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真的跌了?

月薪6000,一出手就是200萬的房子,這屆年輕人真敢窮。

90後,人均負債12萬,擺在這屆年輕人面前的第一座大山就是房子。買了房子的固然盼著上漲,沒買的等著下跌,租房子的被不斷上漲的租金狠狠地按在地上摩擦。

2019,你還買得起房子嗎?

*尺度APP問答區有位小夥伴在糾結房子的問題,小夥的花名很犀利,“劍二十三”,家住張家口。受冬奧會的影響,雖然是四線城市,房價也被炒的不低,到底買還是不買呢,大家趕緊去幫幫他。



房價真的跌了?



1


座標十里堡,北京東四環外,交通發達,一直是二手房成交活躍的地方。央視記者走進了一家中介門店,裡面卻是冷冷清清。

某房產中介表示,“現在,我們好多電腦都給撤了,好多人員也縮減”。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目前這一地區的二手房價格已經出現了鬆動,部分業主不同程度地將價格下調5%左右,有的甚至達到10%。

2018是樓市調控最嚴的一年,官方的表態史無前例。一句“堅決遏制房價上漲”讓地產商們感到陣陣寒意。碧桂園說要慢一些,萬科喊出了“活下去”。

出了城區,再往東走一走,燕郊曾經最為繁華的房地產銷售一條街,大部分的門店已轉行,有的門店則乾脆關門歇業了。

2015年,燕郊的均價1萬左右,一個朋友果斷出手,重倉兩套房。2017年上半年,均價漲到了3萬,他說要看到5萬,不賣。

如今環京樓市腰斬,燕郊領跌,均價只有一萬五,而且有價無市。朋友在思索賣還是不賣,但也有人在想買還是不買。

可問題是,你不知道它是茅臺,還是樂視。

2


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對100個城市的全樣本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11月,百城新建住宅均價為14641元/平方米,環比上漲0.27%,漲幅較10月回落近0.2個百分點,回落較為明顯。

百城中11月有31個城市新建住宅價格環比下跌,下跌城市數量較10月增加12個;其中三四線城市價格調整範圍最廣,下跌城市數量較10月增加9個至21個。

隨著棚改貨幣化退潮,普通三四線城市的需求基礎薄弱,在市場調整週期壓力將更加嚴峻。

金九銀十的風光不再,地產商們為了趕快回籠資金,紛紛抱起了雙十一的大腿,搞起了降價促銷。

買了房的業主們不高興了就去房鬧,各地房鬧的現象層出不窮,前不久萬科給退款補償的傳聞一度鬧得沸沸揚揚。

二手房方面,2018年11月十大城市二手房均價為39012元/平方米,環比下跌0.38%,跌幅較10月擴大0.35個百分點。

除了北京,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的二手房市場也日趨冷清。受調控影響,很多新房的價格相比二手房出現倒掛。

隨著市場需求端、供應端、金融端等多維度監管的持續推進,這輪調控效果明顯,房地產市場預期轉向,進入調整通道。

3


不光是國內房價降溫,海外房產投資也迎來退潮。

媒體多次爆料,奶茶妹妹將1800萬美元的澳洲豪宅折價300萬美元,1500萬美元拋售,這可不是因為生劉強東的氣。

自2017年7月達到峰值以來,悉尼房價的總跌幅已經達到9.5%。即將超過27年前上一次經濟衰退期間9.6%的跌幅。

美國樓市也不太樂觀,10月美國成屋銷售環比下跌2.6%,創2014年以來最大年度降幅;香港11月新屋銷售已跌至2016年第一季度以來的最低水平;加拿大溫哥華豪宅價格在過去一年中大跌了11.2%。

在房地產市場調控和美聯儲加息的大環境下,全球的樓市似乎都病了。

4


除了真正的剛需,房子的居住屬性所剩無幾,更多的是金融屬性。歷經10年的恍惚,人們幡然醒悟時才發現房子是用來炒的,股票是用來住的。

金融屬性的物品都是一個樣,買的人多了就漲,賣的人多了就跌。賣家多賣錢,買家少花錢,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這種痴人說夢的事是不存在的。

炒客們賺的就是差價。買主和賣家擦肩而過時相視一笑,你覺得他傻,他覺得你呆,最後砸在誰手裡誰倒黴。

如今房子已經成為最好的避孕藥。2019年,何去何從,房子買還是不買?

房地產有個叫做租售比的指標,就是說房價等於多少年的房租。合理的租售比應該在15-25之間,也就是說把房子租出去,15-25年能夠把房錢賺回來是比較合理的。

就拿北京5萬一平米來說,100平就要500萬。如果你租出去,每個月不過5000的租金,一年6萬,你需要83年才能回本,產權好像才70年,這麼一算真的沒啥意義。

如果讓你去開個餐館,80年才能收回成本,你肯定不幹。但是放到房子上,有時候我們也很無奈。馬雲說未來房子如蔥,但丈母孃放話,有本事你去和蔥結婚吧。

剛需的小夥伴就不要糾結了,量力而行就好,如果怕負擔過重,可以先買個小一點的。

還有時間餘地的小夥伴,可以先租房子,避免背上高額負債讓自己在事業上畏首畏尾。但是一定要利用緩衝的時間讓自己強大起來,因為房子這道坎早晚要面對。

周天王說2018-2019是康波週期的萬劫不復之年,60年當中的最差階段,所以一定要控制2018、2019的風險,第一要做好保值,第二要保證流動性。

高位的房子絕不是流動性好的資產,先不說各種限制買賣的政策,一旦市場出現房價下行的一致預期,不是你想賣就能賣出去的,等待你的可能是“無量跌停”。

一輪房地產去庫存的大潮過後,以家庭債務/家庭可支配收入測算,截至2017年末,中國家庭部門槓桿率高達110.9%,已經超越美國。

如今政府槓桿,企業槓桿還有居民槓桿居高不下,再來一輪去庫存的大行動已經沒有加槓桿的空間。

如果房價繼續漲,中國經濟的騰挪空間只會越來越小。面對經濟下行風險,脫實入虛還有中美貿易摩擦的壓力,國家必然要堅決遏制房價上漲。未來房價就算不跌,也漲不到哪裡去了。

如果不是剛需,不建議小夥伴繼續投資房產。你買了不過是指望後邊還有傻子來接盤罷了,但萬一你就是那最後一個呢?

炒過妖股的人都知道,擊鼓傳花,位置越高,風險也就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