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康乾盛世”是个笑话?中国历史上还有比这更大的笑话吗?

莫牧逸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确定什么是盛世,换句话说就是盛世的标准问题。中国古代有两个公认的盛世,一个是西汉前中期,另外一个是唐代的前中期。那么综合来看,这两个时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经济上比较繁荣,政治安定,对外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周边环境趋于稳定。在文化上有重要的贡献,对后世和周边国家或地区影响深远。那么参照这些标准,康乾盛世,并不能说完全达不到,有些方面表现还是可以的。但总体来说,恰恰是在最后一条,也就是文化这个方面,康乾盛世显示出了最大的短板。这一时期不能说没有文化成果,但是和前两个盛世比较起来,不在同一水准上。四库全书的修订,后世毁誉参半,很难说是一个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化成果。而且四库全书本身偏重于整理,原创性的贡献是不足的。而且整个清代的文化,对于外部的影响非常小。就其本身来看,也没有显示出勃勃生机,而是显得老气凋零。

其次,和前两个盛世相比,康乾盛世的提法,主要是当时人提出来的。自然使得很多人认为这是文人拍马屁的举动,不够客观。从实际情况来看,确实如此。民国时期排满意识非常浓厚,康乾盛世的说法受到了很大的批判。解放以后相对客观化,但依然有很多学者对康乾盛世持保留态度。时至今日就算是最推崇康乾盛世的学者也不得不承认,在这一时期,中国在很多方面已经落后于西方,就算要承认是甚事也不得不指出这种缺陷。总的来说,相比而言,康乾盛世的说法在史学界内的认同度并不高。

最后,康乾盛世确实是一个带有溢美之词的历史名词,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就整个清代本身而言,这是它的一个高峰时期。但此类溢美之词在多个王朝时代都有体现,只是因为清代离我们比较近,所以这种记忆相对深刻。说它是笑话,恐怕还真谈不上。以一个类比来看的话,康乾盛世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落日余晖。就像李商隐的诗所写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康乾盛世在具体形态上来讲,倒也不能说一无是处,还是有可圈可点之处的,但从最终的走向来看,始终是有严重缺憾的。


zyb38537240


我是方卷毛,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为什么有人说康乾盛世是个笑话



在我小时候就听说过康乾盛世,仔细研究之后却看不出盛在哪里!看到的却是一个饥饿的盛世,贫穷的盛世,愚昧的盛世


先说说人口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大幅度增长了几亿人,你可能会觉得,盛世嘛,人口多点不是很正常吗


其实不然,在康乾之前,是要收取人头税的,到了康乾的时候呢,不仅不需要人头税了,还按人头给地,这乍一看不是挺为百姓谋福利的吗,之前多一个人就要多交一份税,现在多一个人就多一块地,那官方统计人口的时候自然是越多越好。




还有经济,康乾年间说经济占全球的三分之一


不过和宋朝那一点点领土占了全球70%经济比,康乾的经济简直就是个笑话,和明朝占了全球工业产值2/3比,更是不知道低到哪里去了。所以这个数据也只能和现在比比了。历朝历代没有像清朝经济如此差的。




乾隆年间来到“大清国” 的英国人马戛尔尼记载说“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这似乎与马可波罗、利马窦关于中国是一个人间天堂的记载大相径庭。


那么历史上还有没有比康乾盛世更大的笑话呢,不能说比它更大吧,不过也确实值得一提

焚书坑儒,想必提起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



历史上用此事来表面秦始皇的残忍霸道,焚书坑儒,顾名思义,就是焚烧书籍,坑杀儒士。

实际上呢,当时确实杀的有儒家弟子,但大部分都是江湖术士,其实就是小事被丑化放大的问题,目的呢就是丑化秦始皇,简化说明,就统一说成儒士,至于烧书,据记载,秦始皇时期,书籍是属于国有的,烧自家的东西还要找人骂名,也是很冤枉啊,有人说是破坏儒学文化,人家秦始皇那会想到怎么多,最多只是为了巩固政权,各朝各代都有这种事情,凭什么只针对秦始皇呢。


综上所述,历史上各个问题还需要我们后人一点一点的去了解,去慢慢的发现真相!


我是方小哥


前哥回答。

清朝自封的“康乾盛世”,不仅是笑话,而且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谎言,因为它根本就不存在。

显然,清朝疆域辽阔,乾隆后期达到了 1300多万平方公里,甚至超过了大唐帝国极盛时期的版图。康乾时期也基本解决了困扰中国近两千年的北方游牧民族入侵问题,在清朝统治期间,曾经十分强大的蒙古始终未能对大清帝国构成实质性威胁。

但是,无数的事实可以证明,康乾时期既不是什么盛世,也不是什么社会的进步,而是中华文明的一次倒退。所谓的“康乾盛世”不过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谎言。

什么样的社会可以叫做盛世?

《后汉书·崔駰传》中第一次提出盛世这个概念:“何天衢於盛世兮,超千载而垂绩” 。能够称得上盛世的社会,必须同时具有经济繁荣、思想活跃、文化昌盛、科技发达、军事强大等显著特征。中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开皇之治”、“永乐盛世”都符合这个标准。

那么,所谓的“康乾盛世”能达到这个标准吗?


所谓的“康乾盛世”经济发展缓慢,是一个充满了饥饿与贫困的时代


清初唐甄在康熙四十年这样写道:“清兴五十余年矣。四海之内,日益贫困,农空、工空、市空、仕空”。 有学者指出,所谓的康乾盛世,只不过是饥饿的盛世。乾隆统治晚期,底层人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贵族统治阶层却骄奢淫逸,醉生梦死,阶级矛盾极其尖锐,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率团访问中国。外交官约翰·巴罗在《我看乾隆盛世》一书中,这样描述他看到的中国: “他们(指清朝雇佣的为英国使团端茶倒水的老百姓)都如此消瘦,在他们中间,人们很难找到类似英国公民的啤酒肚或者英国农夫喜气洋洋的脸……不管是在舟山还是在溯白河而上去京城的三天里,没有看到任何人民丰衣足食、农村富饶繁荣的证明……房屋通常都是泥墙平房,茅草盖顶……事实上,触目所及无非是贫困落后的景象。”


所谓的“康乾盛世”, 对思想文化的禁锢与摧残,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清朝康乾时期的文字狱,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康熙二年(1662年),浙江人庄允诚因为刊印明朝大学士朱国祯的《明史》遗稿而被杀,牵连致死者七十余人。乾隆十八年(1753年),浙江上虞人丁文彬被人揭发制造逆书,判车裂。江西生员刘震宇因所著《治平新策》中有“更易衣服制度”等语,判斩首。乾隆二十年(1755年),内阁学士胡中藻在《坚磨生诗抄》中写了“一把心肠论浊清”、“一世无日月”,定为“诽谤朝廷罪”,被处斩。四川巡抚鄂昌为此诗唱和,赐自尽。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河南罗山县在籍知县查世柱因藏匿《明史辑要》,被处死。


说到“焚书坑儒”,大家都会想到秦始皇。其实中国历史上焚书数量最多的,并不是秦始皇,而是乾隆帝。乾隆帝编纂《四库全书》时,焚毁的图书多达七十多万部,和《四库全书》收录的书籍几乎一样多。凡是不利于清朝统治的图书全部被销毁,甚至连涉及契丹、蒙古、辽、金、元的文字都进行了篡改。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康乾时期还对明朝档案进行了有计划、大规模地销毁。黄道周、张煌言、袁继咸、钱肃乐、顾炎武、黄宗羲等人的著作,都被列为禁书。吴三桂“反满檄文”、《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略》都被销毁,直到二百多年后才在日本发现藏本,有关的珍贵记录才得以重见天日。


鲁迅说“单看雍正、乾隆两朝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吴晗也说:“清人纂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

乾隆帝在位期间,既是清朝极权统治的顶峰,也是中华帝国落后于世界的开始。同时期的西方世界,先后发生了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西方文明首次超越了东方文明,开启了用工业机器征服农业世界的大门。而此时的清朝帝王们仍然盲目自大,固步自封,继续闭关锁国,拒绝开放,从而将清朝和西方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直至陷入被列强争相蹂躏的万丈深渊。康乾时期对思想文化的禁锢与摧残,使得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正直、仁义、进取、担当等精神丧失殆尽,留下的只有麻木、懦弱、冷漠与屈服。


论疆域,论人口,论GDP,所谓的“康乾盛世”都超过了唐朝的“开元盛世”。但是,论胸襟,论气度,论包容,清朝根本无法和唐朝相提并论。大唐帝国那种睥睨天下、泽被万民的大气与担当,在清朝从来没有出现过,也不可能会出现。


即使和临近的明朝相比,所谓的“康乾盛世”也大为逊色。且不说它比不上明朝的“永乐盛世”,即使在明朝的中后期,思想界也涌现了一大批像王阳明、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这样的大儒,科学界也出现了像徐光启、宋应星这样的人物,清朝的“康乾盛世”出现过哪些能与上述人物比肩的大家?有吗?没有。为什么没有?想想看,在一个因为一句诗就能让大学士、巡抚脑袋搬家的社会里,战战兢兢地活着已经很不容易了,怎么可能产生伟大的思想和先进的技术?


所以,像伽利略、牛顿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不可能出现在清代的中国;像文艺复兴、工业革命这样深刻的社会变革,也不可能出现在清代的中国。


结语


整个清朝尤其是康乾时期对中华文明的摧残和毒害,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清朝自封的“康乾盛世”, 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谎言。


前哥说历史


所谓盛世,应该是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经济繁荣,多年没有战争,一派享和气氛才对。

而纵观康熙一朝,收复台湾,平定三蕃,新疆准噶尓之乱,沙俄老毛子数次扰乱边疆。从这些方面来说,似乎离盛世远点。

和友友们分享一个乾隆年间的故事,相信能说明一切。

亁隆五十一年秋天,山东连年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十室九空,十天半月不见烟火。某地一张姓人家,全家已经五天没进一粒米,饿得两眼冒金星,眼看生命垂危。万般无奈,男主人叫来唯一的儿子,对儿子说:孩子,上你姑姑家去看看,能不能借点米,让咱度过饥荒。儿子怀着一线希望,来到姑姑家。正赶上吃饭时间,只见锅里冒着热气,锅底下还有火。儿子说明来意,姑姑苦笑一声,说了句:好一个乾


隆五十一年,豆粒使线穿着卖,河里的榨菜(浮萍)上了秤。羊肉包子吃一顿,管它建年(荒年)不建年。说完含泪把侄子赶出了家门。孩子一路哭着回到了家,把经过一说,父亲当时大叫一声:不好他们吃砒霜了。父亲紧赶慢赶到了妹妹家,只见一家七口躺在地上,尸体早以僵硬。旁边还死了两只皮包骨头的耗子。这能叫盛世吗?

至于说还有没有比这更大的笑话,那我就不敢说了。此为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欢迎友友关注讨论。


老邢谈情感


是的,的确有人还在夸耀“康乾盛世”,大量清宫剧,尤其是所谓的清朝正史剧,把大清国夸得比真正的强汉盛唐还猛千百倍似的,康熙若是复活,也会被这些剧给吓倒。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文化界,存在一批数量相当巨大的满清遗老遗少,他们现在混得极好,比咱们这些社会普罗大众不知好多少。尤其是他们掌握了话语权,所以一部部清朝正史剧拍出来,一部部歌颂爱新觉罗皇帝的书写出来,在当下社会有极大影响。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普罗大众也总是会对比较近的历史有浓厚兴趣。中国朝代史,民国戏、清宫戏是最有大众缘的,明朝戏就差一些,汉唐就更逊色了。当然,这也跟贵族老爷的爱好有关,譬如贵族喜欢秦朝,秦的戏也就特别多,而普罗大众,也就跟着成了秦的粉丝(基本上,这些戏的真实度都是极低的,但大众无所谓,对某些人而言:被骗也是甜蜜的)。

康乾盛世,正是遗老遗少编写的小说和电视剧编造出来的一个弥天大谎。

且看所谓“康乾盛世”亲历者唐甄在康熙四十年的记载:“清兴五十余年矣。四海之内,日益贫困,农空、工空、市空、仕空”。

什么叫四大皆空,清粉可以去查一下新华字典。

当然,一些传教士以及属国使臣,也会留下一些赞美大清国的文字。但是,你要明白,这些人是有求于大清的,他们必须给大清拍马屁,现代人不能把这些马屁文字当真。

同样是外来的旁观者,乾隆五十七年来中国的英国英特使马戛尔尼,这是一个不需要拍大清马屁的人,因为当时的英国,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过大清。

事实是:当英国使团来到中国,马上发现了触目惊心的贫困。中国人一见使团丢掉一些死猪死鸡,争先恐后跳下海,去捞英国人的弃物。 接到使团的残羹剩饭,对他们用过的茶叶,中国人总是贪婪地争抢,都要千恩万谢,然后煮水泡着喝。

同一时期的普通英国农户,一年消费后可剩余11镑,约合33-44两白银。而一个中等中国农户一年全部收入不过32两,而年支出为35两,也就是说,辛苦一年,还要负债3两,才能过活,根本没有生产剩余。 所以一旦遇到饥荒,普通人家会立刻破产,卖儿卖女十分普遍。

这,便是大清国的里子——盛世的真相!

当然马戛尔尼还是给乾隆送了不少礼物,譬如地球仪、自来火炮、西洋船模型、望远镜和英国最新的蒸汽机、棉纺机、织布机等等——这些都是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倘若大清愿意认真学习模仿,那么中国可以提前太多年接触到所谓工业化。

但大清很不屑,福康安说:“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作,谅来没有什么稀奇。”

于是马戛尔尼作出了断言:“自从北方或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中国)没有改善,没有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

我认为这话是准确的。有良知的学者早就说过:现在对康乾盛世吹捧过头,实际上你们热衷的大清国还不如明朝。

最简单的一个事实,中国古代有过许多伟大的发明,其中甚至影响了世界的进程,可是你们景仰的大清国两百多年,中国有哪一项发明影响了世界?为什么以往那么聪明的中国人,到那时候变得不聪明了?

是八旗兵的屠刀,是文字狱,是大清国的辫子,斩断了中国人的智慧!直到当下,这些辫子戏,居然还有这么大影响?老实说,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这个问题真的好有意思。有意思的一点在于国内现在拼命否认“康乾盛世”的存在,比如这个问题;但是国外汉学家却倾向于认为康熙、雍正和乾隆帝时期中国无论从经济、政治、军事都处于世界前列,注意,是前列,不是第一。


这里我简单介绍一下西方汉学家对康熙、雍正以及乾隆这三代皇帝的正面评价。


美国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曾经担任过美国历史学会的主席的史景迁教授(JonathanD.Spence)对康熙帝的评价就非常高,他认为相比乾隆和雍正,康熙帝是一个很好,很有人情味的皇帝。


而且在史景迁教授的学术著作中他对康熙帝治理国家的评价非常高,认为康熙帝是一个因人而治,用人不疑,对待大臣体恤包容,不分满汉的皇帝,并且他很了解民情,施政很有针对性。


总而言之吧,在史景迁教授看来,康熙帝是17世纪世界范围内数一数二的帝王,比同时期欧洲不少君主都要优秀。


史景迁教授最爱谈到的明末清初的人物是张岱,他认为张岱一开始是认为应该以不参加科举考试的方式反对清朝,以此表达他和他的家族对明朝的忠诚;但是在清朝统治20年以后,张岱主动让他的儿子和孙子们去参加科举考试,并且中了举人。张岱还宣称人们需要变通,需要更加实际。


史景迁教授不太喜欢乾隆帝和雍正帝,但是他依然认为雍正帝“修订了农业法,发展了农业,增加了农户收入。他同时还是一个非常道德自律的人”


与史景迁教授不同,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欧立德教授对乾隆帝和他的帝国评价非常高。


哈佛大学汉学家宋怡明 Michael Szonyi(左)和欧立德 Mark Elliott(右)。可以看出两位学者非常精通中国古代史,知道明朝崇红,清朝尚黄。


欧立德教授几乎完全推翻了中国对乾隆帝的各种批评,欧立德认为,乾隆的巡游诚然有个人兴趣的所在,但更多的是为了维护王朝的统治;而对于乾隆帝大兴文字狱,欧立德教授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欧立德认为乾隆编纂《四库全书》的初衷远远比这些要复杂得多。首先乾隆希望自己能够在儒家圣人殿堂中占有一席之地。“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每一个信奉儒学的人的终生追求,身为皇帝的乾隆也不能免俗。


最后,欧立德认为乾隆帝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比路易十四更伟大的帝王,清朝在他的带领下达到了极盛。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西方历史学界并不认为“康乾盛世”是笑话,而且他们还颇为认可“康乾盛世”确实是清朝极盛状态;因此,至少西方学术界并不认为“康乾盛世”是个笑话。。


兰台


康雍乾盛世怎么是一个笑话呢?有两项数据可以说明一切:人口由不足一亿猛增到三亿以上(除去自然死亡人口,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可能养活汉唐盛世都从未出现过的如此众多的人口吗);二是开疆拓土达到1320万平方公里(我们今天的版图面积还是全仰仗于清朝鼎盛时期的贡献,这也是汉唐盛世未曾出现过的情况)。当然,康雍乾盛世远远不能跟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相比也是事实。但的确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太平盛世之一。


睿府旗人


在我眼里“康乾盛世”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一个只有满族人繁荣昌盛的时代,一个只有满族人有权利的时代,能叫盛世吗?

现在很多人认为满清的康乾时代是一个盛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满清的人口出现了极速的增长,甚至直接突破历朝历代中原王朝人口千万的限制,至达4亿,但是事实上满清人口的增长百分之九十九的原因是因为明末时期引进的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推广,这些作物的推行极大的缓解了古代百姓缺粮导致饥荒出现的窘境。可以说正是因为康乾时期人口的快速增长才让人有一种康乾很富的感觉,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人口的快速增长只是因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大力推广的关系。



当然满清不能作为盛世的原因还有着很多,这里我不能全部说明,但我可以挑出一些来说明此盛世并不能做为真正的盛世,而这些证据可能说即使是满清的遗老遗少们也是不能反驳的,他们也是不能否认的。

其一、文字狱。满清时期的文字狱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更是全世界极其罕见的文化恐怖制度。虽文字狱自古有之,但是清朝兴起的文字狱却是唯一对当时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由于清朝实施了残酷的文化专制,在清朝只有文人们在文字中稍微表露出对清的不满,或满清皇帝认为文字中有讥讪清的文字,即兴大兴冤狱,株连者不计其数,而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因为满清皇帝的捕风捉影而冤死的。而正是因为如此清朝实施如此严厉的文化专制,百姓的思想被彻底禁锢,科学文化的发展被彻底砍断,百姓的思想开始变得日益腐朽,而整个中国发展也出现了大跨步的倒退。可以说清朝的文字狱对中国造成的伤害绝对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而这其中康乾时期的文字狱最为盛行8,比其他时期的满清皇帝更为严重。康熙、雍正和乾隆这时期兴起的文字狱是满清时期最为严重的,满清时期兴起的200余次文字狱,康乾三朝就占了三分之二,其中康熙20余次,雍正20余次,乾隆更是多达130余次。

比如康熙时期的“明史案”,因庄廷珑发布的《明史》有诽谤清朝的嫌疑,其被满门抄斩,更甚者校书、刻书、卖书以及书中牵连人名者一律处死。雍正时期的“维民所止案”,因查嗣庭在乡试中所出的维民所止题目,其“维止”二字有想取下雍正脑袋的嫌疑,遂被雍正以各种罪名满门抄斩。再比如乾隆时期“胡中藻诗狱案”,因胡中藻在《坚磨生诗集》写有多句诽谤清朝的嫌疑,比如“一把心肠论浊清”的浊清有说清朝是坏的意思,又如“南斗送我南,北斗送我北”又离间满汉的嫌疑,随即乾隆将其满门抄斩,胡本人更是被弃市。可以说以上只是一个例子,在康乾时期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你说这样的康乾盛世能算盛世吗?



其二、严格执行海禁。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所谓康乾盛世却是“闭关锁国”最为严格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沿海百姓敢擅自出海者严惩不贷,沿海地方官有禁海不力者轻者罢官,重者斩首,更甚者在雍正时期,五百石以上的船只不允许制造,即使允许出海的商队也不得携带任何武器,也不得从国外进口任何的武器,违者杀无赦。就是在这样高压下的统治下,曾经先进无比的造船业,领先西方百年的先进造船技术被彻底弄垮,并开始落后于西方,自至整个外海被西方舰队所统治,中国也彻底陷入有海无防的局面,甚至最后出现了如同鸦片战争那样的屈辱战争。



而海禁另外的危害就是彻底将中国变成了一个与世隔绝之地,此时的中国在满清皇帝的统治下,在康熙、雍正和乾隆的统治下,还是在继续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而西方却是在奋发图强,科技实力不断增长,直至完全超过了中国。其实在那个时候,中国本有望继续引导着世界的方向,但正是因为康雍乾三代帝王的闭关锁国才最终导致了中国失去了最后一次与西方平等交流的机会,而这后果就是中国遭遇了长达百年的屈辱。造成如此的结果的,可以说满清真的是“功不可没”,康雍乾三代帝王更是“不可替代的大功臣”啊。



可以说所谓的康乾盛世是我听到了最大的笑话,能够与之比拟的恐怕就是乾隆自诩的“十全老人”了吧。乾隆的笑话我想无需多说,一个自诩十全的自恋皇帝,一个写的诗可以以一己之力对抗整个唐朝所有诗人写的诗,但却只有一首“一片两片,三四五六七八片”被人所熟知的奇葩皇帝,一个喜欢在历代名人所画的画乱盖章的无聊皇帝,只能说乾隆皇帝生来就是一个大笑话。


澳古说历史


一部《红楼梦》一部康雍乾史。《红楼梦》是打开康雍乾历史的钥匙。

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四年,去世于乾隆二十七年。可以说经历了康雍乾三朝的一切政治风云变幻。

曹雪芹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代表了皇权,贵戚,高官,皇商这个封建朝代的四大支柱。

不可否认,清朝入关以后,釆用“以汉治汉”策略获得了巨大成功。政治经济军事也获得很大发展,达到了封建王朝的顶峰。从人口到版图,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有的。

但是盛极必衰这个历史周期率,清朝也难逃出来。

从《红楼梦》中我们看到,皇帝的无能,大臣的贪婪,爪牙的凶狠,地主的残忍,已到了穷凶极恶,山穷水尽地步。

可惜后半部看不到了,但从抄捡大观圆及甄士隐的小荣枯,

还是看到了整个王朝的崩塌仅是时间问题。

因此说康雍乾盛世确实有过,但很快被这些不肖子孙掏空了,余下的仅是一个空壳,一旦风吹草动,封建大厦倾刻间土崩瓦的。果然乾隆之后不出几代,清朝就成为历史了。我们不得不感谢曹雪芹给我们留下的这个钥匙!


狼烟一九三一


我反而觉得,题目就是个笑话,我还真没见过国内外研究清史的否定康乾盛世,而且我觉得提问者本身就是一个笑话。

盛世该如何定义?从历史来看,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个社会安定的时期,这段时期内生产力得以提高,经济得到发展,老百姓文化水平得以提高。但是这充其量就是个治世的水平,并不符合盛世的标准。何为盛世?盛世的标准除了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之外,还应该达到国家强盛的标准。当然,其中也包括国际影响力这一条。

如果以这个角度来衡量,不好意思,我没发现康乾盛世有任何水分,用四个字来形容是货真价实。毕竟国家强盛的标准最好的体现就是武功,武功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疆域。因为战争打的不仅仅是军事,还包括经济、政治,没有一个牢固的国力作为支撑,你告诉我这么大的疆域哪来的?天上掉下来的?
谭其骧先生在其文章《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当中已经做了很直白的阐述。

17世纪、18世纪清朝之所以能够在这么大的范围之内完成统一,这决不是单纯的由于那时的清朝在军事上很强,在军事上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所能够做到的。单纯的、一时军事上的胜利和军事征服要是没有社会、经济基础来维持的话,统一是不能持久的。

为什么清朝能做到开疆拓土?实际上在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以及郑氏军阀之后,国内没什么大的动乱,老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而不必再颠沛流离,因此康熙抓住机会与民休息,并推出了不少提高生产力的政策。

比如,康熙废除明朝的依附农制度,依附农也就是农奴,明朝经常有大户人家典买奴仆用来从事农业生产,或者是老百姓为了逃避明朝高额赋税选择带地投充到勋贵、士绅的名下。其后果就是明清之际的江南奴变,甚至波及到大量的省份。清朝一方面镇压了造反的农奴,一方面废除依附农制度,令其改仆为佃。同时,康熙将明朝藩王的田产退还给百姓更重,并允许老百姓开垦已经抛荒的无主之地。以上措施极大的调动了老百姓的劳动积极性,甚至到了乾隆年间,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乾隆也在鼓励老百姓开垦土地,并规定新开垦的耕地永不升科。

当然,调动老百姓劳动积极性的政策并不止于此,比如摊丁入亩。中国几千年的古典时期长期是农业社会,为了控制税源、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税源损失,历朝历代都会通过征收丁税来控制人口流动。丁税就是人头税,给老百姓造成了很沉重的经济负担,很多时候男丁经常被上报成女人来躲避丁税。但是清朝放弃了征收人头税,并把人头税税额冻结、摊入田赋,也就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表明清朝不再通过控制人口流动的方式来稳定税源,老百姓可以自由迁徙。

此外,雍正朝推行的官绅一体纳粮又是对税收制度的改革。由于士农工商这一阶级歧视的思想,士绅、勋贵坐拥大量的田产却拥有不必缴税纳粮的特权,这反而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官绅一体纳粮的重点就在于,不关你是达官显贵还是平头百姓,都有一样纳粮缴税,而且谁拥有的财产多谁缴税多。这使得朝廷税收更加合理,客观上减轻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并增加了老百姓得经济收入,缓解课社会矛盾。同时税收又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当然,由于清朝工商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朝廷并不屑于和老百姓抢食,因为清朝的田赋税率长期维持在2%到4%这一区间,已经算是历朝历代最低的了。清朝主要财政收入,是商业税以及海外贸易的关税。得益于清朝废除了人头税,老百姓得以自由流动,这对于商业发展也是一大助力,毕竟那时候市场上的商品、货币流动就是靠人口流动带起来的,只有商品流动才能刺激消费,从而带来经济增长。乾隆还曾经通过修园子、下江南的方式将货币投入到市场刺激商品流动,进而刺激消费,因为放出去的钱还可以通过收取商业税收回来,甚至还能翻番。至于海外贸易,不想多说,《黄启臣文集》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也就是如此,才带来了清朝的经济繁荣,经济繁荣才会对民生有好处,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根据李伯重先生的著作《江南早期工业化研究》一书,清代江南农民宁可花更多的钱去购买湖广、四川一带的大米也不会去买还未推广得高产作物作为食品;清代江南雇工食肉率从明朝的一月十天提高到了一月十五天。

至于老百姓生活水平,我们看看蒲松龄是如何描述的。
从蒲松龄的描述中,我们能看到蒲松龄笔下清朝老百姓生活富裕、安居乐业,而且还能看出文化氛围很浓。虽然蒲松龄的描述可能过于理想化,但是如果蒲松龄没有见过大量得家给人足的场景,他也不会这么写。







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

民生向好得另一点明证,就是长寿老人的数量增加。清朝康熙二十五年,全国上报有将近17万年逾八十的老人,近万人是九十岁以上的长寿老人,21人达到了百岁。而且这个数据并不全面,仅仅是冰山一角,因为古代行政效率低下,存在漏报的数量。不过可以确定,此时不满八十岁已经算不上长寿了,因为七十岁以上的长寿老人实在太多,地方官府已经不再上报不满八十岁的老人数量。当时人形容,可谓古今太平之盛矣。如果不是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怎么可能有如此多的长寿老人?

另一个方面,外国人的记录也说明了清朝康乾盛世时期老百姓生活水平并不差。《被误解的中国》


这还是康乾盛世的后期以及清朝由盛转衰的时候,洋人认为清朝老百姓生活水平强于同时期的苏格兰。


美国汉学家彭慕兰则认为,不应该拿清朝的城市平民和英国的城市劳动人口相比较,因为清朝是一个农业国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属于农业人口
。彭慕兰认为,清朝江南地区的底层农民或者是佃农,生活水平不比同时期的英格兰差。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法国汉学家谢和耐。

清朝之所以总体民生不错,除了合理的税收以及经济繁荣之外,再就是清朝对外开疆拓土、修建园林以及其他公共工程都是建立在国库存银的基础上,而不是向民间加税,所以老百姓的经济负担并不严重。而且,清朝在乾隆年间达到全盛的时候,可以一边蠲免赋税、一边修建园林、一边开疆拓土,恰恰说明了清朝财政的充裕。毕竟清朝国库存银可以维持在六千万两左右,国家有钱干嘛还要抢老百姓的?

至于清朝文化发展,懒得多说,梁启超先生在其著作《清代学术概论》当中称赞清朝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胡适先生也有相同的观点,认为清朝的辑轶学抢救古书以及汉学家对于古书做出注释,使人们能够更好的阅读古书,其意义相当于欧洲的文艺复兴。
当然也有人会依然以清朝禁书、文字狱等谣言来说清朝控制思想什么的,妄图篡改历史。但是实际上,只要你不宣传反清思想,朝廷也不会管太多。正因为如此宽松的学术氛围,清朝学术才会有长足的发展,也就是做到了梁任公先生评价的中国文艺复兴。




毕竟清朝还有主张解放妇女的袁枚,以及主张君主民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的崔述,结果这两位不仅没被朝廷迫害,还名震一时。


《禁书,文字狱》
当中,钱以垲主张禁了除政治、经济以外的书籍,因为诽谤雍正,他很是气氛,雍正怎么说的。国家如有可谤之处,即此严禁,可能消灭天下后世之议论乎?雍正真是把功过交给后世评论,虽然他高估了后世之人的学识,但是有这种气度的帝王历史上有几个!

当然还会有人拿《四库全书》来垂死挣扎,那么《中国古代史论萃》关于四库全书的评价是怎么回事?


而且《四库全书》
正本四部,副本三部,正本存放于内阁,副本存放于江南三阁供知识分子浏览阅读,起到了极好的文化传播作用。而且《四库全书》收录了大量西学书籍,涉及天文历算、机械、农业水利、地理、文化语言以及宗教六大类。日本NHK电视台在纪录片《故宫至宝》如此评价:《四库全书》中凝缩着当时整个世界。

当然,此评价也许有些夸张,但是并非不符合史实。历史上的清朝并没有闭关锁国,相反在鸦片战争之前没少和洋鬼子接触。这就要引出清朝的国际影响力问题。

由于中国商品大量销售到欧洲,在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一时间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以及家具等商品在欧洲大量销售,尤其是在上流社会。路易十四曾经模仿过中国园林修建过私人别墅,还曾经模仿过中国皇帝出行;乾隆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有着书信往来,乾隆还打算向巴黎派出使节团,但是因为法国爆发大革命而作罢。

而且我们可以看看欧洲人对清朝以及清朝君主的评价。
《德国思想家论中国》



《康乾盛世及时报告》

好了,几个问题都说完了,那么该如何看待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历史报告》

实际上,当时的中国没有比康乾盛世更好的历史选择,因为康乾盛世已经达到了古典王朝的极致,换句话说,康乾盛世是中国古典时期的上限。

但是现在总有一波民族主义蛋白质,用民族作为价值评判标准,因为清朝皇帝不是汉族人,就对清朝、对康乾盛世极尽抹黑、污蔑,甚至张冠李戴、篡改历史。

当然,我向来喜欢给蛋白质们添堵,所以我就不请自来的回答一下,当然,谁不服可以拿出历史材料作为论据反驳,如果做不到就请有多远滚多远。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