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皇帝基本都稱為漢某帝,為何秦朝皇帝稱為秦始皇,秦二世?

我們經常看一些歷史類文章可能會感覺到有一些奇怪,嬴政被稱為“秦始皇”,他的兒子胡亥被稱為“秦二世”,劉邦被稱作“漢高祖”

漢朝皇帝基本都稱為漢某帝,為何秦朝皇帝稱為秦始皇,秦二世?

漢高祖劉邦塑像

,而他後面的皇帝都被稱作“漢某帝”,那麼,這些稱號到底代表了什麼?

我們先看漢以前(包括漢朝),那個時候的國君的稱號被稱為“諡號”,這個稱號是國君駕崩之後大臣和後繼之君給他上的,有嚴格的規定,必須從規定的50多個字裡選,分為表揚型,批評型和同情型。表揚型較多,如漢文帝的“文”代表的是經天緯地,漢武帝

漢朝皇帝基本都稱為漢某帝,為何秦朝皇帝稱為秦始皇,秦二世?

漢武帝君臨天下

的“武”代表的是克定禍亂;批評型也有,比如商紂王的“紂”指的是濫殺無辜,這是周朝君臣給他上的諡號。最後一個同情型,例如“漢殤帝”,幾歲就死了,未成年夭折被稱為“殤”。

漢朝使用了諡號制度,因此,漢朝的皇帝基本上都是“漢某帝”,當然,也有特殊的,比如“漢高祖”就屬於劉邦的廟號,再比如“漢光武帝”的“光武”二字,也屬於諡號

在唐以前,不是每個皇帝都有自己的廟號,除了開國之君,所以為了方便,除了劉邦稱呼他的廟號“漢高祖”之外,其餘皇帝都稱呼諡號。

值得注意的是,從商周一直到清,每一個皇帝基本都有自己的諡號,雖然有的時候不用這個諡號來稱呼他,比如隋煬帝的“煬”就是一個批評型諡號,崇禎皇帝也有,清朝給他的諡號是“烈”,表示對他“君王死社稷”的敬佩。

再來看秦朝,因為秦始皇認為諡號是子議父,臣議君,把它取消了,他自稱“始皇帝”,後面的就稱“二世”一直到“萬世”。

漢朝皇帝基本都稱為漢某帝,為何秦朝皇帝稱為秦始皇,秦二世?

注:標題“漢某帝”,“秦始皇”都應加引號,因標題字數限制未添加,望讀者知悉。本文原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