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由來



"除夕″是指農曆臘月最後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的前夜。也稱三十夜、除夕夜、大年夜等。


"除夕″與我國的重要傳統節日春節,首尾相連,也即該年日窮歲盡,除舊佈新;喜迎一元復時,萬象更新的節日。


現在每逢春節的前夕,在外地工作和打工的人員,無論路途多遠,都要趕回家裡過團圓年。到了"除夕″晚上,貼好春聯,燃放鞭炮。家家戶戶歡聚一堂,吃喝玩樂,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春晚。一起守歲,等待新年零點鐘聲的響起,喜迎新春佳節的到來。

那麼,"除夕"這個節日是如何來的呢?為什麼稱臘月三十晚上為"除夕″,又有怎樣的掌故呢?


據民俗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四角四足,體形龐大,異常兇猛的惡獸叫"夕"。每到年末歲首,大雪封山,北風凜冽的臘月三十晚上,就會跑到村裡找食物,吞噬家畜家禽,殘忍禍害鄉鄰,給村裡造成很大破壞,弄的鄉親們,人心慌慌,奔走終日,不堪其苦。便到土地廟裡,找土地爺求救。


土地爺在無能為力,又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只好上天搬救兵,找他的老夥計神農幫忙。


當他快到神農的居住地時,遠遠看到一個八、九歲的小男孩兒,定神一看,原來是神農的小孫子"新″迎面走來,並大聲地問:"`新′,你爺爺在家嗎″?"新″回答說:"玉皇大帝派他出差去了,最近幾天回不來。有事就給我說吧!"土地爺對"新″說:"就你這個小毛孩兒,能幹啥?″"新″不服氣地說:"你可別小看我,最近我辦了很多大事,都稱我小英雄。″土地爺說:"那我就相信你一回吧!″便把人間遇到"夕″的情況給"新″說了一遍。"新″自信地說:"這點小事還用找我爺爺,殺雞那用宰牛刀,我就能擺平。"

說著,"新″就立碼回家帶了兩樣法寶,隨從土地爺一起來到了人間。


"新″和土地爺在路邊站了片刻,就碰見了帶著衣物,到村子附近的竹林裡躲避"夕″侵擾的百姓。這個八、九歲的孩孑對鄉親們說:"我是神農的小孫子叫"新″,就是你們讓土地爺去天宮找來專門驅除惡獸"夕″的人。今天我帶來了兩樣法寶,咱們都回到村裡,我晚上把"夕″打怕趕跑,讓其永遠不敢再來。以後,再也不用在臘月三十晚上擔驚受怕了。″在一旁的土地爺給大家點頭示意。鄉親們就非常高興的和"新″一起來到了村子裡。


到了夜裡,突然聽到一聲震天的巨吼,鄉親們驚恐的縮成一團。此時,"新″正氣凜然的直奔村口,大聲斥責道:"你每年都來胡作非為,害的百姓不能安居樂業。今天,我一定要給你點厲害看看!″"夕″聽到孩子的斥罵聲,便尋著聲音追來。此時,"新″已經取出那兩件法寶,一手緊握著霹靂火花竹筒,一手高舉起萬彩紅綾,與"夕″展開了針鋒相對的殊死搏鬥。一眼看上去,紅綾飛舞,火花齊鳴,把"夕″打得遍體鱗傷,血肉模糊,抱頭鼠竄。

"夕″被趕走後,鄉親們設宴招待"新”,進行熱烈祝賀。


熱鬧過後,"新″在迴天宮前,告訴鄉親們:"我使用的霹靂火花竹筒,可以用竹節和鞭炮、兩響、焰火在院裡或村裡的公共場所燃放來代替;萬彩紅綾可以用在門上掛桃符、紅布或貼紅紙對聯代替,`夕′見了就再也不敢進村莊了″。


"新″走後,因為"夕″還沒有死,所以人們就在每年的臘月三十晚上,懸掛桃符、紅布、貼紅紙對聯、點大火、燃放鞭炮,希望早日除掉"夕″,以絕後患。可是一年又一年的過去了,誰也設有見到過"夕″。而這個傳統習俗卻流傳了下來,人們一直把臘月三十晚上稱為"除夕″。

在歲月的長河中,臘月三十晚上稱為"除夕″,已經過去了數千年,一直沒有改變稱謂。這一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根脈,深植在祖國和人民的沃土裡,永遠閃耀著燦爛的光輝與我們一路同行。


近些年來,各級人民政府為了改善人民的生存環境和居住條件,減輕空氣和噪音的汙染,減少火災和人員傷亡,下發紅頭文件,嚴禁城鄉燃放鞭炮和焰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每年的臘月三十晚上,仍然稱為"除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