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詩人考了十年都沒有高中,絕望之時寫的一句詩,家喻戶曉!

唐朝末年,詩人羅隱來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他和許多讀書人一樣,也想借助科舉考試踏入仕途,一展宏志。但是,晚唐時期政治腐敗,科舉考試已經不再是選賢取能的一項考試,而是變成了官員們斂財的工具。

這位詩人考了十年都沒有高中,絕望之時寫的一句詩,家喻戶曉!

考試完後,羅隱信心滿滿地回到客棧等候中第的消息,可是他等來的卻是落榜的噩耗。別說狀元,那紅榜上壓根就沒有羅隱二字。落榜後,羅隱並沒有太懊惱,他在長安住了下來,打算跌倒重來,他堅信下一次的考試能夠中第。

第二年正好逢上大旱,百姓沒有收成,各地出現了不少難民。唐昭宗對此束手無策,只能請法師做法,祈求神靈,降下大雨。另外,唐昭宗還在科考試卷中加了一道題目,就是問考生們如何防治雨旱災害。羅隱看到這道題目後,將他的見解在試卷中寫出來。

他勸唐昭宗要勤政愛民,未雨綢繆,而不是祈求神靈,還提了幾條防旱抗旱的建議。沒想到,唐昭宗看後,龍顏大怒。他認為羅隱是在質疑他的能力,沒有錄取他。就這樣,羅隱又落榜了。按理說,羅隱應當知難而退,可偏偏他決定還要繼續考下去,以至於當時的閱卷官員和監考官員都認識他,知道長安內有這麼一個“考瘋子”。

這位詩人考了十年都沒有高中,絕望之時寫的一句詩,家喻戶曉!

羅隱一共考了十次,都未能及第。十年後,羅隱徹底的絕望了。他夜夜買醉,想用酒精麻痺自己。一次,羅隱喝得酩酊大醉之時,偶遇早年結識的一位妓女雲英,雲英看到他的樣子,忍不住問道:“怎麼還沒有脫白呢?”

唐朝規定,只有官宦人家才可以穿帶有顏色的衣服,普通百姓只能穿白色或者黑色的布衣,羅隱十年之前穿著布衣,而今依然布衣在身。雲英的話令羅隱黯然神傷,他無從發洩,只能將滿腔的失意付諸於筆端,寫下一首《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這位詩人考了十年都沒有高中,絕望之時寫的一句詩,家喻戶曉!

詩名《自遣》,是自行排遣寬慰的意思。解讀此詩,關鍵要理解詩人之“愁”和“恨”是社會之愁,家國之愁。勸說,皇帝不理;諷諫,皇帝會惱怒。那詩人只有用玩世不恭的態度面對社會了。

千年以來,一些窮愁潦倒的詩人常常沉飲“自遣”,但在眾多的解愁詩句中,惟獨最容易記起的只有這句“今朝有酒今朝醉”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