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王安石傳》

讀《王安石傳》

梁先生通過對諸多歷史文獻記載實錄的研究為王安石正名,對相關的信息詳細斟酌對照,細緻到具體年月,如什麼時候誰做了什麼事來推翻對王安石汙衊的歷史說法,心思縝密論據充足,揭露出了宋史編纂者們和後世打壓詆譭王安石的醜陋手段和心態。

歷史上凡事存在爭議的話題都不可只信一家之言,凡事都需要用辯證的思維來看待,人不會十全事也不會十美,評價一個歷史人物更不能帶有感情色彩,將個人的喜好、學派的壁壘都放入其中;再說,改革,本來就會觸碰到權貴們對利益,打破既有的平衡,實行的過程中必定會有一個艱難的過程,否則那還能叫改革嗎。而後來反對派佔了上風,必定會使用各種手段去醜化改革者,將所有的責任什麼國家滅亡的原因都歸咎到一人身上,我們想想一個人怎會有如此大的能量,真要說責任那也是全體官員們都有,怎可讓一人承擔。

這本書也啟發我們在讀書特別是史書的時候萬不可盡信書,總要帶著懷疑的眼光來看,邊看邊思考,否則很容易就會隨著陷入別人的見解當中,而迷失了自我的獨立思考。

但是呢,書中多處存在梁先生梁先生對王安石五體投地的佩服之感,將王安石比作史上少有的幾個人之一,將他說成是千年以來少有甚至是僅有的明白人,這些說法是不是有點失真言過其實呢,是不是有點引導讀者向另外一個極端發展的趨勢呢呢,梁先生教我們使用辯證和公平的眼光看待王安石,而他自己卻深深的沉浸其中而無法自拔,還要去促使後人也有類似的觀點,這一塊是本書中的一個不足之處。

書中講到王安石做官初期的歷史,皇帝多次請他做官都推辭不去,這在後世是多麼的難以想象,他怎敢公然違抗不執行皇帝的旨意,怎敢如此這般的不給皇帝臺階下……然而這都是當時社會政治的特徵,皇帝還不至於獨裁,臣工還不至於奴才,還有在閱讀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時,時時為王安石捏著一把汗,他那樣肆無忌憚的指出皇帝做的不對的地方,都不怕皇帝生氣殺他的頭嗎,然而並沒有,官還是照樣做,這也更體現出當時皇權還不至於一手遮天,諸事都是皇帝說了算。此時此刻想想,我當時為什麼會有那種感覺呢,是不是宋之後的政治環境給了我根深蒂固的初因呢,我是不是也被奴化思想所裹挾呢,想想還真是,可怕可怕......

漢唐時期君臣坐而論道,皇室是皇室,政府是政府,區分是很明顯的;宋代時(書中也有提到)大臣們就開始站著和皇帝議事了,不過皇室與政府也是區分比較明顯的;然而到了清朝,大臣們都得跪著議事了,皇權一手遮天,皇權是皇權,政府也屬於皇權管轄,完全家天下的狀態。讀錢穆先生 歷代政治得失 其中滋味更加明顯厚重,歷史向前政治向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