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於白馬寺的佛教寺廟——西安羅漢寺

(紅星閃閃耀秦川——陪著兒子學文史篇)

終南山 ,因其居天之中,都之南,故稱:中南山。後演變為“終南山”,此稱呼最初發於《尚書·禹宮》。終南——天下修道之冠;終南——天下隱居之絕;終南——天下教理之源;於是歌裡就有了“一城文化半城神仙”的說法。

早於白馬寺的佛教寺廟——西安羅漢寺

秦嶺北麓,草堂寺西北,從西鄠路與八號路十字向南,有南北龐村。這兩個村相傳為大槐樹遷來的龐姓集聚地,後龐姓再次搬遷,現以賀姓為主,僅留龐姓空名。南北龐村之間,有一座歷史極其悠久的寺廟——羅漢寺。有多悠久?據考證,它要早於我國公認的官建佛教第一寺——白馬寺。

早於白馬寺的佛教寺廟——西安羅漢寺

佛教自西漢傳入長安後不久,終南山下即開始修建弘教的據點,該寺建於東漢永平(公元58——61年間,白馬寺建於公元68年)年間。該寺初名:白馬昭覺寺。晉太安元年(302)敕建行香院;唐武德間(618~626)改為莊嚴院;唐貞觀十九年(645)又改為白馬寺;金大定三年(1163)改為洪福院;元代仍改為行香院;明永樂三年(1405)重建,改為羅漢禪寺;明景泰二年(1451)重修;明嘉靖元年(1522)及四十四年(1565)兩次重修,仍稱羅漢寺。因地處龐村,群眾習稱龐村寺,我們在這些記賬簿一樣的“履歷”中,體會到的僅僅是那莊嚴而教條的歷史壓力。但對於絕大多數西安人,甚至鄠邑區人,更甚者是秦鎮人,可能連它的位置都不知道。這樣也好,這樣也罷,少了騷擾的文物和文化可能比我們無知的保護更有意義。

早於白馬寺的佛教寺廟——西安羅漢寺

於是,寺內的“大鵬金子雕靠背”就和萬花山的“攢角樓暖閣”、祁村的公輸堂“天宮樓閣”成了“鄠邑三絕”。寺內西晉惠帝的《聖旨碑》成為長安最早弘化佛教的珍貴資料,更是填補了漢至西晉階段長安弘化佛教的斷代。

早於白馬寺的佛教寺廟——西安羅漢寺

白馬昭覺寺,更是“神仙路”(自長安途經天水的古絲綢之路)途經之處。玄奘法師去印度取經,在此夜宿並向南走到終南山鄠邑阿姑泉福慧寺的一個節點。而這個節點,恰恰有著這一歷史事件及“神仙路”的記載。

早於白馬寺的佛教寺廟——西安羅漢寺

白馬昭覺寺自西晉過後,規模不斷擴大,截止東晉十六國,它和東南不遠的草堂寺,及西南的鳩摩羅什寺已經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管理全國佛教事務機構的所在地。

早於白馬寺的佛教寺廟——西安羅漢寺

也就是這麼一座意義重大的寺廟,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遭到毀滅性打擊!寺內百餘通石碑被砸,大鐘被鍊鋼鐵,宏大的建築群被毀。之後,在善男信女的募捐下得以復建。而同時它也給了信徒最純潔的尊重——不收門票。

早於白馬寺的佛教寺廟——西安羅漢寺

寺廟靜、淨,節假日或者內心煩亂時,行走期間,看著憨山大師的偈子,似乎一切都會明朗,這似乎也是我們去廟的一個原因吧,而這一切往往又與信仰無關。

早於白馬寺的佛教寺廟——西安羅漢寺

《憨山大師費閒歌》

講道容易體道難 雜念不除總是閒

世事塵勞常掛礙 深山靜坐也徒然

出家容易守規難 信願全無總是閒

淨戒不持空費力 縱然落髮也徒然

修行容易遇師難 不遇明師總是閒

自作聰明空費力 盲修瞎煉也徒然

染塵容易出塵難 不斷塵勞總是閒

情性攀緣空費力 不成道果也徒然

聽聞容易實心難 侮慢師尊總是閒

自大貢高空費力 聰明蓋世也徒然

學道容易悟道難 不下功夫總是閒

能信不行空費力 空空論說也徒然

閉關容易守關難 不肯修行總是閒

身在關中心在外 千年不出也徒然

唸佛容易信心難 心口不一總是閒

口唸彌陀心散亂 喉嚨喊破也徒然

拜佛容易敬心難 意不虔誠總是閒

五體虛懸空費力 骷髏嗑破也徒然

誦經容易解經難 口誦不解總是閒

能解不依空費力 日誦萬卷也徒然

早於白馬寺的佛教寺廟——西安羅漢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