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煮飯祕訣都在這了

上回說到日本煮飯技術,通過徹底的洗米再加浸泡就輕鬆煮出粒粒分明,軟硬適中的米飯,那麼咱們中國傳統的煮白米飯和日本是不是有很大區別呢?這幾天我好好整理了一下咱們中國老祖宗的煮飯經驗來和大家嘮嗑嘮嗑。

老祖宗的煮飯秘訣都在這了



懂得訣竅,即使是用電飯鍋煮飯,也會比別人煮的好吃!

我們的老祖宗煮了幾千年的白米飯,積累下許多看似平凡、實則奧秘的煮飯技術,由此煮出來非常好吃的米飯。下面將從科學的角度,分析煮一鍋理想白米飯的訣竅。

煮好吃的飯相關知識:

1、米的選擇和儲藏方法

在商店選米時:應抓1把在手中瞧瞧,如果米粒大小齊整,不摻碎米,形狀飽滿,色白而略帶透光性,這樣便算是好米了。當然還要看產地,國內最好的大米集中在黑龍江區域。

已經去除了米糠和胚芽的精米,主要成分是澱粉,如果長時間接觸空氣,會產生酸化作用,發出不良氣味。

所以米一次不要買太多,儘量儲存在乾燥,陰暗、溫度低的地方。

2、米粒澱粉的糊化作用

生米浸泡水加熱的過程中,大米的澱粉粒會變成糊狀,這便是糊化。如果水太多,加熱太久,糊化過度就成為爛飯或稀飯;如果米粒內部沒浸透,煮飯的時候只有表面糊化,就會煮出“夾生”的飯。

最好吃的飯,即要完全糊化,又要保持澱粉粒的完整和韌性,怎麼樣讓看起來互相矛盾的兩個條件並存,就是煮飯的要訣所在了。

老祖宗的煮飯秘訣都在這了


3、中國煮米飯講求快速洗米,長時浸水

米粒吸收水分的速度並不慢,最初入水的5分鐘,吸水量達10%。如果洗米的時候把米浸在水中慢吞吞的洗,米粒就容易吸入雜質和髒水。

和日本有點不同,洗米時要動作迅速、敏捷:快速沖水、搓洗,靠米粒的碰撞、摩擦去除雜質和灰塵。

“至於洗多少回,書上沒有明確說法,也沒有要求洗到水變清澈,我試了幾次不同程度的洗米,差別不大,感覺主要靠把握好後面浸水時間以及火候。”

一般來說,米粒浸水1小時,吸水量達80%,浸水3小時就可以完全吸飽水分了。如果時間不充裕,也可以用溫水泡30分鐘,以增加米的吸水量。

4、鍋內該放多少水?

水和未浸泡過的米比例應是1:1。當然,這個比例會因為米的品種,新舊而略有變動。比如新米煮飯少略少,舊米就要多加一些。

5、火力控制

單就白米飯來說和日式的差不多,先大火燒開,煮3分鐘之後改小火繼續煮15分鐘,燜15-20分鐘,整個過程不開蓋。

誰更勝一籌?


這個我覺得是棋逢對手,不相上下,大家可以自己試試,看自己的喜好。

這煮白米飯可是最基礎的,為以後做燜飯、煲仔飯、飯糰等等打好根基。必學!

老祖宗的煮飯秘訣都在這了


粒粒分明,彈牙有嚼勁

最簡單的燜飯,寶寶也能比平時多吃幾碗飯。


文 | CICI媽



Hi,大家好,我是CICI媽。

當媽之前,我是一名拼殺職場的設計師,現在我是擁有兩個可愛閨女的輔食博主兼兒童發展心理學碩士在讀生。

大寶cici出生,跟著教科書養孩子的我也是手忙腳亂; 二寶沐沐是一個對雞蛋牛奶大豆麵粉都過敏的小可憐,慶幸在營養師朋友指導下學習營養學、鑽研做輔食,為了閨女變成學霸,也是狠狠的感動了自己一把。

現在孩子們慢慢長大了,兒童心理學也變成我鑽研的新方向。學習、帶娃、追求自己的夢想一樣沒耽誤,原來,每個媽媽都是超人,我是真的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