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康乾盛世”是個笑話?中國歷史上還有比這更大的笑話嗎?

莫牧逸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就要確定什麼是盛世,換句話說就是盛世的標準問題。中國古代有兩個公認的盛世,一個是西漢前中期,另外一個是唐代的前中期。那麼綜合來看,這兩個時期有一些共同的特點。經濟上比較繁榮,政治安定,對外戰爭取得重大勝利,周邊環境趨於穩定。在文化上有重要的貢獻,對後世和周邊國家或地區影響深遠。那麼參照這些標準,康乾盛世,並不能說完全達不到,有些方面表現還是可以的。但總體來說,恰恰是在最後一條,也就是文化這個方面,康乾盛世顯示出了最大的短板。這一時期不能說沒有文化成果,但是和前兩個盛世比較起來,不在同一水準上。四庫全書的修訂,後世譭譽參半,很難說是一個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文化成果。而且四庫全書本身偏重於整理,原創性的貢獻是不足的。而且整個清代的文化,對於外部的影響非常小。就其本身來看,也沒有顯示出勃勃生機,而是顯得老氣凋零。

其次,和前兩個盛世相比,康乾盛世的提法,主要是當時人提出來的。自然使得很多人認為這是文人拍馬屁的舉動,不夠客觀。從實際情況來看,確實如此。民國時期排滿意識非常濃厚,康乾盛世的說法受到了很大的批判。解放以後相對客觀化,但依然有很多學者對康乾盛世持保留態度。時至今日就算是最推崇康乾盛世的學者也不得不承認,在這一時期,中國在很多方面已經落後於西方,就算要承認是甚事也不得不指出這種缺陷。總的來說,相比而言,康乾盛世的說法在史學界內的認同度並不高。

最後,康乾盛世確實是一個帶有溢美之詞的歷史名詞,但也不是完全沒有依據,就整個清代本身而言,這是它的一個高峰時期。但此類溢美之詞在多個王朝時代都有體現,只是因為清代離我們比較近,所以這種記憶相對深刻。說它是笑話,恐怕還真談不上。以一個類比來看的話,康乾盛世可以看作是中國古代傳統社會的落日餘暉。就像李商隱的詩所寫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康乾盛世在具體形態上來講,倒也不能說一無是處,還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的,但從最終的走向來看,始終是有嚴重缺憾的。


zyb38537240


我是方捲毛,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為什麼有人說康乾盛世是個笑話



在我小時候就聽說過康乾盛世,仔細研究之後卻看不出盛在哪裡!看到的卻是一個飢餓的盛世,貧窮的盛世,愚昧的盛世


先說說人口在短短几十年的時間內,大幅度增長了幾億人,你可能會覺得,盛世嘛,人口多點不是很正常嗎


其實不然,在康乾之前,是要收取人頭稅的,到了康乾的時候呢,不僅不需要人頭稅了,還按人頭給地,這乍一看不是挺為百姓謀福利的嗎,之前多一個人就要多交一份稅,現在多一個人就多一塊地,那官方統計人口的時候自然是越多越好。




還有經濟,康乾年間說經濟佔全球的三分之一


不過和宋朝那一點點領土佔了全球70%經濟比,康乾的經濟簡直就是個笑話,和明朝佔了全球工業產值2/3比,更是不知道低到哪裡去了。所以這個數據也只能和現在比比了。歷朝歷代沒有像清朝經濟如此差的。




乾隆年間來到“大清國” 的英國人馬戛爾尼記載說“遍地都是驚人的貧困!”、“我們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搶著吃”――這似乎與馬可波羅、利馬竇關於中國是一個人間天堂的記載大相徑庭。


那麼歷史上還有沒有比康乾盛世更大的笑話呢,不能說比它更大吧,不過也確實值得一提

焚書坑儒,想必提起這個詞,大家都很熟悉



歷史上用此事來表面秦始皇的殘忍霸道,焚書坑儒,顧名思義,就是焚燒書籍,坑殺儒士。

實際上呢,當時確實殺的有儒家弟子,但大部分都是江湖術士,其實就是小事被醜化放大的問題,目的呢就是醜化秦始皇,簡化說明,就統一說成儒士,至於燒書,據記載,秦始皇時期,書籍是屬於國有的,燒自家的東西還要找人罵名,也是很冤枉啊,有人說是破壞儒學文化,人家秦始皇那會想到怎麼多,最多隻是為了鞏固政權,各朝各代都有這種事情,憑什麼只針對秦始皇呢。


綜上所述,歷史上各個問題還需要我們後人一點一點的去了解,去慢慢的發現真相!


我是方小哥


前哥回答。

清朝自封的“康乾盛世”,不僅是笑話,而且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謊言,因為它根本就不存在。

顯然,清朝疆域遼闊,乾隆後期達到了 1300多萬平方公里,甚至超過了大唐帝國極盛時期的版圖。康乾時期也基本解決了困擾中國近兩千年的北方遊牧民族入侵問題,在清朝統治期間,曾經十分強大的蒙古始終未能對大清帝國構成實質性威脅。

但是,無數的事實可以證明,康乾時期既不是什麼盛世,也不是什麼社會的進步,而是中華文明的一次倒退。所謂的“康乾盛世”不過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謊言。

什麼樣的社會可以叫做盛世?

《後漢書·崔駰傳》中第一次提出盛世這個概念:“何天衢於盛世兮,超千載而垂績” 。能夠稱得上盛世的社會,必須同時具有經濟繁榮、思想活躍、文化昌盛、科技發達、軍事強大等顯著特徵。中國歷史上的“文景之治”、“開元盛世”、“開皇之治”、“永樂盛世”都符合這個標準。

那麼,所謂的“康乾盛世”能達到這個標準嗎?


所謂的“康乾盛世”經濟發展緩慢,是一個充滿了飢餓與貧困的時代


清初唐甄在康熙四十年這樣寫道:“清興五十餘年矣。四海之內,日益貧困,農空、工空、市空、仕空”。 有學者指出,所謂的康乾盛世,只不過是飢餓的盛世。乾隆統治晚期,底層人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貴族統治階層卻驕奢淫逸,醉生夢死,階級矛盾極其尖銳,各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國馬嘎爾尼率團訪問中國。外交官約翰·巴羅在《我看乾隆盛世》一書中,這樣描述他看到的中國: “他們(指清朝僱傭的為英國使團端茶倒水的老百姓)都如此消瘦,在他們中間,人們很難找到類似英國公民的啤酒肚或者英國農夫喜氣洋洋的臉……不管是在舟山還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裡,沒有看到任何人民豐衣足食、農村富饒繁榮的證明……房屋通常都是泥牆平房,茅草蓋頂……事實上,觸目所及無非是貧困落後的景象。”


所謂的“康乾盛世”, 對思想文化的禁錮與摧殘,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


清朝康乾時期的文字獄,超過了以往任何朝代。康熙二年(1662年),浙江人莊允誠因為刊印明朝大學士朱國禎的《明史》遺稿而被殺,牽連致死者七十餘人。乾隆十八年(1753年),浙江上虞人丁文彬被人揭發製造逆書,判車裂。江西生員劉震宇因所著《治平新策》中有“更易衣服制度”等語,判斬首。乾隆二十年(1755年),內閣學士胡中藻在《堅磨生詩抄》中寫了“一把心腸論濁清”、“一世無日月”,定為“誹謗朝廷罪”,被處斬。四川巡撫鄂昌為此詩唱和,賜自盡。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河南羅山縣在籍知縣查世柱因藏匿《明史輯要》,被處死。


說到“焚書坑儒”,大家都會想到秦始皇。其實中國歷史上焚書數量最多的,並不是秦始皇,而是乾隆帝。乾隆帝編纂《四庫全書》時,焚燬的圖書多達七十多萬部,和《四庫全書》收錄的書籍幾乎一樣多。凡是不利於清朝統治的圖書全部被銷燬,甚至連涉及契丹、蒙古、遼、金、元的文字都進行了篡改。


為了加強思想控制,康乾時期還對明朝檔案進行了有計劃、大規模地銷燬。黃道周、張煌言、袁繼鹹、錢肅樂、顧炎武、黃宗羲等人的著作,都被列為禁書。吳三桂“反滿檄文”、《揚州十日記》、《嘉定屠城記略》都被銷燬,直到二百多年後才在日本發現藏本,有關的珍貴記錄才得以重見天日。


魯迅說“單看雍正、乾隆兩朝對於中國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夠令人驚心動魄。全毀,抽毀,剜去之類也且不說,最陰險的是刪改了古書的內容。”吳晗也說:“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

乾隆帝在位期間,既是清朝極權統治的頂峰,也是中華帝國落後於世界的開始。同時期的西方世界,先後發生了英國工業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等重大歷史事件,西方文明首次超越了東方文明,開啟了用工業機器征服農業世界的大門。而此時的清朝帝王們仍然盲目自大,固步自封,繼續閉關鎖國,拒絕開放,從而將清朝和西方國家的差距越拉越大,直至陷入被列強爭相蹂躪的萬丈深淵。康乾時期對思想文化的禁錮與摧殘,使得中華民族傳承數千年的正直、仁義、進取、擔當等精神喪失殆盡,留下的只有麻木、懦弱、冷漠與屈服。


論疆域,論人口,論GDP,所謂的“康乾盛世”都超過了唐朝的“開元盛世”。但是,論胸襟,論氣度,論包容,清朝根本無法和唐朝相提並論。大唐帝國那種睥睨天下、澤被萬民的大氣與擔當,在清朝從來沒有出現過,也不可能會出現。


即使和臨近的明朝相比,所謂的“康乾盛世”也大為遜色。且不說它比不上明朝的“永樂盛世”,即使在明朝的中後期,思想界也湧現了一大批像王陽明、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這樣的大儒,科學界也出現了像徐光啟、宋應星這樣的人物,清朝的“康乾盛世”出現過哪些能與上述人物比肩的大家?有嗎?沒有。為什麼沒有?想想看,在一個因為一句詩就能讓大學士、巡撫腦袋搬家的社會里,戰戰兢兢地活著已經很不容易了,怎麼可能產生偉大的思想和先進的技術?


所以,像伽利略、牛頓這樣偉大的科學家,不可能出現在清代的中國;像文藝復興、工業革命這樣深刻的社會變革,也不可能出現在清代的中國。


結語


整個清朝尤其是康乾時期對中華文明的摧殘和毒害,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清朝自封的“康乾盛世”, 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謊言。


前哥說歷史


所謂盛世,應該是人民安居樂業,國家經濟繁榮,多年沒有戰爭,一派享和氣氛才對。

而縱觀康熙一朝,收復臺灣,平定三蕃,新疆準噶尓之亂,沙俄老毛子數次擾亂邊疆。從這些方面來說,似乎離盛世遠點。

和友友們分享一個乾隆年間的故事,相信能說明一切。

亁隆五十一年秋天,山東連年大旱,赤地千里,餓殍遍野。十室九空,十天半月不見煙火。某地一張姓人家,全家已經五天沒進一粒米,餓得兩眼冒金星,眼看生命垂危。萬般無奈,男主人叫來唯一的兒子,對兒子說:孩子,上你姑姑家去看看,能不能借點米,讓咱度過饑荒。兒子懷著一線希望,來到姑姑家。正趕上吃飯時間,只見鍋裡冒著熱氣,鍋底下還有火。兒子說明來意,姑姑苦笑一聲,說了句:好一個乾


隆五十一年,豆粒使線穿著賣,河裡的榨菜(浮萍)上了秤。羊肉包子吃一頓,管它建年(荒年)不建年。說完含淚把侄子趕出了家門。孩子一路哭著回到了家,把經過一說,父親當時大叫一聲:不好他們吃砒霜了。父親緊趕慢趕到了妹妹家,只見一家七口躺在地上,屍體早以僵硬。旁邊還死了兩隻皮包骨頭的耗子。這能叫盛世嗎?

至於說還有沒有比這更大的笑話,那我就不敢說了。此為個人觀點,不喜勿噴。歡迎友友關注討論。


老邢談情感


是的,的確有人還在誇耀“康乾盛世”,大量清宮劇,尤其是所謂的清朝正史劇,把大清國誇得比真正的強漢盛唐還猛千百倍似的,康熙若是復活,也會被這些劇給嚇倒。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文化界,存在一批數量相當巨大的滿清遺老遺少,他們現在混得極好,比咱們這些社會普羅大眾不知好多少。尤其是他們掌握了話語權,所以一部部清朝正史劇拍出來,一部部歌頌愛新覺羅皇帝的書寫出來,在當下社會有極大影響。

而從另一個方面來講,普羅大眾也總是會對比較近的歷史有濃厚興趣。中國朝代史,民國戲、清宮戲是最有大眾緣的,明朝戲就差一些,漢唐就更遜色了。當然,這也跟貴族老爺的愛好有關,譬如貴族喜歡秦朝,秦的戲也就特別多,而普羅大眾,也就跟著成了秦的粉絲(基本上,這些戲的真實度都是極低的,但大眾無所謂,對某些人而言:被騙也是甜蜜的)。

康乾盛世,正是遺老遺少編寫的小說和電視劇編造出來的一個彌天大謊。

且看所謂“康乾盛世”親歷者唐甄在康熙四十年的記載:“清興五十餘年矣。四海之內,日益貧困,農空、工空、市空、仕空”。

什麼叫四大皆空,清粉可以去查一下新華字典。

當然,一些傳教士以及屬國使臣,也會留下一些讚美大清國的文字。但是,你要明白,這些人是有求於大清的,他們必須給大清拍馬屁,現代人不能把這些馬屁文字當真。

同樣是外來的旁觀者,乾隆五十七年來中國的英國英特使馬戛爾尼,這是一個不需要拍大清馬屁的人,因為當時的英國,實際上已經遠遠超過大清。

事實是:當英國使團來到中國,馬上發現了觸目驚心的貧困。中國人一見使團丟掉一些死豬死雞,爭先恐後跳下海,去撈英國人的棄物。 接到使團的殘羹剩飯,對他們用過的茶葉,中國人總是貪婪地爭搶,都要千恩萬謝,然後煮水泡著喝。

同一時期的普通英國農戶,一年消費後可剩餘11鎊,約合33-44兩白銀。而一箇中等中國農戶一年全部收入不過32兩,而年支出為35兩,也就是說,辛苦一年,還要負債3兩,才能過活,根本沒有生產剩餘。 所以一旦遇到饑荒,普通人家會立刻破產,賣兒賣女十分普遍。

這,便是大清國的裡子——盛世的真相!

當然馬戛爾尼還是給乾隆送了不少禮物,譬如地球儀、自來火炮、西洋船模型、望遠鏡和英國最新的蒸汽機、棉紡機、織布機等等——這些都是工業革命的最新成果,倘若大清願意認真學習模仿,那麼中國可以提前太多年接觸到所謂工業化。

但大清很不屑,福康安說:“看亦可,不看亦可。這火器操作,諒來沒有什麼稀奇。”

於是馬戛爾尼作出了斷言:“自從北方或滿洲韃靼征服以來,至少在過去150年裡,(中國)沒有改善,沒有前進,或者更確切地說反而倒退了;當我們每天都在藝術和科學領域前進時,他們實際上正在變成半野蠻人”。

我認為這話是準確的。有良知的學者早就說過:現在對康乾盛世吹捧過頭,實際上你們熱衷的大清國還不如明朝。

最簡單的一個事實,中國古代有過許多偉大的發明,其中甚至影響了世界的進程,可是你們景仰的大清國兩百多年,中國有哪一項發明影響了世界?為什麼以往那麼聰明的中國人,到那時候變得不聰明瞭?

是八旗兵的屠刀,是文字獄,是大清國的辮子,斬斷了中國人的智慧!直到當下,這些辮子戲,居然還有這麼大影響?老實說,實在值得我們深思。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這個問題真的好有意思。有意思的一點在於國內現在拼命否認“康乾盛世”的存在,比如這個問題;但是國外漢學家卻傾向於認為康熙、雍正和乾隆帝時期中國無論從經濟、政治、軍事都處於世界前列,注意,是前列,不是第一。


這裡我簡單介紹一下西方漢學家對康熙、雍正以及乾隆這三代皇帝的正面評價。


美國耶魯大學歷史系教授,曾經擔任過美國曆史學會的主席的史景遷教授(JonathanD.Spence)對康熙帝的評價就非常高,他認為相比乾隆和雍正,康熙帝是一個很好,很有人情味的皇帝。


而且在史景遷教授的學術著作中他對康熙帝治理國家的評價非常高,認為康熙帝是一個因人而治,用人不疑,對待大臣體恤包容,不分滿漢的皇帝,並且他很瞭解民情,施政很有針對性。


總而言之吧,在史景遷教授看來,康熙帝是17世紀世界範圍內數一數二的帝王,比同時期歐洲不少君主都要優秀。


史景遷教授最愛談到的明末清初的人物是張岱,他認為張岱一開始是認為應該以不參加科舉考試的方式反對清朝,以此表達他和他的家族對明朝的忠誠;但是在清朝統治20年以後,張岱主動讓他的兒子和孫子們去參加科舉考試,並且中了舉人。張岱還宣稱人們需要變通,需要更加實際。


史景遷教授不太喜歡乾隆帝和雍正帝,但是他依然認為雍正帝“修訂了農業法,發展了農業,增加了農戶收入。他同時還是一個非常道德自律的人”


與史景遷教授不同,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歐立德教授對乾隆帝和他的帝國評價非常高。


哈佛大學漢學家宋怡明 Michael Szonyi(左)和歐立德 Mark Elliott(右)。可以看出兩位學者非常精通中國古代史,知道明朝崇紅,清朝尚黃。


歐立德教授幾乎完全推翻了中國對乾隆帝的各種批評,歐立德認為,乾隆的巡遊誠然有個人興趣的所在,但更多的是為了維護王朝的統治;而對於乾隆帝大興文字獄,歐立德教授也有自己獨到的看法,歐立德認為乾隆編纂《四庫全書》的初衷遠遠比這些要複雜得多。首先乾隆希望自己能夠在儒家聖人殿堂中佔有一席之地。“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每一個信奉儒學的人的終生追求,身為皇帝的乾隆也不能免俗。


最後,歐立德認為乾隆帝在世界範圍內是一個比路易十四更偉大的帝王,清朝在他的帶領下達到了極盛。


所以,從這個角度講,西方歷史學界並不認為“康乾盛世”是笑話,而且他們還頗為認可“康乾盛世”確實是清朝極盛狀態;因此,至少西方學術界並不認為“康乾盛世”是個笑話。。


蘭臺


康雍乾盛世怎麼是一個笑話呢?有兩項數據可以說明一切:人口由不足一億猛增到三億以上(除去自然死亡人口,沒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可能養活漢唐盛世都從未出現過的如此眾多的人口嗎);二是開疆拓土達到1320萬平方公里(我們今天的版圖面積還是全仰仗於清朝鼎盛時期的貢獻,這也是漢唐盛世未曾出現過的情況)。當然,康雍乾盛世遠遠不能跟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相比也是事實。但的確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太平盛世之一。


睿府旗人


在我眼裡“康乾盛世”就是一個天大的笑話。一個只有滿族人繁榮昌盛的時代,一個只有滿族人有權利的時代,能叫盛世嗎?

現在很多人認為滿清的康乾時代是一個盛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滿清的人口出現了極速的增長,甚至直接突破歷朝歷代中原王朝人口千萬的限制,至達4億,但是事實上滿清人口的增長百分之九十九的原因是因為明末時期引進的番薯、玉米等高產作物的推廣,這些作物的推行極大的緩解了古代百姓缺糧導致饑荒出現的窘境。可以說正是因為康乾時期人口的快速增長才讓人有一種康乾很富的感覺,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人口的快速增長只是因番薯等高產作物被大力推廣的關係。



當然滿清不能作為盛世的原因還有著很多,這裡我不能全部說明,但我可以挑出一些來說明此盛世並不能做為真正的盛世,而這些證據可能說即使是滿清的遺老遺少們也是不能反駁的,他們也是不能否認的。

其一、文字獄。滿清時期的文字獄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更是全世界極其罕見的文化恐怖制度。雖文字獄自古有之,但是清朝興起的文字獄卻是唯一對當時社會造成嚴重影響的,由於清朝實施了殘酷的文化專制,在清朝只有文人們在文字中稍微表露出對清的不滿,或滿清皇帝認為文字中有譏訕清的文字,即興大興冤獄,株連者不計其數,而這些人絕大部分都是因為滿清皇帝的捕風捉影而冤死的。而正是因為如此清朝實施如此嚴厲的文化專制,百姓的思想被徹底禁錮,科學文化的發展被徹底砍斷,百姓的思想開始變得日益腐朽,而整個中國發展也出現了大跨步的倒退。可以說清朝的文字獄對中國造成的傷害絕對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說是毀滅性的。



而這其中康乾時期的文字獄最為盛行8,比其他時期的滿清皇帝更為嚴重。康熙、雍正和乾隆這時期興起的文字獄是滿清時期最為嚴重的,滿清時期興起的200餘次文字獄,康乾三朝就佔了三分之二,其中康熙20餘次,雍正20餘次,乾隆更是多達130餘次。

比如康熙時期的“明史案”,因莊廷瓏發佈的《明史》有誹謗清朝的嫌疑,其被滿門抄斬,更甚者校書、刻書、賣書以及書中牽連人名者一律處死。雍正時期的“維民所止案”,因查嗣庭在鄉試中所出的維民所止題目,其“維止”二字有想取下雍正腦袋的嫌疑,遂被雍正以各種罪名滿門抄斬。再比如乾隆時期“胡中藻詩獄案”,因胡中藻在《堅磨生詩集》寫有多句誹謗清朝的嫌疑,比如“一把心腸論濁清”的濁清有說清朝是壞的意思,又如“南鬥送我南,北斗送我北”又離間滿漢的嫌疑,隨即乾隆將其滿門抄斬,胡本人更是被棄市。可以說以上只是一個例子,在康乾時期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你說這樣的康乾盛世能算盛世嗎?



其二、嚴格執行海禁。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所謂康乾盛世卻是“閉關鎖國”最為嚴格的時期,在這一時期沿海百姓敢擅自出海者嚴懲不貸,沿海地方官有禁海不力者輕者罷官,重者斬首,更甚者在雍正時期,五百石以上的船隻不允許製造,即使允許出海的商隊也不得攜帶任何武器,也不得從國外進口任何的武器,違者殺無赦。就是在這樣高壓下的統治下,曾經先進無比的造船業,領先西方百年的先進造船技術被徹底弄垮,並開始落後於西方,自至整個外海被西方艦隊所統治,中國也徹底陷入有海無防的局面,甚至最後出現瞭如同鴉片戰爭那樣的屈辱戰爭。



而海禁另外的危害就是徹底將中國變成了一個與世隔絕之地,此時的中國在滿清皇帝的統治下,在康熙、雍正和乾隆的統治下,還是在繼續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而西方卻是在奮發圖強,科技實力不斷增長,直至完全超過了中國。其實在那個時候,中國本有望繼續引導著世界的方向,但正是因為康雍乾三代帝王的閉關鎖國才最終導致了中國失去了最後一次與西方平等交流的機會,而這後果就是中國遭遇了長達百年的屈辱。造成如此的結果的,可以說滿清真的是“功不可沒”,康雍乾三代帝王更是“不可替代的大功臣”啊。



可以說所謂的康乾盛世是我聽到了最大的笑話,能夠與之比擬的恐怕就是乾隆自詡的“十全老人”了吧。乾隆的笑話我想無需多說,一個自詡十全的自戀皇帝,一個寫的詩可以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唐朝所有詩人寫的詩,但卻只有一首“一片兩片,三四五六七八片”被人所熟知的奇葩皇帝,一個喜歡在歷代名人所畫的畫亂蓋章的無聊皇帝,只能說乾隆皇帝生來就是一個大笑話。


澳古說歷史


一部《紅樓夢》一部康雍乾史。《紅樓夢》是打開康雍乾歷史的鑰匙。

曹雪芹生於康熙五十四年,去世於乾隆二十七年。可以說經歷了康雍乾三朝的一切政治風雲變幻。

曹雪芹用“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代表了皇權,貴戚,高官,皇商這個封建朝代的四大支柱。

不可否認,清朝入關以後,釆用“以漢治漢”策略獲得了巨大成功。政治經濟軍事也獲得很大發展,達到了封建王朝的頂峰。從人口到版圖,在中國歷史上也是少有的。

但是盛極必衰這個歷史週期率,清朝也難逃出來。

從《紅樓夢》中我們看到,皇帝的無能,大臣的貪婪,爪牙的兇狠,地主的殘忍,已到了窮兇極惡,山窮水盡地步。

可惜後半部看不到了,但從抄撿大觀圓及甄士隱的小榮枯,

還是看到了整個王朝的崩塌僅是時間問題。

因此說康雍乾盛世確實有過,但很快被這些不肖子孫掏空了,餘下的僅是一個空殼,一旦風吹草動,封建大廈傾刻間土崩瓦的。果然乾隆之後不出幾代,清朝就成為歷史了。我們不得不感謝曹雪芹給我們留下的這個鑰匙!


狼煙一九三一


我反而覺得,題目就是個笑話,我還真沒見過國內外研究清史的否定康乾盛世,而且我覺得提問者本身就是一個笑話。

盛世該如何定義?從歷史來看,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一個社會安定的時期,這段時期內生產力得以提高,經濟得到發展,老百姓文化水平得以提高。但是這充其量就是個治世的水平,並不符合盛世的標準。何為盛世?盛世的標準除了經濟繁榮、文化昌盛之外,還應該達到國家強盛的標準。當然,其中也包括國際影響力這一條。

如果以這個角度來衡量,不好意思,我沒發現康乾盛世有任何水分,用四個字來形容是貨真價實。畢竟國家強盛的標準最好的體現就是武功,武功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疆域。因為戰爭打的不僅僅是軍事,還包括經濟、政治,沒有一個牢固的國力作為支撐,你告訴我這麼大的疆域哪來的?天上掉下來的?
譚其驤先生在其文章《歷史上的中國和中國曆代疆域》當中已經做了很直白的闡述。

17世紀、18世紀清朝之所以能夠在這麼大的範圍之內完成統一,這決不是單純的由於那時的清朝在軍事上很強,在軍事上取得一系列的勝利所能夠做到的。單純的、一時軍事上的勝利和軍事征服要是沒有社會、經濟基礎來維持的話,統一是不能持久的。

為什麼清朝能做到開疆拓土?實際上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亂以及鄭氏軍閥之後,國內沒什麼大的動亂,老百姓得以休養生息而不必再顛沛流離,因此康熙抓住機會與民休息,並推出了不少提高生產力的政策。

比如,康熙廢除明朝的依附農制度,依附農也就是農奴,明朝經常有大戶人家典買奴僕用來從事農業生產,或者是老百姓為了逃避明朝高額賦稅選擇帶地投充到勳貴、士紳的名下。其後果就是明清之際的江南奴變,甚至波及到大量的省份。清朝一方面鎮壓了造反的農奴,一方面廢除依附農制度,令其改僕為佃。同時,康熙將明朝藩王的田產退還給百姓更重,並允許老百姓開墾已經拋荒的無主之地。以上措施極大的調動了老百姓的勞動積極性,甚至到了乾隆年間,面對巨大的人口壓力,乾隆也在鼓勵老百姓開墾土地,並規定新開墾的耕地永不升科。

當然,調動老百姓勞動積極性的政策並不止於此,比如攤丁入畝。中國幾千年的古典時期長期是農業社會,為了控制稅源、防止人口流動造成稅源損失,歷朝歷代都會通過徵收丁稅來控制人口流動。丁稅就是人頭稅,給老百姓造成了很沉重的經濟負擔,很多時候男丁經常被上報成女人來躲避丁稅。但是清朝放棄了徵收人頭稅,並把人頭稅稅額凍結、攤入田賦,也就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這表明清朝不再通過控制人口流動的方式來穩定稅源,老百姓可以自由遷徙。

此外,雍正朝推行的官紳一體納糧又是對稅收制度的改革。由於士農工商這一階級歧視的思想,士紳、勳貴坐擁大量的田產卻擁有不必繳稅納糧的特權,這反而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官紳一體納糧的重點就在於,不關你是達官顯貴還是平頭百姓,都有一樣納糧繳稅,而且誰擁有的財產多誰繳稅多。這使得朝廷稅收更加合理,客觀上減輕了老百姓的經濟負擔並增加了老百姓得經濟收入,緩解課社會矛盾。同時稅收又不會因此而受到影響。

當然,由於清朝工商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朝廷並不屑於和老百姓搶食,因為清朝的田賦稅率長期維持在2%到4%這一區間,已經算是歷朝歷代最低的了。清朝主要財政收入,是商業稅以及海外貿易的關稅。得益於清朝廢除了人頭稅,老百姓得以自由流動,這對於商業發展也是一大助力,畢竟那時候市場上的商品、貨幣流動就是靠人口流動帶起來的,只有商品流動才能刺激消費,從而帶來經濟增長。乾隆還曾經通過修園子、下江南的方式將貨幣投入到市場刺激商品流動,進而刺激消費,因為放出去的錢還可以通過收取商業稅收回來,甚至還能翻番。至於海外貿易,不想多說,《黃啟臣文集》已經說的很明白了。


也就是如此,才帶來了清朝的經濟繁榮,經濟繁榮才會對民生有好處,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根據李伯重先生的著作《江南早期工業化研究》一書,清代江南農民寧可花更多的錢去購買湖廣、四川一帶的大米也不會去買還未推廣得高產作物作為食品;清代江南僱工食肉率從明朝的一月十天提高到了一月十五天。

至於老百姓生活水平,我們看看蒲松齡是如何描述的。
從蒲松齡的描述中,我們能看到蒲松齡筆下清朝老百姓生活富裕、安居樂業,而且還能看出文化氛圍很濃。雖然蒲松齡的描述可能過於理想化,但是如果蒲松齡沒有見過大量得家給人足的場景,他也不會這麼寫。







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

民生向好得另一點明證,就是長壽老人的數量增加。清朝康熙二十五年,全國上報有將近17萬年逾八十的老人,近萬人是九十歲以上的長壽老人,21人達到了百歲。而且這個數據並不全面,僅僅是冰山一角,因為古代行政效率低下,存在漏報的數量。不過可以確定,此時不滿八十歲已經算不上長壽了,因為七十歲以上的長壽老人實在太多,地方官府已經不再上報不滿八十歲的老人數量。當時人形容,可謂古今太平之盛矣。如果不是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質量提高,怎麼可能有如此多的長壽老人?

另一個方面,外國人的記錄也說明了清朝康乾盛世時期老百姓生活水平並不差。《被誤解的中國》


這還是康乾盛世的後期以及清朝由盛轉衰的時候,洋人認為清朝老百姓生活水平強於同時期的蘇格蘭。


美國漢學家彭慕蘭則認為,不應該拿清朝的城市平民和英國的城市勞動人口相比較,因為清朝是一個農業國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屬於農業人口
。彭慕蘭認為,清朝江南地區的底層農民或者是佃農,生活水平不比同時期的英格蘭差。
持同樣觀點的還有法國漢學家謝和耐。

清朝之所以總體民生不錯,除了合理的稅收以及經濟繁榮之外,再就是清朝對外開疆拓土、修建園林以及其他公共工程都是建立在國庫存銀的基礎上,而不是向民間加稅,所以老百姓的經濟負擔並不嚴重。而且,清朝在乾隆年間達到全盛的時候,可以一邊蠲免賦稅、一邊修建園林、一邊開疆拓土,恰恰說明了清朝財政的充裕。畢竟清朝國庫存銀可以維持在六千萬兩左右,國家有錢幹嘛還要搶老百姓的?

至於清朝文化發展,懶得多說,梁啟超先生在其著作《清代學術概論》當中稱讚清朝為中國的文藝復興。胡適先生也有相同的觀點,認為清朝的輯軼學搶救古書以及漢學家對於古書做出註釋,使人們能夠更好的閱讀古書,其意義相當於歐洲的文藝復興。
當然也有人會依然以清朝禁書、文字獄等謠言來說清朝控制思想什麼的,妄圖篡改歷史。但是實際上,只要你不宣傳反清思想,朝廷也不會管太多。正因為如此寬鬆的學術氛圍,清朝學術才會有長足的發展,也就是做到了梁任公先生評價的中國文藝復興。




畢竟清朝還有主張解放婦女的袁枚,以及主張君主民選、抨擊君主專制制度的崔述,結果這兩位不僅沒被朝廷迫害,還名震一時。


《禁書,文字獄》
當中,錢以塏主張禁了除政治、經濟以外的書籍,因為誹謗雍正,他很是氣氛,雍正怎麼說的。國家如有可謗之處,即此嚴禁,可能消滅天下後世之議論乎?雍正真是把功過交給後世評論,雖然他高估了後世之人的學識,但是有這種氣度的帝王歷史上有幾個!

當然還會有人拿《四庫全書》來垂死掙扎,那麼《中國古代史論萃》關於四庫全書的評價是怎麼回事?


而且《四庫全書》
正本四部,副本三部,正本存放於內閣,副本存放於江南三閣供知識分子瀏覽閱讀,起到了極好的文化傳播作用。而且《四庫全書》收錄了大量西學書籍,涉及天文歷算、機械、農業水利、地理、文化語言以及宗教六大類。日本NHK電視臺在紀錄片《故宮至寶》如此評價:《四庫全書》中凝縮著當時整個世界。

當然,此評價也許有些誇張,但是並非不符合史實。歷史上的清朝並沒有閉關鎖國,相反在鴉片戰爭之前沒少和洋鬼子接觸。這就要引出清朝的國際影響力問題。

由於中國商品大量銷售到歐洲,在歐洲掀起了一股中國熱,一時間中國的瓷器、茶葉、絲綢以及傢俱等商品在歐洲大量銷售,尤其是在上流社會。路易十四曾經模仿過中國園林修建過私人別墅,還曾經模仿過中國皇帝出行;乾隆和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有著書信往來,乾隆還打算向巴黎派出使節團,但是因為法國爆發大革命而作罷。

而且我們可以看看歐洲人對清朝以及清朝君主的評價。
《德國思想家論中國》



《康乾盛世及時報告》

好了,幾個問題都說完了,那麼該如何看待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歷史報告》

實際上,當時的中國沒有比康乾盛世更好的歷史選擇,因為康乾盛世已經達到了古典王朝的極致,換句話說,康乾盛世是中國古典時期的上限。

但是現在總有一波民族主義蛋白質,用民族作為價值評判標準,因為清朝皇帝不是漢族人,就對清朝、對康乾盛世極盡抹黑、汙衊,甚至張冠李戴、篡改歷史。

當然,我向來喜歡給蛋白質們添堵,所以我就不請自來的回答一下,當然,誰不服可以拿出歷史材料作為論據反駁,如果做不到就請有多遠滾多遠。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