具有職業精神。我不用‘奉獻’這個詞,既然身為醫生,就要有醫生的職業操守和精神。”

這正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所有醫護人員的真實寫照。

聚焦|人民画报:北大人民医院,他们除夕不回家聚焦|人民画报:北大人民医院,他们除夕不回家

來源 | 人民畫報

排版 | 餘弦

聚焦|人民画报:北大人民医院,他们除夕不回家

百年人民

聚焦|人民画报:北大人民医院,他们除夕不回家

世紀守護

聚焦|人民画报:北大人民医院,他们除夕不回家聚焦|人民画报:北大人民医院,他们除夕不回家

長按二維碼

您的關注,激勵我們做得更好!

聚焦|人民画报:北大人民医院,他们除夕不回家

廣而告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