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罗(Cairo)

开罗(Cairo)

开罗(英语:Cairo)是埃及首都,古称优努(通道)(Iunu)(古埃及语:ỉwnw)或安努(Anu)圣经中称作安(On)、赫利奥波利斯(太阳神之城)(Heliopolis)、米斯尔(军营)(Miṣr)(后来成为整个埃及的自称),后改称福斯塔特(帐棚),868年突伦王朝埃米尔艾哈迈德·伊本·突伦于福斯塔特北部另建新都称作加塔伊,到969年法蒂玛王朝哈里发穆伊兹派部将乔海尔征服阿拔斯王朝统治下的埃及,973年迁都于此,把新首都称作开罗 (al-Qāhira 胜利之都)为开罗名称之始。横跨尼罗河,气魄雄伟,风貌壮观,是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它由开罗省、吉萨省和盖勒尤卜省组成,通称大开罗。大开罗是埃及和阿拉伯世界以及非洲最大的城市,人口一千多万,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现在的开罗地区,阿拉伯穆斯林占多数,科普特基督徒也占有较大比例。

在它的西南约30公里,开罗以南著名渡假城市赫勒万省赫勒万市之西岸吉萨省拜德尔舍因(Al Badrashin)拉希纳村(Mit Rahina),是古都孟菲斯遗址(所以孟菲斯实际上并不位于开罗)。在那开阔的平地上,一片绿荫之中,有一所小小的院落,这是孟菲斯博物馆,内有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巨型石像,历史久远。院中,有一狮身人面像,完整无缺,是人们流连忘返,摄影留念之处。

由孟菲斯遗址北行约20公里,即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金字塔。

历史

开罗地区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约3100年以前的前王朝时期,当时位于今日开罗所在地的优努(Iunu)(希腊化后作赫利奥波利斯(Heliopolis))已为下埃及第十三诺姆(nome)赫克瓦特(Heq-At)的首都,及后优努(Iunu)虽不再为首都,但仍作为太阳神祭祀中心直至希腊化时代,到托勒密王朝中期除了祭司以外,大多数市民已离开了,不久赫利奥波利斯也告荒废,只留下方尖碑见证她的历史。

另外到了古王国时期,位于今开罗西南方三十公里,当时上下埃及交界,尼罗河西岸原为下埃及第一诺姆阿纳赫奇(Aneb Hetch)首都的孟菲斯成为了统一的上下埃及王国首都,直至中王国迁都底比斯前,这里一直作为王国的政治及宗教中心,尔后孟菲斯虽不是首都,仍为重要城市直至西元七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埃及为止。

到西元642年,伊斯兰军队拆毁了孟菲斯城(孟斐斯因而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变成了废墟)把建筑材料运到今开罗南部将其建设为一座军营城市─米斯尔(Misr),后改称福斯塔特(帐棚)。868年突伦王朝埃米尔艾哈迈德·伊本·突伦于福斯塔特北部另建新都称作加塔伊,905年,阿巴斯王朝的军队攻陷加塔伊,伊本·图伦的子孙被解往巴格达,图伦王朝灭亡。到969年法蒂玛王朝哈里发穆伊兹派部将乔海尔征服阿拔斯王朝统治下的埃及,973年迁都于此,把新首都称作开罗 (al-Qāhira 胜利之都)为开罗名称之始。往后这里经法蒂玛、阿尤布、马木留克等几个以此为首都的王朝全力发展(同时也使开罗四周被他们视作异教徒的建筑受到进一步破坏),才把开罗发展为埃及甚至中东地区的一个中心城市,到了1517年马木留克王朝被奥图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一世打败,开罗沦为奥图曼帝国埃及省之省会,开始衰落,直到近代才得到恢复。

经济

除了特有的农作物种植如洋葱、芝麻之外,这里的棉布等纺织品贸易业也很繁荣。

交通

开罗市的道路网络极大极广泛,道路除贯穿整个开罗外,亦连接附近的卫星城市和乡村。市内公共交通有出租车、开罗地铁和由私人公司营运的公共汽车。在繁忙时间,地铁会变得非常挤拥。

交通挤塞是开罗市的重大交通难题,市内繁忙街道的车辆移动速率极低,但开罗的司机普遍很忍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