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聲燭影”後,趙光義登基稱帝,他是如何對待年僅24歲的嫂子?

趙匡胤設計了“黃袍加身”的橋段,一番“左右為難”後登基稱帝,改周為宋,將柴榮留下的孤兒寡母趕下臺,享受一番帝王的樂趣,而為了防止屬下自兒也再來個“黃袍加身”事件,趙匡胤又巧妙的設計了“杯酒釋兵權”事件,將一眾開國武將一一趕回老家享清福去。但,他卻遺漏了一人,這就是他的親弟弟趙光義,以至於後來發生了“斧聲燭影”這件千古疑案!

“斧聲燭影”後,趙光義登基稱帝,他是如何對待年僅24歲的嫂子?

據司馬光《涑水記聞》中記載,976年,趙匡胤暴斃前夕,當時年僅24歲的皇后宋氏命太監王繼恩傳召皇子趙德芳前來,以應不測,但令人意外的是,趙德芳人沒來,倒將趙匡義給引來,原來,這王繼恩早已被趙光義所收買,他接到命令後,並沒有前去宣召趙德芳,而是直奔晉王府,對他一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斧聲燭影”後,趙光義登基稱帝,他是如何對待年僅24歲的嫂子?

當趙光義引兵前來時,宋皇后心中一驚,隨即自知已無法改變現狀,隨即假裝哭啼,說道:“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而趙光義此時內心竊喜,表面卻假裝悲哀,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回應道:“共保富貴,無憂也”,對這位年近24歲的嫂子假意安撫,告訴她,不用擔憂,一定保你們榮華富貴。

“斧聲燭影”後,趙光義登基稱帝,他是如何對待年僅24歲的嫂子?

但是,當趙光義登基為帝后,他曾經許諾的“共保富貴,無憂也”卻成為了一句空話,他早對宋皇后懷恨在心,恨她當初宣召的是趙德芳,而非自己,不久後,便將這位24歲的小嫂子趕出了皇宮,且居住地更是一遷再遷,令其飽受苦楚,淒涼的度過了20多年,995年4月,宋皇后病逝,年僅44歲!

“斧聲燭影”後,趙光義登基稱帝,他是如何對待年僅24歲的嫂子?

宋皇后去世後,按規矩,她有皇后之尊,理應與趙匡胤合葬在一起,牌位入太廟,享受後代香火供奉,並全國上下著孝服,以示悲哀,但令人無語的是,趙光義先是下令,全國上下,不管是他還是大臣、百姓,均不得著孝服,且牌位不得進入太廟,且更是將宋皇后與趙匡胤分葬,可謂是死也不讓他們死在一起,如此一般,可見趙光義對宋皇后怨恨程度,令人為之一顫!

“斧聲燭影”後,趙光義登基稱帝,他是如何對待年僅24歲的嫂子?

怪不得後來《宋史》對此事也頗有微言,內記載:“宋後之不成喪,則後世不能無議焉”,如此心狠手辣的對待嫂子,我們或許從此事中便可窺測一二,歷史上鼎鼎有名的“斧聲燭影”這千古疑案,可能確有其事,而宋皇后就是當時的見證者,最後才引來了趙光義瘋狂的報復吧?各位看官,不知你們怎麼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