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贤若渴(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曹操

在古代政治家中,三国时的曹操是目光深邃,气魄宏大,很有作为的一位,他重视贤才,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在他的周围,谋臣似雨,猛将如云。

曹操的不同凡响之处,突出在他的选人用人思想上。他在《短歌行》中吟道“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出自己对人才的渴望,希望自己也能像周公一样做到“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为了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曹操提出了“明扬仄陋、唯才是举”的方针。 他深刻认识到“为国失贤则亡”,为此,他在掌握朝政大权后,曾三次下令求贤。

求贤若渴(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曹操

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的兵力是曹操的数倍,战局对曹操很不利,加之曹军又粮草告罄,更是雪上加霜。但袁绍无谋,不听许攸的计策,却听信谗言,派了一个酒鬼去守自己的粮草基地。许攸见袁绍不能明辨忠言,知道他必败无疑,所以决定投降曹操。曹操此时正在睡觉,但军情紧急一直也没有睡着,这时突然听说许攸来降,高兴得鞋也不穿就跑拉出来迎接(曹操赤足迎许攸由此而来)。许攸看曹操求贤若渴,彻底决定投靠曹操,于是说出袁绍重地粮草基地是软肋,建议曹操去突袭,烧掉袁绍的粮草。曹操按计行事,果然得手,粮草被烧后袁绍方面顿时大乱,这一战就成拉曹操和袁绍之战的转折点。

求贤若渴(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曹操

说到曹操礼贤下士,也就不得不说他与关羽之间的“爱恨纠葛”。当年桃园结义三兄弟走散之后,是曹操收留了关羽。后来关羽打听到了刘备的消息后执意要走,起先曹操爱惜关羽的才能不让他走,然而关羽去之心切就不辞而别了,自然在他出关时受到曹操的部将拦截,关羽不管不顾,一下子来了个过五关斩六将,更是杀了曹操的猛将颜良文丑,曹操最后还是爱惜关羽的忠诚把他放走了。 由此可见曹操对关羽是多么的厚爱有加啊,不过关羽也知恩图报的,就在曹操败走华容道时关羽放了曹操一条生路。

求贤若渴(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之曹操

曹操能辩证的看待人才。他深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如果对人才求全责备,就无人可用了。在他前一两次求贤令中曾说“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而在第三次求贤令中,就更是直白的指出“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也要大胆地选拔使用。

不仅如此,曹操对那些曾经反对过他,但后来改悔的,他也能不计前嫌,不念旧恶,一如既往地加以重用。像在袁绍手下的陈琳,曾为袁著文骂曹操及其父祖,后归曹操,曹操“爱其才而不咎”,仍予以信任,让他起草重要的文书。曹操还主张打破传统观念,废除固有做法,到民间去直接选拔人才,对世族门阀出身的人,只要有才,曹操也并不排斥。如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就有说到曹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于牧守者,不可胜数。”

求贤若渴,更辩证、全面地看待人才、以宽阔的胸怀对待人才、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就是曹操的用人理念。曹操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家,虽然有他阶级的历史局限性,但他对人才的发现、培养和使用观念即使放到两千年后的今天,仍不失教育和借鉴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