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為何成為明朝最初的首都?

就到了撒酒瘋副將是


南京即金陵地形險要,北有長江天塹,自古“金陵龍盤虎踞,帝王之都”,三國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五代十國的南唐都曾以此地為都城。1356年,朱元璋攻取金陵後,改稱應天府。隨著朱元璋的勢力不斷增強,急需一個根據地建都,以便聚集人氣奪取天下。環顧天下局勢,北方大部分地區還在元朝的統治之下,南方還未徹底平定,建都南方的某一座城市更加現實。朱元璋考慮再三,並徵求群臣的意見,甚至曾考慮衣錦還鄉,定都濠州即老家鳳陽,考慮到劉基等人堅決反對,加上擔心淮西軍事集團在濠州勢力過大,最終擱置定都濠州。思來想去,短期內唯有南京比較合適。

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在即位詔書中稱應天為京師。 然而,此時朱元璋並不滿意應天,所以沒有正式將應天確立為國都,其原因在於:一是歷史上以應天為國都的朝代都氣數很短;二是應天位於江左,其城防有隱患,敵方從長江順流而下,可以直達城下,當年東晉王敦起兵就是這般操作。後來 朱元璋派兵攻取汴梁(今河南開封)後,有人建議定都汴梁。朱元璋非常重視,親自前往汴梁進行實地考察。他認為汴梁雖然位置適中,但是無險可守,四面受敵,北宋覆滅的重要原因就在於汴梁處於四戰之地,地形還不如南京。不過,朱元璋考慮到汴梁是宋朝的舊都,當時西北未定,需要將汴梁作為運送糧草和補充兵力的基地,於是借鑑古代南北二京制度,以應天為南京,汴梁為北京。南京的名稱便從這個時候開始使用。


滄海拾遺錄


明初定都南京可謂形勢所迫,雖然南京是朱元璋創業之初核心根據地所在,也是其稱吳王開府之地,但作為雄才大略的建立全國性政權的朱元璋來說並不是理想的建都之地,從明朝建國之形成了南京(應天)、北京(開封)和中都(鳳陽)並存的情況,可見一斑。


平定江南在防守和進攻陳友諒的過程中,朱元璋明顯感覺到南京(應天府)地理位置的劣勢,陳友諒佔據江西湖北等地,處於長江的中上游,南京位於長江的中下游,相當於山上和山谷,都是“仰”,防守和進攻都處於不利的位置。同時南京偏居東南,不利於對北方各地的統治。



考慮建都之時,朱元璋內心是複雜的。作為紅巾軍的一支,當時打著都是“宋”的旗號,同為漢人朱元璋對於宋的經濟文化也十分憧憬,所以也考慮過開封為京師。作為從濠州鍾離(鳳陽)又出來的帝王,周邊開國功臣也大都出自這裡,這種鄉土意識和衣錦還鄉的思想也讓其以想以鳳陽為京師。當然一直以同為布衣出身稱帝的劉邦為師傅的朱元璋,在其平定西北後也考慮過以西安關中為都。

雖然歷史上從三國的吳國、晉朝(西晉東晉合稱晉朝)、南北朝的宋、齊、梁、陳合稱六朝都定都在南京,但大都非統一和國運比較長的王朝。無論從歷史和風水上來說,朱元璋都有所顧忌的。


即使有以上種種因素和考量,但在一統江南,北伐順利的情況下,需要建立統一正統漢人王朝,在1368年急需建國建立都城。開封經歷長期戰亂,建都,不妥。西安關中,戰爭前線,不穩。鳳陽,小地方,待建設。只有南京經過多年經略,各方面條件成熟,在當時的情形下是最好的選擇。


HKL76


對於明朝初建都南京,是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所決定。古代選都城,都必須從軍事、政治、經濟以及風水幾大方面考慮。

從軍事方面來說

所選都城必須有足夠的自然條件保護都城,在古代山、河是純天然的防禦設施。在受到敵人進攻時,都城要能固若金湯,阻止敵人的進攻,能夠長時間堅守等待外援。敵人進攻時能快速便捷的調動軍隊支援首都,都城附近必須有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


從政治方面說

都城選址必須在一個政治基礎好的地方,也就是必須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建都,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建都,才最有安全感,才能發展壯大屬於自己或明或暗的保護力量。發令施政才能快速暢通的散發出去。



從經濟方面來說

一個王朝的都城,就是到時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政治中心、軍事中心、文化中心。只有財力雄厚地方富庶的地方才能支撐一個都城的生存和發展。

從風水方面來說

中國每個朝代都講究龍脈一說,選都城必須選龍脈上,要能在聚王氣的地方建都城才能保證王朝長治久安。其實,古人所說的風水說白了也是綜合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的考慮,作為這幾個方面的總結。


說到這裡我們分析一下南京為什麼會成為明初的首都?

對於明朝的威脅是來自北方的少數民族,而南方威脅很小,南京緊挨長江,長江劃分中國南北,可以作為一個天然的防禦設施,防禦北方少數民族,還有鐘山龍,石頭虎期的險要形勢,所以南京安全形勢,對於明朝來說相當不錯。南京位於長江沿岸,交通便利,調動軍隊快捷。這就減少了定都西北的一個大問題—漕運問題。

明朝是一個從南方打到北方建立的王朝,在南方有較好的群眾基礎,相對於剛攻下的北京,朱元璋在南方的影響力要大的多。而且,當時江南的科舉進士冠絕天下,很多有政治影響力的政治人物都出自江南,全國的政治也被這些地方的家族主宰。自北宋開始,全國經濟南移,形成南盛北衰的經濟形勢,南方一帶物產豐盛,地方富庶,在南京建都有較好的經濟基礎。



從朱元璋角度來說,他是一個家鄉情結較為重的皇帝,從他想建都鳳陽來看,他不想離家鄉太遠。由於開國初期,人民需要休養生息,不能太大的勞民傷財,最終放棄建都鳳陽,綜合各方面因素選擇建都南京。


青史照人


我是書蓉,歡迎閱讀。

首先,對於題主的提問,個人覺得題主可能隱含一個意思就是:南京並未成為過一個統一全國的王朝的都城,從而會疑問明朝為什麼會將都城設置在南京。

要知道南京可是六朝古都,離我們最近的民國汪精衛也是將南京作為首府。

在南京設為首都的大約有:三國時吳國,兩晉時東晉,南北朝時期南宋,五代十國時南唐,明初時期明朝,清末時太平天國等等。

簡要政治經濟因素

簡要說說政治因素和經濟因素:

在中國封建時代,國家施行君主專制制度,皇帝居住宮中,中央政府文武大臣朝堂議事,比較集中,則註定了上傳下達不會很通暢,再加上封建社會的社會生產力低下,國家往往只能管轄國家中心的地區,物產富饒的地區。而邊緣地區,貧窮地區幾乎不能有效的掌控,設置的政府機構也是形同虛設,日益坐大後或成反向力量,所謂天高皇帝遠。所以,除了地理軍事因素外,具有戰略價值、兵家必爭之地除外,首都往往建立在政權的政治基本盤區域。

朱元璋個人

朱元璋是從南向北打天下的,統治的地盤基本上是在南方,自然要在南方建立政治中心,統籌整合經濟和軍事力量。而對於朱元璋個人,據說朱元璋甚至考慮過在鳳陽建都,足見朱元璋在是皇帝之前也是個正常人,是正常人那麼衣錦還鄉便是人之常情。

地理環境

在朱元璋打天下前,元朝、宋朝和少數民族在北方動不動就開戰,北京部分還被少數民族控制。朱元璋好不容易打下了自己的地盤,直接定都在北京,豈不是將國之中心直接亮明在北方的眼皮子低下?

如果朱元璋贏得天下後,依然手握重器,有足夠的軍事力量,我想他會建都北京,但朱元璋剛得天下,不會冒這麼大的險,需要休整。

辛辛苦苦一輩子,得來的江山,是要傳萬世的,他不會如此冒險。


書蓉醬


一個朝代都城的選定,是比當今一個家庭買房子選地段還重要的事。朱元璋定都南京肯定是出於多方面考慮的。我認為可以從地理因素、戰略角度、歷史背景、文化淵源等幾個維度探析其原因。

在明朝初年,朱元璋實際上設立了三個都城,其中南京是他的主要根據地,是日常的行政中心,同時還有大梁也就是現在的開封作為“北京”,畢竟開封是上一個漢族政權宋朝故都,而且可以作為對元作戰的戰略樞紐,還有一個都城就是他的老家“中都”鳳陽。

回到我們的問題,朱元璋之所以選擇南京的原因是複雜的多方面的。

從地理角度上看,南京虎踞龍盤、瀕臨長江。而長江中下游平原經過東晉以來的經營,農業經濟已經發展到了相當水平,人口也已經非常密集。建都在南京的話從蘇湖等地收上來的皇糧很方便就運到了南京,比建都於北京、西安等地運輸成本要低得多。

從戰略角度上看,南京是朱元璋的龍興之地,換句話說就是他的老巢,當時剛剛推翻了蒙古人的元朝政權,他們跑到了北方的草原和荒漠裡,還是存在一定軍事力量的,如果建都在北方容易受到他們的侵擾,而在南京的話就不會有這種憂患。

從歷史角度來看,南京在東晉、南朝已經做過很多年的首都,有前人的經營基礎,同時又是朱元璋抗元起義時的重要根據地,是足以擔當首都重任的。

在文化上,朱元璋身為安徽人,老家離南京比較近,有文化上的親近感。這種感覺當然不是他獨有的,在明初的官僚和將領集團中,江淮人士以及浙江人士比例很大,他們對南京的風土人情、自然條件是非常熟悉的,當然會覺得比跑到北方冬天那麼冷、氣候又幹燥的地方去建都要好得多。

當然這些回答只是本人猜測,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方家指正。





高級而有趣


明朝素來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說法,大明作為漢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為了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解決千百年來北方的邊患困擾,也為了防止北方元朝的復辟,從南京遷都北京,這是出於整體的戰略環境考慮。

至於為什麼明初,並沒有定都北京,而是選擇在南京,主要是出於以下幾點考慮,1,朱元璋的崛起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唯一一次南方勝過北方,南方勝出以後,自然選擇南方的都城。2,朱元璋自己本身在蘇浙一帶起家,軍事基礎和群眾基礎都在這一帶,選擇南京基礎比較好。3,就是南宋以來,南方的經濟得到了很大開發,特別是南宋時期,歷史上第一次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雖然經過元朝的破壞,但是江南的經濟已經得到了很大的開發,而北方的戰亂時間比南方長,南方的總體經濟情況和恢復能力比北方好。

所以定都南京也是情理之中。但是中國古代政治環境的最大問題,北方邊患,到明朝,還沒有解決,所以遷都北京,也是歷史的必然結果,不是朱棣的個人愛好和個人決定。



只讀帖不評論


在明朝之前,各大一統王朝無一例外的選擇了關中或者是中原地區。朱元璋定都南京是他不想定都中原或者是關中嗎,當然不是。

1.大明開國不久,百廢待興,總而言之是沒錢。朱元璋在開國前一年曾說:“予親歷田野,見人民凋敝,土地荒蕪,失業者多,蓋因久困兵革,生息未遂。”貧苦百姓出身的朱元璋體恤百姓當然不會去做勞民傷財的事了。

2.從攻佔集慶到建立大明,朱元璋在南京前後待了12年,這是他的龍興之地,是他打下天下的大本營,這片地方見證了他的豐功偉績和他的艱辛。

3.開國功臣的反對,他們大多來自淮西鄉下,故土難離。考慮遷都時,大臣反對聲一片。

4.受到當時讀書人的影響。儒士馮國給朱元璋說過:"金陵虎踞龍盤,帝王之都,先拔之以為根本。然後四出征伐.……天下可足定也。"後來陶安等人又多次強調定都南京的重要性,"金陵,古帝王之都,龍盤虎踞,限以長江之險。若取而有有之,據其行,勝出兵以臨四方,則何向不克"。

總而言之,定都南京建立大一統帝國,朱元璋是第一人。




青冥竹林


朱元璋生於安徽,崛起於安徽,離其最近的古都就是南京,對於南京作為都城其一直不滿意,天下一統後讓朱標考察西安,準備遷都西安,但是朱標回來就死了,後來此事不了了之


大明太祖


朱元璋起於南方,而南方適合做首都的首推南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