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声烛影”后,赵光义登基称帝,他是如何对待年仅24岁的嫂子?

赵匡胤设计了“黄袍加身”的桥段,一番“左右为难”后登基称帝,改周为宋,将柴荣留下的孤儿寡母赶下台,享受一番帝王的乐趣,而为了防止属下自儿也再来个“黄袍加身”事件,赵匡胤又巧妙的设计了“杯酒释兵权”事件,将一众开国武将一一赶回老家享清福去。但,他却遗漏了一人,这就是他的亲弟弟赵光义,以至于后来发生了“斧声烛影”这件千古疑案!

“斧声烛影”后,赵光义登基称帝,他是如何对待年仅24岁的嫂子?

据司马光《涑水记闻》中记载,976年,赵匡胤暴毙前夕,当时年仅24岁的皇后宋氏命太监王继恩传召皇子赵德芳前来,以应不测,但令人意外的是,赵德芳人没来,倒将赵匡义给引来,原来,这王继恩早已被赵光义所收买,他接到命令后,并没有前去宣召赵德芳,而是直奔晋王府,对他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斧声烛影”后,赵光义登基称帝,他是如何对待年仅24岁的嫂子?

当赵光义引兵前来时,宋皇后心中一惊,随即自知已无法改变现状,随即假装哭啼,说道:“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而赵光义此时内心窃喜,表面却假装悲哀,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回应道:“共保富贵,无忧也”,对这位年近24岁的嫂子假意安抚,告诉她,不用担忧,一定保你们荣华富贵。

“斧声烛影”后,赵光义登基称帝,他是如何对待年仅24岁的嫂子?

但是,当赵光义登基为帝后,他曾经许诺的“共保富贵,无忧也”却成为了一句空话,他早对宋皇后怀恨在心,恨她当初宣召的是赵德芳,而非自己,不久后,便将这位24岁的小嫂子赶出了皇宫,且居住地更是一迁再迁,令其饱受苦楚,凄凉的度过了20多年,995年4月,宋皇后病逝,年仅44岁!

“斧声烛影”后,赵光义登基称帝,他是如何对待年仅24岁的嫂子?

宋皇后去世后,按规矩,她有皇后之尊,理应与赵匡胤合葬在一起,牌位入太庙,享受后代香火供奉,并全国上下着孝服,以示悲哀,但令人无语的是,赵光义先是下令,全国上下,不管是他还是大臣、百姓,均不得着孝服,且牌位不得进入太庙,且更是将宋皇后与赵匡胤分葬,可谓是死也不让他们死在一起,如此一般,可见赵光义对宋皇后怨恨程度,令人为之一颤!

“斧声烛影”后,赵光义登基称帝,他是如何对待年仅24岁的嫂子?

怪不得后来《宋史》对此事也颇有微言,内记载:“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如此心狠手辣的对待嫂子,我们或许从此事中便可窥测一二,历史上鼎鼎有名的“斧声烛影”这千古疑案,可能确有其事,而宋皇后就是当时的见证者,最后才引来了赵光义疯狂的报复吧?各位看官,不知你们怎么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