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煮饭秘诀都在这了

上回说到日本煮饭技术,通过彻底的洗米再加浸泡就轻松煮出粒粒分明,软硬适中的米饭,那么咱们中国传统的煮白米饭和日本是不是有很大区别呢?这几天我好好整理了一下咱们中国老祖宗的煮饭经验来和大家唠嗑唠嗑。

老祖宗的煮饭秘诀都在这了



懂得诀窍,即使是用电饭锅煮饭,也会比别人煮的好吃!

我们的老祖宗煮了几千年的白米饭,积累下许多看似平凡、实则奥秘的煮饭技术,由此煮出来非常好吃的米饭。下面将从科学的角度,分析煮一锅理想白米饭的诀窍。

煮好吃的饭相关知识:

1、米的选择和储藏方法

在商店选米时:应抓1把在手中瞧瞧,如果米粒大小齐整,不掺碎米,形状饱满,色白而略带透光性,这样便算是好米了。当然还要看产地,国内最好的大米集中在黑龙江区域。

已经去除了米糠和胚芽的精米,主要成分是淀粉,如果长时间接触空气,会产生酸化作用,发出不良气味。

所以米一次不要买太多,尽量储存在干燥,阴暗、温度低的地方。

2、米粒淀粉的糊化作用

生米浸泡水加热的过程中,大米的淀粉粒会变成糊状,这便是糊化。如果水太多,加热太久,糊化过度就成为烂饭或稀饭;如果米粒内部没浸透,煮饭的时候只有表面糊化,就会煮出“夹生”的饭。

最好吃的饭,即要完全糊化,又要保持淀粉粒的完整和韧性,怎么样让看起来互相矛盾的两个条件并存,就是煮饭的要诀所在了。

老祖宗的煮饭秘诀都在这了


3、中国煮米饭讲求快速洗米,长时浸水

米粒吸收水分的速度并不慢,最初入水的5分钟,吸水量达10%。如果洗米的时候把米浸在水中慢吞吞的洗,米粒就容易吸入杂质和脏水。

和日本有点不同,洗米时要动作迅速、敏捷:快速冲水、搓洗,靠米粒的碰撞、摩擦去除杂质和灰尘。

“至于洗多少回,书上没有明确说法,也没有要求洗到水变清澈,我试了几次不同程度的洗米,差别不大,感觉主要靠把握好后面浸水时间以及火候。”

一般来说,米粒浸水1小时,吸水量达80%,浸水3小时就可以完全吸饱水分了。如果时间不充裕,也可以用温水泡30分钟,以增加米的吸水量。

4、锅内该放多少水?

水和未浸泡过的米比例应是1:1。当然,这个比例会因为米的品种,新旧而略有变动。比如新米煮饭少略少,旧米就要多加一些。

5、火力控制

单就白米饭来说和日式的差不多,先大火烧开,煮3分钟之后改小火继续煮15分钟,焖15-20分钟,整个过程不开盖。

谁更胜一筹?


这个我觉得是棋逢对手,不相上下,大家可以自己试试,看自己的喜好。

这煮白米饭可是最基础的,为以后做焖饭、煲仔饭、饭团等等打好根基。必学!

老祖宗的煮饭秘诀都在这了


粒粒分明,弹牙有嚼劲

最简单的焖饭,宝宝也能比平时多吃几碗饭。


文 | CICI妈



Hi,大家好,我是CICI妈。

当妈之前,我是一名拼杀职场的设计师,现在我是拥有两个可爱闺女的辅食博主兼儿童发展心理学硕士在读生。

大宝cici出生,跟着教科书养孩子的我也是手忙脚乱; 二宝沐沐是一个对鸡蛋牛奶大豆面粉都过敏的小可怜,庆幸在营养师朋友指导下学习营养学、钻研做辅食,为了闺女变成学霸,也是狠狠的感动了自己一把。

现在孩子们慢慢长大了,儿童心理学也变成我钻研的新方向。学习、带娃、追求自己的梦想一样没耽误,原来,每个妈妈都是超人,我是真的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