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競合關係變為7比3,金融業需要進行根本性大變革

2019年1月20日下午,由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ACCEPT)、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CCWE)舉辦的第三十五屆中國與世界經濟論壇在清華大學偉倫國際報告廳隆重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展望2019”。出席本次論壇的嘉賓有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阮宗澤、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華夏銀行行長張健華、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教授雷鼎鳴、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研究員袁鋼明等。

中美競合關係變為7比3,金融業需要進行根本性大變革

金燦榮認為,2018年中國整體外交除了大國外交當中的美國方向有問題外,整體良好。中美關係已經從40年前5比5的競爭合作關係,變成了今後7比3的關係,中國要面對這個新常態。

中美競合關係變為7比3,金融業需要進行根本性大變革

首先,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ACCEPT)院長李稻葵教授發佈了題目為《金融大調整,實體促升級,邁向高收入》的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報告指出:

2018年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總體平穩的,金融過度收縮帶來下行壓力,使投資者憂慮。

金融業需要進行根本性大變革,通過大調整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通過兼併、重組、升級使中國經濟未來三年保持比較平穩的增長。到2022年,中國能邁入世界銀行所定義的“高收入國家”行列。

李稻葵教授表示,從三大需求角度來看,2018年中國宏觀經濟走勢比較平穩,實體經濟總體穩健。2018年商品零售略有下降,刨除汽車銷售後基本持穩。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所下滑,除去基建投資因素外仍有回升。2018年民間投資增速和製造業投資累計增速接近9%,為過去四五年來最高。儘管中美貿易產生摩擦,2018年出口增速仍在6%以上。工業增加值略有下降,在6%-7%之間,但也比較穩定。

李稻葵教授認為,2018年實體經濟比人們在媒體上獲得的信號平穩,下行壓力主要由金融過度收縮帶來。2018年新增社會融資總量及新增社會融資與GDP的比值都明顯低於2016和2017,而新增社會融資總量的減少主要由委託與信託貸款(俗話影子銀行)增量減少所致。從融資來源的角度來看,地方政府債發行放緩也帶來整個金融市場資金緊張。金融收縮一方面導致了基建大規模下滑,另一方面使得企業融資難易程度出現了明顯分化:大企業發債利率相對平穩,小企業發展成本明顯上升。

對於2019年宏觀經濟存在的問題,李稻葵教授提出以下建議:第一,對症下藥,以金融大調整為抓手來推動實體經濟的升級。基建投資還有空間,基建融資機制必須修改,促進投資健康發展;第二,對槓桿率要有理性、科學的認識,不能簡單地把化解與防範重大金融風險等價於去槓桿,應該更加關注不良資產的重組,更加關注新增貸款和信託的質量;第三,金融方面應加入針對不良資產的處置,尤其要加速“殭屍企業”的退出。不良資產的處置和產業升級應配套進行;第四,為

應對中美貿易摩擦,要更加精準的管理跨境資本流動;另外在房地產方面,要改變過去粗放發展和管理模式,轉向精耕細作。

李稻葵教授認為,經過測算,只要中國經濟能夠深入調整、深化改革,從而保持比較穩定的增長速度,2022年我們完全有望能達到世界銀行所定義的高收入國家的門檻。

中美競合關係變為7比3,金融業需要進行根本性大變革

阮宗澤認為,目前中國面臨內外兩大陷阱:對內是中等收入陷阱,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爬坡過坎時期。對外就是修昔底德陷阱,是中美關係面臨的挑戰。2019年有一絲曙光,即2018年12月的談判給中美經貿摩擦按下了一個暫停鍵。但是2019年的3月1號將是90天期限到來,可能會有不確定性。中美關係恐怕已經永遠地改變了。

金燦榮認為,2018年中國整體外交除了大國外交當中的美國方向有問題外,整體良好。中美關係已經從40年前5比5的競爭合作關係,變成了今後7比3的關係,中國要面對這個新常態。

雷鼎鳴認為,中美關係已經永久性地改變。“新麥卡錫主義”已經形成,是不是永遠一直下去難說,但中美關係的關鍵還是中國做好自身發展。另外,中國基礎建設目前還沒有飽和,中國的宏觀槓桿率也問題不大,比率還會高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