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易安居士也曾迎風立船頭

陷入愛的激流,讓李清照卓而不群,才情汪沛,但同時,也讓這位中國第一女詞人的生命軌跡呈現出一道哀婉的曲線。

生於書香門第,蒙蔭良好的家教和濃重的文化薰陶,讓李清照從少女時代起就顯露出迥異於其它顯宦千金的才情。在奼紫嫣紅的後花園裡,在悠來蕩去的鞦韆架上,李清照娥眉如黛,粉靨如花,飛揚出一串串婉約靈動的懷春之詞:"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點絳唇》)“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棉。黃昏疏雨溼鞦韆。”(《浣溪沙》),在撫琴弄箏的閒愁中,待字閨中的李清照期待著心中的如意郎君,憧憬著美好的愛情。

知否?知否?易安居士也曾迎風立船頭

顯然,在婚姻須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會,李清照與趙明誠的結合是令人羨慕的。共同出身名門的成長背景,讓李清照和趙明誠在文化修養上可以心意相通,而偏好金石碑帖的趙明誠,又在某種程度上激發著李清照的創作靈感。當時的趙明誠一出太學,便出任鴻臚少卿,這樣的官職自然衣食無憂,於是這對新婚燕爾的小夫妻便將所有餘錢全部用來購買金石書畫,古玩碑帖。據說每當購得一幅上好的書畫或是一件精緻的器物,夫妻二人都要把玩良久,摩挲再三,他們常常以一根蠟燭為限,在跳動的燭光中共同記錄這些藏品的質地、工藝,並認真查勘出其中的瑕疵,當蠟燭燃盡,二人方雙雙就寢。李清照和趙明誠的婚姻生活充滿著色彩,甚至連喝一杯茶都情趣盎然。李清照博聞強記,每天晚飯後,便和趙明誠來到廳堂,先沏上一壺香茶,然後隨便就家中的文史典籍拋出一題,看誰能最先說出答案在哪本書哪一卷甚至哪一行,誰便可以喝上一杯茶。這是怎樣的神仙眷侶啊!當閃爍的燭光照亮他們幸福的臉龐,當"鬥茶"的笑聲在歸來堂快樂地升起,高雅的情趣已經將李清照和趙明誠的愛情緊緊地粘合在一起。“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減字木蘭花》)對鏡貼花黃的李清照,在愛情的潮水中激盪著自己的才思,更沉醉在愛與被愛的幸福之中。

知否?知否?易安居士也曾迎風立船頭

然而,這份寧靜的幸福,最終被金兵南下的鐵蹄叩得粉碎。靖康二年(1127)年春,金人將徽欽二帝遠擄北國,北宋滅亡,五月,康王在建康匆匆繼位,南宋開始。由於李清照和趙明誠家居山東,正處於淪陷區,夫妻二人和所有“北人”一樣,被迫南渡。他們將多年辛苦收集的金石碑帖經過一番整理,在裝滿整整十五車後,便一路疾行奔赴建康。然而,就在二人到達建康不久,新朝廷便任命趙明誠為湖州知州,由於時間緊急,趙明誠來不及帶上家眷,便匆匆赴任。李清照不會想到,趙明誠此去,會和自己陰陽兩隔。就在趙明誠啟程赴任不久,李清照便接到了丈夫的來信,信中說他中暑染疾,大限將至。李清照連忙趕到趙明誠任所,但最終還是沒能留住這位相敬如賓亦夫亦友的親密愛人。當紛飛的紙錢彌蓋李清照的素服和淚眼,那些秉燭夜話的情景,那些競才鬥茶的往事都已成為痛苦的回憶。“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從未感到孤獨的李清照,第一次感到才情與愛情都沒有回應的孤獨。

長伴孤燈,身擁冷衾,李清照在傷逝中憔悴著自己的青春,而隨之而來的打擊令這位太守遺孀更加寒冷。就在趙明誠死後不久,有人造謠稱趙明誠曾和金人暗通款曲,獻給金人一個金壺,當這個謠言傳到皇帝的耳中,剛剛死去的趙明誠便落了個投敵叛國的嫌疑。為了洗清九泉之下丈夫的不白之冤,李清照以自己的羸弱之身開始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奔走。由於金兵一路狂追,高宗和一班文武大臣如喪家之犬,不斷地變化著"行在"(皇帝蒙塵在外時所在之地)。就在金兵的鐵蹄騰踏黃塵的同時,李清照的繡襦也沾滿了晨露和汗水,而當可憐的宋高宗被金兵追到海上,李清照也不得不兩度僱船出海。在歷經兩年多的奔波之後,這個弱女子終於在杭州通過一位在朝中任職的朋友的幫助,澄清了事實,使亡夫的冤屈得以昭雪。“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漁家傲》)迎著狂濤巨浪,憂心如焚的李清照艱難地倚在船頭,歲月的風刀霜劍在這位執著的女人臉上刻下印痕,而她卻始終目光如炬,從未想過一絲放棄。

知否?知否?易安居士也曾迎風立船頭

如果說不辭勞苦的申冤之路見證了李清照的情深意篤,那麼續寫趙明誠未竟的《金石錄》這部鴻篇鉅製則更讓後世的知音伉儷肅然起敬。紹興二年春,就在丈夫平反昭雪,萬物復甦之時,李清照開始揮灑自己的才華和心血,專心致志地整理完成凝聚了她和丈夫大半生心血的《金石錄》,儘管由於連年兵燹,李清照和趙明誠傾囊收藏的金石碑帖已散失殆盡,但這部未完成的《金石錄》卻已經成為他們琴瑟和鳴的珍貴見證。依舊是一豆青燈,依舊是一杯釅茶,而彼時的李清照已經在端莊秀氣的蠅頭小楷中尋找愛人的影子。歷經數月的嘔心瀝血,當厚達三十卷的《金石錄》平鋪書案,當飽含深情的《金石錄後序》落滿了這位中國第一才女的斑斑淚痕,李清照,已經用一部厚重的傳世之作將自己的愛情化為永恆!

在李清照清麗婉約的詞風中行走,我們可以感受到"輕解羅裳,獨上蘭舟"的靈動,能夠領悟到"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愁緒,正是這些細膩的文字,構成了宋詞中一道別具異彩的風景。據說李清照有一孫姓友人,其小女十歲,極為聰穎,膝下無子的李清照曾有意將畢生所學傳之於她,但這個小女孩卻脫口道:“才藻非女子事也。”令李清照失意很久。回望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一句“才藻非女子事”不知淹沒了多少女子的才華,但也正因如此,才讓李清照的才情不僅在男性統治的文字世界一枝獨秀,成為婉約派的一代詞宗,更讓一個執著女人的悽美愛情有了一串帶淚的軌跡和詩意的註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