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中国首富,对腐朽的清廷心灰意冷,梦想是移民美国

康乾盛世后,清王朝逐渐在故步自封中迷失自我,而此时的西方却结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封建制度不可避免地与资本主义大工业进行时代的较量。

终究还是来了。英国人坚船利炮的一声轰响,强行用野蛮的武力敲开了清国的国门,清政府也在无可奈何中签订了近代第一份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令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朝时期的中国首富,对腐朽的清廷心灰意冷,梦想是移民美国

广州十三行

故事从这里讲起,清朝于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保留广州"广州十三行"一地作为唯一合法的对外通商港口。历史上每每大政方针的落实,总会有一部分人的蛋糕被触及,也总会有一部分人因此而受益,广州十三行中的伍氏家族就是后者。

伍氏家族的掌舵人叫伍秉鉴,是十三行中的怡和行的行主。这个人天生就是个生意经,借助广州十三行这个平台把贸易和口碑送到了国外,在清廷、东印度公司、散商和美商中间左右逢源成就了商业传奇。伍家产业经营范围不仅局限在国内的地产、房产、茶园、店铺等,还大胆地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甚至涉足国外保险业务等领域,使怡和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而他本人也被一些的西方学者称为"天下第一大富翁"。

伍家所积累的财富是相当惊人的。据1834年伍家自己的估计,他们的财产已有2600万银元,按照国际银价换算,这个数目相当于今天的50亿元人民币,也是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

清朝时期的中国首富,对腐朽的清廷心灰意冷,梦想是移民美国

伍秉鉴画像

在广州十三行经商的那段日子里,伍家生意蒸蒸日上,清朝的对外贸易也处于贸易顺差,天朝沉浸在了享受盛世的迷梦当中。由于清朝常年的对外贸易顺差,让英国人产生了不平衡的心理,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居然把先进的工业国的钱赚走了,英国人不能接受这个现实但是又无可奈何,最终只能用最原始最野蛮的武力去掠夺他国财富。

中英鸦片战争爆发,跟英国人料想的一样,没费多大的力气就击败了清廷,获得了他们想要的一切。清政府将战败的原因归咎于十三行的商人头上,并以此不断地敲诈勒索这些商贾,十三行的商人们像待宰的羔羊一样只能倾尽家产填补战争赔款,还有不少富商被逮捕下狱,十三行在战争的阴云笼罩下丧失了往日的辉煌。

清朝时期的中国首富,对腐朽的清廷心灰意冷,梦想是移民美国

南京条约签订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在1843年下令行商偿还300万银元的外商债务,而伍秉鉴一人就承担了100万银元,也就是在这一年,伍秉鉴一病不起。

弥留之际,伍秉鉴曾写信给马萨诸塞州的美国友人说,若不是年太大,经不起漂洋过海的折腾,他非常想移居美国安度晚年。这里面既有着对清政府过河拆桥的抱怨,也有着对自己生不逢时的感叹,1843年9月4日,晚清首富伍秉鉴在遗憾和病痛中溘然长逝,辉煌的伍氏家族也湮灭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