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九位封疆大吏都去了哪?最後下場如何?

瘋瘋癲癲大洋蔥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2月12日即清宣統三年(1911年)臘月廿五日星期一,隆裕太后代替六歲的溥儀宣讀《清帝遜位詔書》,標誌著清朝正式滅亡,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徹底結束。那麼清朝曾經的九位封疆大吏都去了哪?最後下場如何呢?

這裡的九位封疆大吏指的是清朝末年的九位總督,即東三省總督、 直隸總督、兩江總督、 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一福垊幫您一秒記住九大總督——福垊詩云兩三隻。福=湖廣,垊=閩浙,詩=四川,雲=雲貴,兩=兩江、兩廣,三=東三省、陝甘,只=直隸。

東三省最後一位總督——趙爾巽(xun)

東三省總督建立最晚(1907年4月20日才設立),後來者居上,東三省總督乃疆臣之首。1911年東北人趙爾巽任東三省總督,武昌起義後,他成立保安會阻止革命。清帝遜位後,他又和張作霖等人堅決反對清帝遜位,反對共和。胳膊擰不過大腿,反對無效後,袁世凱拉攏他請他組織編纂《清史稿》。他一邊稱病一邊講條件,條件就是四川最後一個總督平反,因為這個總督是他的親弟弟。袁世凱很上路,趙爾巽這時宣稱“我是清朝官,我編清朝史,我做清朝事,我吃清朝飯。”後,赴京組織編撰清史。1927年他因病去世,1928年《清史稿》發行。

直隸最後一位“總督”——張鎮芳

提起張鎮芳我們不太熟悉,但一說的他兒子,我們都有些印象了。他的兒子就是張伯駒,然而張伯駒並不是他的親兒子而是其侄子過繼為子的。他是項城人,他不僅跟袁世凱是老鄉更是親戚,他是袁世凱嫂子的弟弟。直隸總督,權勢最重。他署理直隸總督才十天,清朝就滅亡了。什麼是署理呢?署理就是代理,嚴格來講直隸最後一位總督是陳夔(kui)龍,因為生病沒到幹任就退休了。這也是福垊為什麼在標題給總督加引號的原因。張鎮芳堅決反對共和,但他非常支持袁世凱稱帝。袁世凱去世後,他又積極支持溥儀復辟。復辟失敗後,坐了三個月牢。出獄後,從事商業,歷任銀行、鹽業董事長,1933年病終。

最後一位兩江“總督”——張勳

兩江總督,最為繁華。總督同樣加引號,原因也是一樣歷史網紅辮帥張勳也是署理,他是以江南提督署理的。真正最後一位兩江總督是張人駿,不過他被免職了。前面說了張鎮芳支持溥儀復辟(張勳復辟的說法不靠譜)失敗後陷入牢獄之災。而溥儀復辟的罪魁禍首張勳卻能逍遙法外。您知道這是為什麼嗎?還不是他腿長跑得快。段祺瑞的“討逆軍”討逆成功,他拔腿闖入荷蘭使館。面對通緝,他又偷偷逃到天津德租界。民國奈何不得他,索性以時艱愛才的理由對他特赦,但他並沒有跨出租界,大概怕被套路吧。老張也走上了經商的道路,還是多種經營什麼當鋪、電影、銀行、金店等70餘家,那資產兼職就是民國時期的馬雲。張作霖為張勳向總統徐世昌求情要官,可張勳硬是不要。張作霖為什麼對張勳這麼好啊?因為他哥倆是親家,東北王的千金嫁給了辮帥的公子。1923年9月12日張勳病逝,諡號忠武,一輩子也沒剪辮子。

最後一位兩廣總督——張鳴岐

閩浙總督早期還包括臺灣,後來因為臺灣為日本所佔而只轄兩省。他是岑春煊的愛徒,年輕時仕途得意,不過卻遭遇了清朝的滅亡。此後,他攜款經香港逃向日本。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後,他回國支持,仕途再次得意。袁世凱稱帝,他趕緊勸進。袁世凱去世後,他先後住在上海法租界、天津租界,吃齋唸佛,不問世事。九一八事變後,他成為了大漢奸,在日本戰敗之際,他竟然還向佛祖祈禱“大東亞戰爭之必勝”。日本戰敗不久即1945年9月15日,他在民眾聲討怒罵中,憂憤羞愧而亡。

最後一位閩浙總督——松壽

松壽不姓松,有人知道他姓什麼嗎?他是滿族人。松壽比較悲哀,清朝還沒滅亡,他就自殺了。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1911年11月8日,福建諮議局議員勸說松壽向革命黨和新軍交權保命。松壽決定先下手為強,不曾想對方早有準備。閩浙總督的督標戰鬥力有些渣,開始打的挺好,後來一敗塗地。松壽憂憤不已,見大勢已去,於是就吞金自殺了。清廷贈太子少保,諡忠節。

最後一位湖廣“總督”——瑞澄、段祺瑞

這裡加引號,一是署理的意思。10月9日,漢口俄租界繳獲了革命黨人的名單,交給了總督府。署理總督瑞澄按名抓人,抓了32個人,殺了3個人。結果第二天就爆發了武昌起義,瑞澄一看這架勢,也就不勞煩督標了。直接攜款潛逃,先跑到上海租界,後來還不放心,怕清廷治罪甚至刺殺,就直接跑到日本了。清朝滅亡後,就住在了大上海,並病逝在那裡。這裡加引號,二是未到任。武昌為新軍和革命黨所控,瑞澄棄城之後。清廷先後派袁世凱、魏光燾、王士珍(署理)、段芝貴(護理)、段祺瑞任總督,不過他們都沒到任。護理在清朝的意思跟醫院沒關係,而是低級官員兼任高級職務的意思。而在1911年11月17日,段祺瑞成為湖廣最後一位總督。對於段祺瑞我們太熟悉了,福垊也就不贅述了。

最後一位陝甘總督——多羅特·升允

陝甘總督管轄的面積最大。別看他長得不像好官,其實他是好官和清官。他是蒙古貴族出身,仕途非常得意。1905年他升任陝甘總督,正趕上慈禧的七十大壽。各地總督都給慈禧包紅包、送生日禮物。而他不僅不包紅包,不送生日禮物,還讓大家都不要送,要以國事為重啊!武昌起義時,他還向清廷表示自己要去武昌平叛,被清廷拒絕。當他聽說溥儀要遜位,非常生氣,他給清廷出的主意是:來我這裡建都,東山再起。清廷退位後,他還率軍反撲革命軍,可惜勝少敗多,最後成了光桿司令。他只好退隱,但仍為了復辟東奔西走,他甚至找過日本人來幫忙。1931年7月23日,他的大清朝沒復辟,大限倒是到了。

最後一位四川總督——趙爾豐

趙爾豐是名幹吏,左宗棠收復了新疆,而趙爾豐收復了西藏。1909年,趙爾豐入巴塘平叛,一連收回江卡、貢覺、達江達宗。1910年,又與鍾穎軍會師查木多,進入波密,並收復了三崖(今貢覺、瞻對、波密和白馬崗等地)。1911年4月,其兄趙爾巽由四川總督調任東三省總督,而他升任四川總督。四川發起“保路運動”,趙爾豐為民請命上書清廷要求嚴懲盛宣懷。可清廷的意見就是彈壓民眾,趙爾豐無奈只好聽命,釀成血案後。民眾暴亂,而川軍平叛消極,清廷調武昌士兵平叛。導致武昌空虛,釀成武昌起義。事後,趙爾豐被免總督,由端方署理。而四川當時被新軍所控制,趙爾豐自然成為他們的傀儡。然而新軍還受到了舊軍的譁變,而趙爾豐本來好意招撫舊軍,卻被新軍誤會,竟然被斬殺,諡號襄平。他也是一位清朝沒滅亡時,就以身死的總督。清朝滅亡後,他的哥哥趙爾巽為他鳴不平,由袁世凱的安撫和平反後,趙爾巽才安心編纂《清史稿》。

最後一位雲貴總督——李經羲

李經羲大家不熟悉,他大爺大家都認識,那就是李鴻章。說起來李經羲跟朱德也有交情,李經羲兼任講武堂總辦。而朱德因為路遠家窮,來報考講武堂時,錯過了考試時間,要被驅逐時。正是李經羲的過問幫助,朱德被破格錄取。此外他對蔡鍔也有知遇之恩,還資助過蔡鍔500塊銀元。這位總督在清末革命時,表現頗為矛盾,一方面要對得起清廷,另一方面又同情革命。最終無奈投降新軍,並告別官場。清朝滅亡後,他先後在袁世凱、黎元洪時期出仕。1917年出任國務總理和財政總長,遺憾的是隻擔任了一週的總理。他反對溥儀復辟(張勳復辟),1925年9月18日在上海病逝。


福垊


清朝定鼎中原江山之後,他們一脈沿襲了明朝的統治體系,在清朝時期,總督和巡撫都稱得上是封疆大吏,他們的手中掌握著非常龐大的權力。

其中總督的權力是清朝所有封疆大吏中最為龐大的,少的也掌握一個省份的大權,多的更是掌握了兩到三個省份的巨大權力。

他們站在朝廷的權力巔峰,除了朝廷中心的那些大佬之外,無人可以和他們匹敵。而巡撫雖然同樣權力龐大,但與總督相比,權勢卻要稍低半個檔次。

清朝的巡撫一般只掌握一個省份的大權,不過雖然他們明面上受到總督的管轄,但實際上他們並不是總督的下屬。他們都直接受到皇帝的調令、互相之間都有著節制權,因此說不上誰是誰的下屬、誰是誰的上司。


接下來我們談到提問中所提到的問題,既然說是9位封疆大吏,那這個問題所詢問的必然是清朝的9位總督。

清朝的9位總督依次為直隸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雲貴總督、四川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陝甘總督、東北總督。 這幾位總督除了東北總督之外,其他8個總督官職都是清朝比較老牌的官職,而東北總督相比以上8個總督官職,出現時間要晚上很多,這個官職是在清朝末年才出現的。

清末東北總督的設立

而在清朝早期的時候,東北是沒有總督的。

東北是女真人的發源地、是他們在遇到危機時唯一能選擇的避難所,所以對於清朝的皇帝來說有著其他地區無法比擬的地位。

因此在清朝早期時,清朝皇帝就在東北設置了三個將軍官職,這三個將軍官職分別是奉天將軍、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其中奉天將軍後來又改名為盛京將軍。

大家也不要小瞧這些將軍官職,在清朝,將軍是軍隊方面地位最高的職位,相當於如今的大區司令,地位和總督相比只高不低。

不過在清朝末年,為了順應時代的潮流,清朝朝廷這才把東三省給統合起來,設置了一個東北總督職位管理東三省,這才有了後來我們所知道的清朝九大總督。



清朝是在1911年進入生死危機之中的,在那一年,辛亥革命爆發了。而清朝真正的死亡時間是1912年,1912年,正是袁世凱的脅迫下,清朝廷才主動選擇了溫和的死亡,而不是在鮮血之中被迫滅亡。

在清朝滅亡之後,清朝的9位總督分別經歷了不同的人生。

清朝末年直隸總督張鎮芳

清朝的最後一任直隸總督是張鎮芳,張是河南項城人。

一說到河南項城,很多人可能就會想起民國時期的第一號大佬袁世凱。

而現實中,張鎮芳和袁世凱也有著非常深厚的關係。他不僅是袁世凱的同鄉,還是袁世凱嫂子的弟弟。

在那個人情複雜的時代,這點是最為重要的,張鎮芳之所以能當上清朝最後一任的直隸總督,就跟這個關係有關。

清朝的消亡對張鎮芳的影響不大,因為在清朝滅亡之後,他的親家袁世凱成為了民國的頭號人物,雖然朝代已經發生了變化,但中心的權力卻是差不多的。

民國時代開啟後,張鎮芳被袁世凱安排到了河南,成為了河南的頭號人物。

不過隨著袁世凱的去世、隨著他參與辮帥復辟活動的失敗,他開始嚐到了鋃鐺入獄的滋味,曾經被關到牢裡待了一段時間。

在他被放出來後,他變得安穩了很多,從此沉迷於商業之道,一直到1933年才安穩離開了人間。

閩浙總督

清朝的最後一任閩浙總督名字叫做松壽,松壽並不是漢人,而是滿清正白旗的旗人,在那個年代,出身可謂是根正苗紅。


因為他出身的原因,所以導致了他對清朝格外的忠誠,在清朝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候,他並沒有選擇妥協,而是帶著他自己對清朝的無限忠誠,和反清軍隊戰鬥到了最後關頭,在明知不可為之的情況下,選擇了為清朝自殺。

湖廣總督

清朝的最後一任湖廣總督名字叫做博爾濟吉特.瑞澄,他和松壽一樣,在滿清出身非常的根正苗紅,是滿清正黃旗出身。

而且他的家世也非常顯赫,他的爺爺曾經當過正一品的大學士,而他的父親則當過黑龍江將軍,他自己更是成為了湖廣總督,可見這其中的家世有多麼顯赫。


不過在面臨清朝的生死存亡危機時,他並不如松壽對清朝那麼忠誠。

武昌起義就是在他的管轄地裡爆發的,在武昌起義爆發後,他選擇瞭望風而逃,先是跑到了上海,然後又跑到了日本,這才避過了反清軍隊的追殺以及清朝朝廷的懲罰。

而在清朝之後,他則回到了國內。

雲貴總督

清朝的最後一任雲貴總督名字叫做李經羲,他的身世同樣非常不簡單,他是晚清第一權臣李鴻章的侄子,在李鴻章的關係之下,這才有了那般輝煌的成就。


李經羲和袁世凱的關係非常好,在清朝滅亡後,他在袁世凱的手下擔任了各種重要的官職。

四川總督

清朝的最後一任四川總督是趙爾豐,趙爾豐雖然很出名,但是相比於他的哥哥、清朝在東北總督趙爾巽來說,他卻還是有所不如的。

在清朝末年的時候,趙爾豐曾經在西藏平定了英國人和當地貴族聯手策劃的叛亂,這點是一個不得不提的歷史功績。


而在清朝滅亡的過程,趙爾豐的運氣並不是很好,雖然他想努力維持和反清軍隊的關係,但是仍然被反清軍隊給殺了,在1911年的時候丟掉了性命。

兩江總督

清朝的最後一任兩江總督在現代史中有著很大的名氣,此人就是民國時期人們稱之為辮帥的軍閥張勳。

在清朝滅亡之後,張勳轉型成為了民國的軍閥,不過在民國的時候,他仍舊沒有忘記清朝,不僅自己沒有剪掉原來的辮子,還下令自己手下的軍隊,不準剪掉辮子。


在1917年的時候,他更是在北京展開了復辟活動,打算使清朝重新出現於歷史之中。

不過後來他失敗了,失敗之後,他為了逃脫民國政府的懲罰,就逃到了天津的租界裡,在那裡度過了餘生。

兩廣總督

清朝的最後一任兩廣總督名字叫做張鳴岐,在清朝滅亡後,他選擇了投靠袁世凱,而在袁世凱去世後,他先是逃到天津租界避開了一番風頭,而在1931年後,在日本人的招攬下,他則成為了一名漢奸。


陝甘總督

清朝的最後一任陝甘總督名叫長庚,他是滿清正黃旗人士,是在溥儀登基第一年被授予陝甘總督職位的。

在清朝滅亡之後,他主動辭掉了自己的官職,從此過上了平淡的生活。

東北總督

清朝的最後一任總督是趙爾巽,那就是我們以上所說的四川總督趙爾豐的哥哥。

在清朝滅亡之後,他開始過上了平淡的生活,在民國的時候、在袁世凱的邀請下,他開始主理起了《清史稿》的編撰。

所以說這就是清朝滅亡後,清朝九位總督的下場、去向,他們每個人的人生結局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遭遇激烈、有的人遭遇平淡,是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孤客生


直接盤點末代的九位總督吧,畢竟,題中所說的封疆大吏其實就是總督。

東三省總督趙爾巽

東三省是最後設立總督的,而最後一任總督就是趙爾巽,進士出身也是一個東北人。在清朝滅亡之後,袁世凱想讓趙爾巽當自己的顧問的,可是也許是因為還有一點骨氣吧,所以趙爾巽就沒有去,而袁世凱也沒有過多的為難,讓他去編寫清史,可是還沒寫完,就留下一個稿子趙爾巽就因病去世了。



直隸總督張鎮芳

原本的直隸總督是袁世凱,後來袁世凱退崗離職,於是他兄嫂的弟弟張鎮芳就直接接他的班了。也是因為這關係,所以張鎮芳在清朝滅亡之後就直接跟著袁世凱幹了,後來袁世凱去世了,他就跟著張勳搞起了復辟,失敗後被抓了判了個無期,之後破財消災出了獄就去經商去了,享年七十歲,也算的上是結局好的了。



兩江總督張勳

張勳可以說是清王朝最忠實的擁護者了,因為他對清王朝都至死不渝,不僅搞起了復辟,到死的時候都留著辮子,而且還讓自己的手下都留著辮子,是個典型的保守派。在復辟失敗後,他就逃到了天津,直到1923年去世,被運回老家江西安葬。他自稱:吾迴天無力,尚可獨善其身。腦袋在、辮子不掉!真吾大清股肱之臣。



閩浙總督松壽

松壽是滿洲正旗人,在清朝滅亡的時候,他盡力的去抵抗,甚至讓婦女手持兵器。最後,秉持著國在人在,國亡人亡的念頭,松壽吞金自殺,為大清殉葬去了。



湖廣總督瑞澄

瑞澄被稱作是大清的掘墓人,因為正是因為瑞澄,武昌首義才這麼快就爆發了,撇開調兵去四川不說,早在起義之前,瑞澄就得到了起義者的名單,可是不知是無心還是有意,他竟然隨便抓幾個殺了就完事了,導致了起義者橫下心直接提前起義了。都沒有怎麼反抗就直接逃到了上海後來再逃到日本,等到風頭過去了又回到上海於1915年去世。



兩廣總督張鳴岐

因為在晚清時期,兩廣地區著實是是非之地,處於多事之秋,所以也沒有什麼人願意來兩廣,後來張鳴岐通過走後門買通了袁世凱才來到兩廣當總督(難度也不怎麼大)清朝滅亡之後,他就投奔袁世凱去了,盡極阿諛奉承鼓吹袁世凱復闢帝制。後來袁世凱去世,他就逃到了天津,在九一八事變之後,他就直接投奔日本人去了,也正因為此而為國人所詬病,直接被定性為漢奸,在1945年被罵死了。



陝甘總督升允

升允是蒙古鑲黃旗人,原本就是陝甘總督,後來因為反對維新派的君主立憲而被強制退休了,後來在武昌起義時就又被任命為陝甘總督。在上任之後,他就反攻西安,想為皇帝留下一條後路,可惜的是,西安還沒打下來呢,大清就滅亡了。不過他還不死心,仍然與革命黨對抗,還策劃復辟帝制,為此,他還和日本人走的比較近,幻想著藉助日本的力量復辟,不過,他在九一八事變之後不久就抑鬱而終了。



四川總督趙爾豐

趙爾豐是東北三省總督趙爾巽的弟弟,算的上是末代總督中比較有作為的了,因為他在任期間率領軍隊去西藏鎮壓由英國人操縱的西藏叛亂軍,並且將其打敗,將西藏保留在了中國的版圖中,不至於分裂出去。後來武昌起義之後,因為在四川保路運動中屠殺革命黨人士,所以趙爾豐被直接公審處決。



雲貴總督李經羲

李經羲是李鴻章的侄子,同時也是雲南講武堂的總辦,結果用清朝的資源培養了一大批的革命人士。在武昌起義之後,蔡鍔將其禮送出境,而李經羲則在去過上海遇挫之後直接去投奔了袁世凱,於1925年在上海去世。


呼,整理這些資料好累~


妙齡老翁談歷史


就有清一朝來說,文官中的巡撫、總督,武官中的駐防將軍、提督都可以稱得上封疆大吏(在清朝的地方行政體系中,巡撫並不是總督下屬,二者屬於相互制衡的關係,但總督品級確實要高於巡撫)。但是,單就以權勢而言,清朝的封疆大吏中當以九大總督為盛!

清朝的九大總督,分別是:東三省總督、 直隸總督、兩江總督、 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這其中最年輕的則是東三省總督,因為直到1906年才設立,在此前東三省的軍政大權分別由盛京將軍、黑龍江將軍、吉林將軍這三個駐防將軍所把控。

題目中所問的清朝九位封疆大吏,應該指的就是清朝的九大總督。那麼,在清朝滅亡之際,這最後的九位總督又有著怎樣的結局呢?

趙爾巽——最後一任東三省總督

趙爾巽,漢軍正藍旗人。此人是相當矛盾的一個人,在他擔任湖南巡撫和四川總督期間,政令開明,支持新政,但是當其擔任東三省總督之後,鎮壓革命,屠殺革命人士上千人。當中華民國成立之後,趙爾巽被解除職務,但其心中念念不忘清朝,主持修編了《清史稿》,於1927年去世。順便說一下,後來的東北王張作霖便是從趙爾巽的手下起的家。



張鎮芳——最後一任直隸總督

張鎮芳,河南項城人,袁世凱的老鄉,也正是得益於這個身份,在袁世凱得勢後,張鎮芳也跟著飛黃騰達起來,做到了直隸總督的位置上。在中華民國成立後,張鎮芳繼續高官厚祿,幫著袁世凱瘋狂鎮壓革命人士。而在袁世凱的稱帝鬧劇中,張鎮芳也是搖旗吶喊,出力頗多的一位。在袁世凱去世後,張鎮芳又跟著張勳鬧了一出復辟的醜聞,最終失敗被捕,在出獄後不再涉足政治,轉而投向金融領域,於1933年去世。


松壽——最後一任浙閩總督

松壽,滿洲正白旗人,根正苗紅的旗人。因此,當辛亥革命蔓延至浙閩地區時,松壽組織八旗兵進行抵抗,最終兵敗自殺,為他的大清朝殉國。

段祺瑞——最後一任湖廣總督

段祺瑞是隨後一任湖廣總督,很多人可能都沒有想到,但這個確實是事實。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袁世凱乘機重回清朝權力的中心,命令北洋新軍前往武昌鎮壓革命軍,段祺瑞就是在此時被任命為湖廣總督的,成為了清朝最後一任湖廣總督。當然,段祺瑞這個湖廣總督並沒有到任。真正在任的最後一任湖廣總督是一個叫做博爾濟吉特·瑞澄的旗人,在武昌起義爆發之後他跑了。

張勳——最後一任兩江總督

辮帥張勳是清朝最後一任兩江總督,這個人大家都比較熟悉,他最有名的一件事情便是在袁世凱死後率領3000辮子軍入京,上演了一出17天的復辟鬧劇。復辟失敗後,張勳基本告別了政壇,後於1923年去世。

趙爾豐——最後一任四川總督

趙爾豐,也就是趙爾巽的弟弟。兄弟兩人先後擔任四川總督,這樣的事情歷史上顆不多見。趙爾豐曾擔任過駐藏大臣,其最大的歷史功績就是確保了西藏沒有分裂勢力的手中。趙爾豐擔任四川總督期間,恰逢保路運動暴發,趙爾豐奉命鎮壓。武昌起義爆發後,趙爾豐被革命軍殺死。

張鳴岐——最後一任湖廣總督

張鳴岐,相當沒有骨氣的一個人。在清朝尚未覆滅時,張鳴岐曾大肆屠殺革命人士,然而辛亥革命爆發之後,張鳴岐攜帶鉅款跑了。等到袁世凱當大總統後,又跑回來擁護袁世凱稱帝。在袁世凱死後,張鳴岐躲到天津,開始和日本人勾結,成為了一名可恥的漢奸。在抗日勝利後,張鳴岐在民眾的一片罵聲中羞憤去世。

多羅特·升允——最後一任陝甘總督

多羅特·升允,正兒八經的旗人,清朝的鐵桿粉絲,因此在清朝覆滅之際,多羅特·升允曾上書隆裕太后,主動要求勤王,但是遭到隆裕太后的拒絕。當其得知清帝退位之後,非常痛苦,聯合了一批遺老遺少意圖復辟。(不過,也有人認為最後一任陝甘總督是長庚,但是長庚在辛亥革命爆發主動隱退,升允又被重新啟用)

李經羲——最後一任雲貴總督

李經羲,是晚清名臣李鴻章的侄子。此人在擔任雲貴總督期間也沒有做過什麼惡事,反倒是當年的朱老總和蔡鍔等人都受到過他的恩惠。因此,在辛亥革命,李經羲被蔡鍔等人非常友好的禮送出境。

以上,便是清朝最後九位總督在清朝覆滅之際的表現。


小鎮月明


清宣統年間,滿清一共有九位總督,包括東三省總督、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和雲貴總督。那麼清朝滅亡後,這最後的九位總督下場都是如何呢?這裡我為大家一一揭曉。



東三省總督-趙爾巽

趙爾巽是滿清東三省最後一位總督。他是漢軍軍正藍旗人,清同治十三年中進士,後授翰林院編修一職。1903年成為湖南巡撫,正式步入滿清封疆大吏的官途。1904年擔任巡撫不到一年的趙爾巽被調往中央,署理戶部尚書。1905年更是以漢八旗的身份擔任了東三省的盛京將軍,形同於後世的東三省總督。



1911年在清廷成立東三省總督一職後,不到數年後趙爾巽即被宣統正式任命為東三省總督,他也正式成為滿清第一總督。但是不到數月,武昌起義爆發,之後全國各地有數省宣告脫離滿清,主持革命。不過趙爾巽卻是支持滿清的死忠粉,他非但沒有宣佈獨立,而是在東三省和張作霖等人成立了保安會,以此來阻止東三省革命的爆發,並大肆屠殺革命黨人。當然趙爾巽並不能阻擋歷史的大勢,最終在1912年清宣統帝被袁世凱逼迫退位,滿清正式宣告滅亡。



不過滿清雖滅亡,趙爾巽的官位還是依然堅挺,他被任命為奉天都督。但趙爾巽雖為民國官員,但確實反對革命之人,他不但發佈“東三省反對共和十二條”,甚至還依舊屠殺革命黨人。不過民國終究還是存在,趙爾巽的所作所為最終激怒了革命黨人,他最終辭去都督職。之後趙爾巽並來到了滿清遺族聚集之地青島,但辭官的趙爾巽並不安於現狀,他與陸潤庠、勞乃宣等人成立了“十老會”,幻想著再次恢復滿清。



1914年袁世凱想借用滿族遺老遺少們的支持來恢復帝制,於是他成立了一個清史館,然後利用這個機構來拉攏這些滿清王公貴族們。而作為曾經滿清第一督的趙爾巽自然就是袁世凱著重拉攏的對象,而趙爾巽而想借修清史來感謝滿清皇室曾經的培養,後就擔任了清史館的館長。但是趙爾巽擔任館長是有條件的,那就是為他的弟弟趙爾豐“平反”,但事實上趙爾豐是大貪官無疑,不過袁世凱為了能夠拉攏趙爾巽,最終還是答應了他的條件。後趙爾巽見條件已成,隨即安心在清史館修清史,最終於1927年編成《清史稿》,而在完成之後趙爾巽也在同年9月3日因病去世,享年83歲。

直隸總督-張鎮芳

張鎮芳是袁世凱哥哥的老婆的弟弟,清光緒十八年的進士,就任六品戶部官。1901年因追隨慈禧逃難有功,回京後被恩賞四品銜,仍在農曹就職。1902年因袁世凱高升為直隸總督,隨即張鎮芳開始了鳳凰騰達的一生,先是昇天津河間兵備道,後升任長蘆鹽運使,之後更是升任二品京堂。



後1907年袁世凱被奪直隸總督職,後張鎮芳並署理了直隸總督一職。直至1912年民國成立袁世凱擔任總統後,張鎮芳被委任為河南都督兼民政長。作為袁世凱的嫡系,張鎮芳完全跟隨著袁世凱的意志,他在河南全面恢復封建舊秩序,並完全取締革命的國民黨。後來在二次革命中,他為了鎮壓在河南的革命黨,還組成了一個“軍警聯合會”,然後血腥的鎮壓了革命黨。但是最終張鎮芳的血腥鎮壓引起了全國百姓的反彈,後1914年袁世凱被迫將張鎮芳撤掉,改有段祺瑞擔任河南都督。

1917年張鎮芳支持張勳復辟,並就任議政大臣兼度支部尚書。後不到12天覆闢失敗,張鎮芳先被判無期,後改判3個月。之後1928年張鎮芳又在天津擔任鹽業銀行董事長,直至1933年因病去世,享年70歲。



兩江總督-張人駿

張人駿同治七年中進士,就任翰林院編修庶吉士。之後歷任廣西、廣東、山東布政使,後於1900年升任漕運總督,之後又歷任山東、河南、廣東和山西巡撫。1907年7月,張人駿實授兩廣總督兼任南洋大臣,後又移兩江總督。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張人駿反抗失敗被迫乘坐日本軍艦逃亡上海,後移居青島。1917年張勳復辟,張勳本想授他協辦大學士之職,但張人駿不受,再不出仕。1927年張人駿因病去世,享年82歲。



兩廣總督-張鳴岐

張鳴岐是清朝嚴格意義上的最後一位兩廣總督,在他之後雖滿清還任命了一位叫李準的,不過他沒到任滿清就滅亡了,所以不算。張鳴岐是光緒二十年的舉人,最開始他並未為官,而是一直在廣西布政使岑春煊處任幕僚,後又在廣西巡撫李經羲處任幕僚,1904在李的保舉下就任廣西太平思順道道員,開始正式步入官途。1906年又任廣西布政使,並署理廣西巡撫,次年又實授關係巡撫,正式成為滿清為數不多的封疆大吏。



1911年被滿清任命為兩廣總督兼廣州將軍,同年4月鎮壓了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爆發後見革命之勢不可為,張鳴岐不得已宣佈廣東獨立,而因怕革命黨的報復隨拒絕接受臨時都督一職,攜帶鉅款逃亡日本。1913年,袁世凱擔任民國大總統後,從日本回國並被任命為廣西民政長,1915年任廣東巡按使,後因支持袁世凱稱帝而被封為一等伯爵。護法戰爭後,張鳴岐辭去所有職務歸隱上海法租界。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他淪落為日本人的走狗,並在偽華北政府任諮議委員。1945年9月15日張鳴岐因病去世,享年70歲。

閩浙總督-松壽

松壽是滿清正白旗人,後以蔭補升任郎中,併為陝西督糧道。光緒二十一年升為山東按察使,次年升江寧布政使。光緒二十四年升為江西巡撫,三年之後任江蘇巡撫,不久改為河南巡撫,並加尚書銜。光緒二十八年升熱河都統,並與次年升兵部尚書,後任工部尚書,次年升察哈爾都統。

1911年原閩浙總督丁振鐸告老還鄉,松壽得以晉升為閩浙總督,由此走向了生涯的鼎峰,成為滿清九督之一。但是松壽在擔任閩浙總督不足數月就爆發了武昌起義,而福建也被捲入到了此次動亂之中,在彭壽松等人的領導下11月8日松壽最終因誓死不降,而兵敗吞金而死。



湖廣總督-瑞澄

瑞澄是滿洲上三旗中正黃旗人,也是末代湖廣總督。少時瑞澄以蔭補升為戶部員外郎,1906年任江西九江道臺,後調任上海道臺。1908年升江西按察使,後又任江蘇布政使。1909年升為江蘇巡撫,1910年升湖廣總督。

1911年8月19日,瑞澄因逮捕三十二位武漢革命黨人,並誅殺彭劉楊三人,最後軍心動盪,最終於20日爆發武昌起義,瑞澄不戰而逃,先是逃亡上海,而又逃往日本。之後民國成立,瑞澄返回上海,後於1915年病逝,享年52歲。



陝甘總督-長庚

長庚是滿洲正黃旗人。光緒六年升伊犁副都統,光緒十四年任駐藏大臣,後因平定西藏有功升為伊犁將軍,光緒二十二年兼任鑲藍旗漢軍都統,宣統元年任陝甘總督。

1911年宣統退位,滿清遂亡。後長庚將總督大印交給布政使趙惟熙後,辭官隱退從此不過問政事。1914年長庚因病去世,享年71歲。



四川總督-趙爾豐

趙爾豐是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的弟弟。他捐官得授知縣,1905年趙爾豐在時任山西巡撫錫良的保舉下任建昌道,後任川滇邊務大臣,之後錫良離任趙爾豐署理四川總督。1911年實授四川總督一職。

同年6月保路運動爆發,趙爾豐奉命鎮壓保路運動起義軍,但最終鎮壓失敗,四川一半被起義軍佔領。後趙爾豐因鎮壓不利被滿清解職,改任邊務大臣。同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後趙爾豐因被懷疑指揮了四川軍隊的譁變,而被四川都督尹昌衡所擒,12月22日被殺於皇城“明遠樓”,享年66歲。



雲貴總督-李經羲

李經羲是李鴻章的侄子。光緒五年以優貢的名義坐上了道臺,1887年任四川永寧道,後任福建布政使、雲南布政使。1901年升廣西巡撫,後調雲南巡撫,1904年又調任廣西巡撫。1909年2月升任雲貴總督。

辛亥革命後被蔡鍔趕下雲貴總督的位置,後被趕出雲南。1913年袁世凱任總統後,李經羲被任命為政治會議議長,1914年改任參政院參政,同年十月任審計院院長。1915年袁世凱去世後逃往天津,1916年李經羲被黎元洪任命為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不過不到一週因張勳復辟,李經羲辭官歸隱,成為民國最短命的總理。1925年9月18日李經羲在上海病逝,享年65歲。



可以清末九個末代的總督大部分的結局都算好,至少都能善終。除了閩浙總督松壽是為滿清盡忠吞金而死,四川總督趙爾豐被革命黨人所殺之外,其餘的七位末代總督全部得到善終,可以說結局都不錯啊。


澳古說歷史


在清朝,所謂的封疆大吏就是總督。既然是封疆,自然是各管一片天地,分別是直隸、兩江、兩廣、湖廣、閩浙、雲貴、四川、陝甘和東三省。他們的官階一般都是正二品,並且多在六部兼任尚書之職,因此多是一品大員,不僅管的地方多,就連軍務、政務都管。那麼,清朝滅亡後,這些總督在的結局如何?


一、直隸總督張鎮芳

是指現在的河北天津和北京一代,就在京師腳下,崗位極為重要。張鎮芳是袁世凱兄嫂的弟弟,清朝倒臺後跟隨袁世凱到河南做了都督,袁世凱去世後被抓入獄,出獄開始經商。

二、兩江總督張勳

可以說是最有錢、最頑固、最賣命的總督了,大清都亡了,他還留著辮子,而去還搞起了復辟,直到死去辮子都還留著,死於在1923年,安葬於其老家江西。


三、兩廣總督張鳴岐

他的總督是花錢跑路子得來的,武昌起義後,他帶著錢財跑到了日本,後面回國給袁世凱做顧問;九一八事變後,給日本人當漢奸;日本戰敗後,據說是自己把自己嚇死了。

四、湖廣總督瑞澄

據說他是大清的掘墓人,為什麼這麼說呢?當時革命黨人並沒有要發動武昌起義,但因為失誤讓瑞澄拿到了起義者的名單,這才導致武昌起義的發生。可是誰也沒想到會起義成功啊,功勞要歸愚蠢而又貪生怕死的瑞澄,他帶頭逃跑啦,這樣一來給各地的起義起到了示範的作用。先逃去上海,後逃到日本,最後有回到上海,死於1915年。


五、閩浙總督松壽

武昌起義時,松壽率軍拼命抵抗,兵敗後自殺身亡。

六、雲貴總督李經羲

李經羲是李鴻章的侄子,是講武堂的總辦,培養了革命黨人朱德、蔡鍔等。武昌起義後被禮送出境,後投靠袁世凱,於1925年在上海去世。

七、四川總督趙爾豐

趙爾豐是東三省末代總督趙爾巽的弟弟,當時四川發生了保路運動,他率兵鎮壓,人稱趙屠夫。武昌起義後,趙爾豐被公審處死。


八、陝甘總督升允

升允也是一個老頑固派。武昌起義後他帶兵攻打西安,準備把溥儀接到西安,可惜沒等到那時,溥儀就退位了。之後仍反對革命黨,還積極復辟,妄想通過日本人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夢想,九一八事變之後就去世了。

九、東三省總督趙爾巽

趙爾巽是最後一個投降革命黨的,因為東北革命黨人勢力小。投降後袁世凱就讓他去做總編修清史去了,可惜的是,書還沒編完,他就去世了。


九位封疆大吏有殉死的,有被殺的,當然有壽終正寢的,也有當漢奸的,結局各不相同,不是清政府沒有人才,只是不能人盡其才而已。


悟空八卦歷史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清王朝在衝擊下土崩瓦解。清王朝安置在全國的“九大總督”,在時代的變局中迎來不同命運,有人殉死、有人逃亡、有人叛國……

最先受到衝擊的是湖廣總督瑞澄,掌管湖南、湖北,這個傢伙害慘朝廷,甚至可以說武昌起義是他瞎搞出來的。他把湖北清軍調去四川,導致武昌革命黨人有機會起義,更糟糕的是瑞澄事先掌握革命黨人名單卻不採取有力措施。結果,起義者提前起事,瑞澄沒怎麼抵抗就出逃,1915年死在上海。

那麼,其他末代總督又是如何呢?不妨一個個來看……

末代東三省總督趙爾巽,掌管奉天、吉林、黑龍江,他帶著人馬圍剿奉天革命黨人。民國成立之後,他被袁世凱叫去編寫《清史稿》,可惜病死未能最終成稿。

末代直隸總督張鎮芳,掌管直隸、河南、山東,是袁世凱的兄嫂的弟弟,自然是圍著袁世凱轉。袁世凱死後,他又跟張勳勾搭搞復辟,結果進了牢房。出獄後,他專心經商致富,一直活到70歲。

末代兩江總督是“辮帥”張勳,掌管江蘇、安徽、江西,一生對清朝忠心耿耿,他的部隊民國後還扎著辮子。後來,他帶著“辮子軍”進京搞復辟,失敗後逃到天津避難,死於1923年。

末代兩廣總督叫“張鳴岐”,掌管廣西、廣東、海南,他被迫宣佈獨立,後逃亡日本。抗戰時期變身為大漢奸,1945年死於一片聲討之中,結束可恥的人生。


末代閩浙總督松壽,掌管福建、浙江,他親率八旗兵(包括八旗婦女)激戰福建起義的新軍,戰敗選擇自殺,為清朝殉葬。

末代陝甘總督叫“長庚”,掌管陝西、甘肅、伊犁。武昌革命後,原陝甘總督升允總理軍務鎮壓革命黨人。溥儀遜位旨下,長庚將官印交付布政使趙惟熙離開,4年之後辭世。

末代四川總督趙爾豐,掌管四川,是趙爾巽的弟弟,能力比較強。可惜,他後來血腥鎮壓四川保路運動,直接導致湖北軍隊趕來支援。看到大勢不妙,趙爾豐明裡宣佈獨立,暗裡策劃兵變,結果被革命黨抓住處決。

末代雲貴總督李經羲,掌管雲南、貴州,是李鴻章的侄子,熱心於教育事業。他曾在雲南辦講武堂,居然造就一批革命黨人,武昌起義後被蔡鍔禮送出境。隨後,他北上投靠袁世凱,1925年在上海逝世。

晚清末代九大總督,在時代的大趨勢下,做出不同選擇,承受著各自的代價。對他們的遭遇,你有什麼看法呢?


子屠龍


在清朝,所謂封疆大吏只能是總督,大多數時間裡,清朝常設八大總督,分別是直隸、兩江、湖廣、兩廣、閩浙、四川、陝甘、雲貴總督,後期加設黑龍江總督,是為題目中的九位封疆大吏。

九位總督,在辛亥革命前後,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走出了不一樣的人生軌跡,有的為清廷盡忠報“國”、捨身取義;有的順應時勢,在民國也混個風生水起;有的不甘淪落,再舉刀戈;有的晚節不保,投靠了異國侵略者;有的淡泊明志,相忘於江湖。

逐一介紹。

末代直隸總督:陳夔龍(張鎮芳)

直隸總督管轄直隸省(現今的河北),治保定,屬於天子腳下,在九大總督中的地位最高,清朝歷史上共產生了59位(66任),末代直隸總督名義上是張鎮芳,但他僅僅當了十天,宣統帝就宣佈遜位,這十天的清廷已是人心惶惶,所以張鎮芳的直隸總督其實是有名無實。

張鎮芳是袁世凱嫂子的弟弟,在袁世凱當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時候才飛黃騰達,有了這層裙帶關係,民國肇始後,袁世凱大總統任命他當了河南都督兼民政長,在位期間,張鎮芳捕殺河南革命黨人,犯了眾怒,被袁世凱撤職。

之後,張鎮芳又去主持官商合股的鹽業銀行,張勳復辟期間,他鞍前馬後的追隨張勳,被封為為議政大臣兼度支部尚書,也因為參與復辟,被判了刑,花了大錢才贖身成功,餘生從事金融業,1933年病亡。

張鎮芳在歷史上的存在感不多,但他有一個侄子(後來過繼給他做養子)——“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卻是有名的鑑賞家,張伯駒在建國後曾經捐贈給故宮大量珍貴的個人收藏品。

比起有名無實的張鎮芳,在直隸總督位置上做了兩年多的陳夔龍才是真正的末代直隸總督。

陳夔龍的幹老丈人是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的慶親王奕劻,他於宣統元年十月由湖廣總督改任直隸總督,做了兩年多後病休。雖然他的夫人認了奕劻當乾爹,但陳夔龍對奕劻倚重袁世凱很不以為然,反倒很看不起袁世凱。辛亥革命後,他恥於與“竊國大盜”袁世凱為伍,拒絕了袁世凱讓他進入民國政府的好意,退隱江湖,在家安享清福。

陳夔龍餘生以懷念故清、難忘皇家恩典而聞名,到1948年才以91歲高齡在上海去世,差一點活到新中國建立。

末代兩江總督:張人駿(張勳)

清代的兩江總督管轄的地區包括今天的安徽、江蘇、上海和江西,在當時這幾個省份是中國最為富庶的地區。與末代直隸總督的經歷接近,張勳一直到了辛亥革命爆發,革命黨人攻陷江寧,末代兩江總督張人駿不得不逃亡後,才以江南提督、江蘇巡撫身份兼署兩江總督和南洋大臣,一共幹了沒幾天,同樣是有名無實的戰時臨時總督。所以,張人駿才是真正的末代兩江總督。

張人駿在1909年,由兩廣總督改任兩江總督,他所做出的最值得人們拍手稱頌的事蹟,恰是發生在兩廣總督任期內。

張人駿是清政府的末代封疆大吏中,最有海權意識的一位。他在職期間的1907年,在中國南海發生了日本侵佔東沙群島的事件,張人駿頂住了壓力,堅決與日本領事交涉,收回了東沙群島的主權。

1909年,張人駿調集軍艦,帶領大批軍政要員,前往西沙群島親自測繪,每到一處島嶼,便勒石命名,鳴炮升旗,重申中國對該島嶼擁有主權,各國紛紛因此承認了清政府對西沙群島的主權。

張人駿對南海島嶼的前瞻性的經營,也被民國政府傳承併發揚。

張人駿在擔任兩江總督期間,爆發了辛亥革命,在革命黨人攻陷江寧之際,坐船出逃到上海,後來先後移居至青島和天津。拒絕了張勳復辟時對他的拉攏,餘生以詩文娛老,未再復出,1927年,在天津以82歲高齡去世。

張勳的事蹟比較被大眾熟知,他在辛亥革命後,堅決與革命黨人對著幹,即便是清帝遜位後,自己所部新軍也不肯剪掉寶貴的大辮子,人稱辮帥。1917年,藉著府院相爭的好機會,率領辮子軍來到京城,說服小遜帝玩了一票“復辟”醜聞,終於被歷史的車輪所碾碎。

復辟失敗的張勳又多活了六年,大部分時間都躲在天津租界裡,拒絕了北洋好友們三番五次請他復出的好意,以“大清股肱之臣”自居,終生未剪辮子。

末代湖廣總督:瑞澂

瑞澂其人,必將因武昌首義永載於歷史。對於清政府來說,瑞澂在武昌首義中,純屬豬表現,對於革命黨人來說,瑞澂所為,則是神助攻,沒有瑞澂關鍵時刻連出昏招,辛亥革命可沒那麼容易成功。

瑞澂,正黃旗人,出自名門,系大學士琦善之孫,黑龍江將軍恭鏜之子。1910年,出任湖廣總督,1911年5月,他向清廷提出修建川漢鐵路,被任命為總辦,積極推行“鐵路國有”政策,直接促成了後來的保路運動。

時間來到1911年10月9日,武漢革命黨人秘密據點不幸被巡捕破獲,黨人名冊被沒收,瑞澂得到了這份名單後,採取全力搜捕黨人的策略,次日晨,殺害彭楚藩、劉復基、楊宏勝“武昌首義三烈士”。新軍中流傳,瑞澂準備把黨人全部揪出來處理掉,一時傳言,喧囂塵上,當天傍晚,便爆發了劃時代的武昌首義,成為壓垮清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再聯想到保路運動也是由瑞澂引發而起,沒有保路運動,湖北軍隊就可不能被調往四川鎮壓,新軍中的黨人起義就不可能輕易成功,辛亥革命成功的雙響炮,全部系由瑞澂一人點燃,對於初生的民國來說,瑞澂實是“居功至偉”的代表人物。

武昌首義後,瑞澂繼續他的神仙表現,在革命黨人進攻總督衙門之前,就不管不顧地迅速逃命。

武昌首義當天上午,瑞澂還向清廷報告,他成功粉碎了一次潛在的兵變,清廷回電,予以嘉獎,武昌首義次日,清廷降旨,瑞澂革職,命令他戴罪立功,電報還沒收到的時候,民軍已經攻下了漢陽和夏口,瑞澂乘著兵艦逃跑了。

清廷在震怒之下,派末代兩江總督張人駿捉拿瑞澂,可惜瑞澂已經跑到“解放區”上海,鞭長莫及。

瑞澂於1912年,死於上海。

末代兩廣總督:張鳴岐

1909年,張人駿由兩廣總督改任兩江總督,兩廣總督出現空缺,先是由袁樹勳代理一年多,後來又由廣州將軍增祺兼署了幾個月,到了1911年4月,張鳴岐靠著行賄慶親王奕劻,得到了這個封疆大吏的位置。

張鳴岐剛一上任,就遇到了嚴峻考驗,革命黨人舉行了黃花崗起義,被張鳴岐與水師提督李準迅速撲殺,林覺民等革命者被張鳴岐下令殺害。

武昌起義爆發後,各省府督均惶惶不可終日,身處華南一隅的末代兩廣總督張鳴岐因為曾與黨人結過大梁子,眼見長江流域的各省都宣佈獨立,兩廣儼然成為被隔離的孤島,自然也驚恐異常。

本地革命黨人蠢蠢欲動,張鳴岐眼見大勢已去,遂於11月5日宣佈廣東獨立。本地士紳推舉他本人當臨時都督。張鳴岐情知被黨人不容,不敢接任,旋即逃亡香港和日本。

北洋政府期間,張鳴岐倒是給足袁世凱面子,復出任職,在袁世凱稱帝的過程中,也發揮了積極的“勸進”作用,沒想到卻押錯了寶。

護國戰爭爆發後,心灰意冷的張鳴岐脫離政界,到上海租界隱居。 在抗戰期間,張鳴岐晚節不保,又出山擔任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官職,一直到1945年3月,還跟大漢奸王揖唐、 殷汝耕等在法會上祈祝“大東亞戰爭必勝”。同年9月15日,病死於天津,僥倖逃離了戰犯的處罰。

末代閩浙總督:松壽

松壽者,滿洲正白旗人也,為官廉潔、不求名利,是清政府內部難得的清正官僚,1907年,出任閩浙總督。

武昌起義爆發後,福建的鄰省江西、浙江、廣東先後宣佈獨立,福建本地革命黨人彭壽松也做通了新軍工作,準備起義,福建本省的諮議局議員勸告總督松壽順應潮流,松壽堅拒。

在革命黨人發動的起義中,松壽組織旗兵進行了殊死抵抗,鏖戰一晚,初戰得利,但很快就遭到了新軍優勢兵力猛攻,旗兵潰退,松壽看到大勢已去,選擇了吞金自殺。

站在滿洲貴胄的立場上,松壽可謂是為清廷殉節的忠臣,算的上一位鐵骨錚錚的人物。

末代四川總督:趙爾豐

趙爾豐是盛京將軍趙爾巽的弟弟,1911年4月,哥倆同時接任東三省總督和四川總督,他倆雙雙成為兩地末代總督。

1908年,趙爾豐擔任駐藏大臣兼邊務大臣,其時兄長趙爾巽擔任四川總督,趙爾豐在西康藏區實行改革,改土歸流,加強清政府對藏區的控制,西藏噶廈生怕趙爾豐繼續收緊繩索,妄圖調集藏兵武力阻止趙爾豐入藏。次年,趙爾豐打垮藏軍,進入西藏,達賴喇嘛逃到了印度。

1911年4月,趙爾豐接任四川總督,前文說了,末代湖廣總督瑞澂引發了保路運動,但責任卻要剛剛接任四川總督的趙爾豐來扛,趙爾豐一面開導群眾,一面向清廷請示,意欲和緩處理,不建議直接鎮壓。

清政府卻下令趙爾豐必須鎮壓如火如荼的四川保路運動,不得已之下,趙爾豐只好執行,但手下的川軍的執行效果卻大打折扣,武昌起義後,清廷免去了他四川總督一職,保留了邊務大臣職務。

武昌起義爆發後次月,成都宣佈成立大漢四川軍政府,不料後來卻發生了軍隊譁變事件,軍政府懷疑是趙爾豐背後搗鬼,隨即捉拿趙爾豐並殺死了他,據稱趙爾豐死前,曾經罵不絕口。

末代東三省總督:趙爾巽

東三省總督本來設置的就很晚,直到1907年才設立,1911年4月,趙爾巽出任第三任也是最後一任東三省總督,其實,趙爾巽本人就出身於東北,之前做盛京將軍期間,將東北地區的財政工作經營的相當不錯。

當上末代東三省總督後不久,辛亥革命爆發,趙爾巽組織了“保安會”,率領張作霖保證了東三省的穩定局面,趙爾巽本人雖然跟袁世凱聯繫密切,但內心深處忠於清王朝,鎮壓革命黨人,迅速剿殺了劉建封在安圖成立的“大同共和國”,一直到清帝遜位後,趙爾巽仍然保持著對革命黨人的高壓態勢。

民國建立後,趙爾巽因得罪革命黨人太多被解職,他來到青島寓居,置辦了大量房地產,用於買賣出租,儼然成為當時青島首富。

1914年,趙爾巽接受袁世凱的任命,出任清史館館長,組織各路專家學者、清廷遺老編纂《清史稿》,歷時十三年才編纂完畢,趙爾巽於當年(1927年)以83歲高齡在北京病逝。

在北洋政府段祺瑞執政期間,趙爾巽先後出任善後會議議長和臨時參議院議長職務。

末代陝甘總督:長庚

長庚之名,最出名的時候是他在當伊犁將軍之時,他在西北經營三四十年,面對沙俄入侵,他幾番收復伊犁失地,力保西北邊陲疆土,這一點上還是有些功勞的。

1909年6月,原陝甘總督多羅特·升允因反對“立憲”,誓死捍衛清廷實權統治,被清廷當做反對改革的典型,揮淚斬馬謖,予以免職處理,長庚被調任陝甘總督一職。

武昌首義爆發後,陝西與湖南並列第一響應,長庚獨木難支,大力舉薦升允復出擔任陝西巡撫,全力鎮壓起義民軍,從此刻起,升允開始搶鏡,長庚幾乎消失了存在感。

升允逃到甘肅,帶領清軍展開反攻,殺入陝西,在南北合議期間,升允堅決反對和談,清帝退位後的第二天,革命軍代表前來談判,升允竟然喪心病狂的把談判代表雷恆焱割耳削鼻挖心處死,對手下隱瞞消息,繼續大舉進攻民軍。

怎奈手下慢慢得知了消息,再加上其它清軍勢力紛紛反正,袁世凱三令五申讓他停止作戰,升允也知道大勢已去,這才悻悻退兵。退兵之後,他還異想天開的向袁世凱發報,請求給他陝西都督的位置,沒把袁世凱氣樂了。

回到甘肅後,升允沒想到的是,甘肅也宣佈共和,這就堵死了他和長庚設計的把小皇帝迎到西北繼續抗戰的所有努力,痛哭之後,升允經西伯利亞逃亡日本,餘生奉獻給了復辟清王朝的運動中,歷經多年努力,數次功敗垂成,升允於1931年死於天津租界。

長庚在清帝遜位後,沒敢像升允表現的那樣鐵血,他識時務地選擇了掛印而去,1915年去世。

末代雲貴總督:李經羲

李經羲是李鴻章的親侄子,於1909年升任雲貴總督,能力如何權且不論,李經羲與他叔父一樣,都是洞察時局的明白人,知道早晚要面對大清完了的這一天,因此對雲南省內的革命黨人比較客氣。他與蔡鍔有師生之誼,在辛亥革命後,蔡鍔將軍也沒有為難末代總督李大人,而是將他禮送出境。

李家本來也是北洋一系的創始人,北洋政府當然對李經羲很客氣,他後來在北洋政府中先後出任政治會議議長、參政院參政、審計院院長等職位。

1917年張勳復辟之前,李經羲本已答應黎元洪出任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可惜僅僅幹了七天,就被入京的張勳打斷了進程,李經羲倉皇南下,落了個民國任期最短的總理記錄。

李經羲死於1925年,他的後代中,除了一位著名外交家,那就是前駐美大使李道豫先生。


歷來現實


清朝九位封疆大吏即是清朝九大總督,總督是統轄一省或數省行政、經濟及軍事的最高行政長官,這九大總督分別是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雲貴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東三省總督和陝甘總督。


直隸總督

總管直隸(今天津,河北大部與河南、山東小部)的軍民政務,最後一任直隸總督是張鎮芳,他是袁世凱兄嫂之弟,宣統三年十二月署理直隸總督一職,但僅十餘天清朝就滅亡了,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委任張鎮芳為河南都督兼民政長,袁世凱死後支持張勳復辟,復辟失敗後被捕獲無期徒刑,後被其子以保外就醫為名從獄中救出,出獄後棄政從商,1933年因病去世,對了,他的兒子就是著名收藏鑑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張伯駒(其實張伯駒是張鎮芳哥哥的兒子,後被過繼給了張鎮芳),新中國成立後,張伯駒向政府捐獻了大批珍貴文物,是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

兩江總督

總管江蘇(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軍民政務,最後一任兩江總督是著名的辮子軍首領張勳,武昌起義後被清政府任命為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南洋大臣。清朝滅亡後被袁世凱派往徐州,任長江巡閱使,1917年北洋政府發生府院之爭,張勳以調停為名趁機率軍進入北京強制解散國會,擁立宣統發動復辟,但僅十餘天便被段祺瑞的討逆軍擊敗,張勳逃亡天津德國租借,後北洋政府對張勳等復辟分子實行特赦,從此張勳退出政界進入商界,1923年張勳在天津因病去世。




四川總督

總管四川省的軍民政務,最後一任四川總督是趙爾豐,最後一任東三省總督趙爾巽之弟,到任後四川發生了保路運動,趙爾豐不得已下令鎮壓,後造成“成都血案”,也因此川軍不願繼續鎮壓,於是清政府派湖北新軍入川,而湖北新軍也趁機發動武昌起義,趙爾豐因此被免去四川總督職務,1911年12月被四川軍政府軍政部長尹昌衡所殺。

閩浙總督

總管福建、浙江、臺灣三省軍民政務,最後一任閩浙總督是松壽,武昌起義爆發後,福建革命黨人彭壽松在福建發動起義,松壽率部誓死抵抗,後兵敗吞金自殺。


雲貴總督

總管雲南、貴州兩省的軍民政務,最後一任雲貴總督是李經羲(李鴻章之侄),李經羲總督雲貴時大力發展雲南講武堂,朱德元帥就是他破格錄取的,而蔡鍔也曾受到李經羲的資助,後來蔡鍔在雲南起義,李經羲誓死不降革命軍,於是蔡鍔便護送他離開雲南,後出任袁世凱北洋政府,袁世凱逝世後避居天津,1925年9月18日在上海病逝。


湖廣總督

總管湖北和湖南的軍民政務,最後一任湖廣總督是三造共和的段祺瑞,號稱“北洋之虎”,皖系軍閥首領。武昌起義後,袁世凱急令段祺瑞為第一軍統領兼湖廣總督,後段祺瑞因反對袁世凱稱帝而被迫卸去職務,曾四次出任北洋政府總理,1926年被馮玉祥驅逐下臺,從此隱居天津日租界,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拒絕與日本人來往並移居上海,1936年因病去世。

兩廣總督

總管廣東和廣西兩省的軍民政務,最後一任兩廣總督是張鳴岐,1910年因賄賂慶親王奕劻而升任兩廣總督兼廣州將軍,在任期間堅決擁護帝制,1911年親自指揮鎮壓黃花崗起義,後擁護袁世凱稱帝,袁世凱死後逃亡天津,九一八事變後勾結日本特務,抗日戰爭爆發後淪為漢奸,日本投降後不久在天津去世。

東山省總督

總管奉天(遼寧)、吉林和黑龍江三省的軍民政務,東三省總督是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新設置的官職,所以這一職務在歷史上一共只有三人擔任過,而最後一任東三省總督是趙爾巽,最後一任四川總督趙爾豐之兄,武昌起義時鎮壓東三省革命黨,清帝退位後趙爾巽隱居青島,1914年受袁世凱之聘,出任清史館館長,主持編纂《清史稿》,1927年因病去世。




陝甘總督

總管陝西、甘肅和伊犁三省的軍民政務,最後一任陝甘總督說起來比較複雜,宣統元年(1909年)陝甘總督升允因反對立憲而被革職,繼任者是長庚,武昌起義爆發後,升允再次被起用,督辦的陝甘軍務,但此時陝甘總督之職還是長庚,清帝遜位後長庚將總督大印交給趙惟熙便離去了。那麼這麼來看的話陝甘總督的最後一任總督應該是長庚,長庚於1914年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