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分享”之前,一定先教孩子保护自己的东西,否则你会后悔

孩子在5岁左右开始喜欢和他人分享物品,这是一种成长的规律。但在5岁之前,孩子的物品应归他自己所有,不要强迫他放弃自己的东西。但我们的许多家庭、许多学校都强制孩子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别人,这可能是我们民族的好传统之一,但它不适用于5岁之前的孩子。

教孩子“分享”之前,一定先教孩子保护自己的东西,否则你会后悔

今天带四岁半的儿子回村里过年,回到村里以后,没有他认识的小朋友,一个人觉得无聊,我就让他拿上玩具去结交新朋友。可是没多久就听到儿子的哭声,赶紧跑出去,看到一个六岁左右的男孩紧紧抱着儿子的玩具,在两个孩子的脚下还有一个玩具!男孩父亲也在。看我来了,男孩父亲就对我说,我儿子喜欢你儿子玩具,我拿一个同等价值的东西跟你孩子换,可你孩子不同意!儿子流着眼泪看着我,着急的对我说,爸爸,我的玩具是我这学期在幼儿园表现好,你奖励给我的,我不要跟他换。这是我的,他说玩一会就给我,可他玩了很久,也不给我,我讨厌他!听了儿子的话。我还没说话,男孩家长拉起男孩的手,嘴里说句,不就一个破玩具吗,咱不要他的,走,爸爸给你买个更好的!

教孩子“分享”之前,一定先教孩子保护自己的东西,否则你会后悔

我听完也没理那对父子,抱起儿子边走边说:儿子你做的对,首先你要学会保护自己的东西。其次你在跟别人分享玩具,如果你和小朋友都喜欢对方的玩具,你们双方可以交换玩具。最后如果有一方不愿意交换,那就放弃交换,你可以跟小朋友商量,约定一个归还的时间!千万不敢向刚才那对父子学习,他们那种做法特别让人讨厌。而且也不值得交往!儿子看着我,点了点头!

孩子是通过物来交往的,或者说孩子是通过消费物物来发展的。这就牵扯到了物品的所有权问题。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给不给别人自己有决定权;拿别人的东西要征得别人的同意,这是儿童交往的主要原则。其实孩子是愿意让伙伴分享玩具的。

教孩子“分享”之前,一定先教孩子保护自己的东西,否则你会后悔

几年前看一家电视台播放的少儿节目。屏幕上,一圈三、四岁的孩子围坐在主持人周围,主持人问孩子们:“你可以把你的衣服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吗?”连续问了几个孩子,无一人愿意,最后一个孩子双手抱紧自己身上的衣服哭着说:“我不给,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这一哭,所有的孩子都哭了起来,采访无法继续下去:镜头一转,主持人总结说:“看我们的独生子女;多么自私!”强制让儿童把自己的东西和别人分享,会让他产生这样的想法:我的东西被强制性地分给了别人,我也可以强行得到别人的的东西。分享变成了交换,或者是占有。

教孩子“分享”之前,一定先教孩子保护自己的东西,否则你会后悔

家长和学校应该给孩子们提供分享的机会,有的孩子正处于“我的”占有敏感期,他要靠拥有自己的东西将“我”与“他人”区分开来。如果强制这个时期的儿童分享他的东西,会给他造成巨大的恐惧感和危机感。孩子到了四、五岁时必然会愿意分享,因为他的心理已经发展到了另一个层面。六、七岁时,孩子才开始真正体会分享的乐趣,这时分享变成了一种快乐和良好的品质。赠送、交换也是儿童交往和得到物品的方法,平时要给儿童一些玩具、食品,使他们拥有赠送和交换的条件。

我把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身心健康记录下来,供大家参考,有不对或者写的不好的地方,欢迎大家在评论处留言!如果大家喜欢就请点赞关注吧,每天都会持续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