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四大機遇


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四大機遇

機遇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凸顯出大健康產業的經濟新著力點作用。

首先,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階段。自2014年起,中國經濟逐步進入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過渡階段,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以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由要素和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為主要特徵的新常態,還將與主要依賴信貸拉動和製造業,而服務業相對滯後的增長模式並存。但從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出口和國際收支、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等方面判斷,我國經濟將不斷邁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新常態。

其次,先進製造業和新興服務業是實體經濟發展關鍵。新常態是中國經濟向更高發展水平躍升的必經階段,這一判斷是中國認識當下、規劃未來、制定政策、推動發展的理論依據。在當前中國進入新常態的發展階段,實體經濟優先發展的關鍵在於促進製造業發展,以及先進製造業和新興服務業融合發展。我國製造業和新興服務業不僅要面臨全球節能減排和世界經濟格局調整的重大外部挑戰,還要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適應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的戰略需求,成為新常態下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引擎。

第三,大健康產業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著力點之一。2015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了“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這一經濟發展的邏輯主線,並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新的突破口和經濟政策的新著力點——解決了供給側的問題,就能突破阻礙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關口,為落實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贏得更廣闊的空間,為今後應對外部變化贏得更大主動權。

大健康產業是先進製造業和新興服務業深度融合的新型產業,在國家全面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大健康產業作為有益於社會民生和人類福祉、有利於消費升級和經濟提速的產業,能夠成為供給側改革的經濟著力點,因此,大健康產業無論在政策獲得、資本傾向或是技術創新、人才集聚等方面都斬獲更多發展機遇。


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四大機遇


機遇二:中國運籌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實現彎道超車為大健康產業創造了新的機遇

中國蓄勢發力第四次工業革命。第四次工業革命是在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以及人工智能、3D打印、清潔能源、無人控制、量子信息等技術推動下,開始的生產與服務智能化、生活信息化及智能化的全新革命。不斷湧現的創新技術為大健康產業注入無限活力。大健康產業是傳統的醫藥、醫藥服務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能源等新技術融合的產業,其發展契合第四次工業革命信息化、數據化的發展特點,能夠帶來傳統醫療健康市場的鉅變,符合個性化消費需求,改變以往醫療健康產業產品、服務千篇一律的局面,也預示著大健康產業將在中國的新工業革命競爭中大有作為。

首先,大數據、互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突破和深化應用,為大健康產業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大數據與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健康及醫療行業可實現對現有資源的整合和應用,提高行業運行效率,挖掘產業巨大潛力。同時以大數據分析為基礎,物聯網服務運營平臺為依託,實現個性化健康管理將成為未來健康產業的發展趨勢和突破口。

第二,生物科技創新成果開拓了大健康產業的新領域。在生物科技創新的影響和推動下,生物藥物產業規模迅速擴大,生物藥物全球市場規模從1997年的975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2.5萬億元,佔整個醫藥市場的17%左右。2014年中國生物藥市場規模約為2749.8億元,同比增長34%,預計2016-2018年間複合增長率達到20%。此外,生物科技發展使得藥物的品種不斷增加,預計到2018年,利用基因重組技術研製的新藥可能達到2800種之多。

第三,基礎醫療研究與實踐領域科技產出效率提升。“十二五”以來,中國在醫療衛生領域持續加大投入,組織實施了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等一批重點科技計劃項目,國家財政投入總計近300億元。2010年至2014年,中國醫學SCI期刊論文總量超過23萬篇,居世界第2位;2011年以來,醫藥類專利申請量已位居世界第一;基因組學、幹細胞、免疫學等基礎研究領域已達國際先進水平,為疾病防治技術與產品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在疾病防治領域取得很多突破:在心腦血管病方面探索出了一套適合中國人群特點的高血壓控制、腦卒中預防治療及管理模式,在顱腦外科領域取得多項關鍵技術突破,進一步優化了外科治療方案;在腫瘤防治方面,提高了早診率,研製了一批臨床診療規範和關鍵技術,使治療的規範化與精準化程度大大提高;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如中國自主研發的艾滋病毒核酸檢測試劑使檢測窗口期由22天縮短至11天;中國自主研發的人工肝系統,將急性和亞急性重症肝炎病死率由88%降至21%,慢性重症肝炎病死率由85%降至57%;新型結核桿菌快速檢測試劑使檢出率提高20%。藥物創新能力提升。而且還重點針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病毒感染性疾病等10類(種)疾病,採取產學研結合的方式,加快藥物品種創新研發,已累計有85個創新藥物獲得批准,超過200個新藥品種處於臨床試驗階段。這些科技創新成果均為大健康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四大機遇


機遇三:大健康產業地位在“健康中國”戰略推進和系列國策實施中得以彰顯提升

一是大健康產業相關政策陸續出臺。近年來,國家及地方政府圍繞大健康產業發佈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措施,彰顯出國家對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視和推進大健康產業快速發展的意願。大健康產業迎來了空前利好的政策環境——2013年8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促進健康服務業的發展,將重點發展健康服務業、健康養老服務和健康保險產品和相關支撐產業;2013年10月,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中國醫療衛生健康產業發展重點將從以治療為主轉為預防為主,以傳染病預防為主轉變為以慢性病預防為主”,“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蓋全生命週期的健康服務業體系,健康服務業總規模達到8萬億元以上。”

二是“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健康中國”概念,報告指出“健康是群眾的基本需求,我們要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國”;“健康中國2020”戰略明確提出“到2020年中國主要健康指標基本達到中等發展中國家的水平,人均預期壽命將從2005年的73歲增加到2020年的77歲,衛生總費用佔GDP的比重要增加到6.5-7%,提高兩個百分點。這一政策將“健康強國”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將“健康中國“提高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預計未來政府醫療健康投入將持續增加。

三是國家主導推動大數據支撐大健康產業發展。2015年3月,國務院印發《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彰顯國家優化醫療資源供給分佈,全面促進分級診療、醫養結合的決心。同時商業健康保險、健康管理有望顯著受益於數據平臺的全面建立;2015年7月,國務院發佈《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特別提出要“推廣在線醫療衛生新模式”和“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進一步為健康服務業發展指明瞭方向。

各項國家政策能夠切實助力大健康產業實現長足發展,形成了重大政策持續利好的發展態勢。


中國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四大機遇


機遇四:消費市場逐步升級與健康觀念日趨轉變為大健康產業開拓了更大的市場空間

一是中國人口基數龐大,市場空間廣闊。2018年,中國人口總數達13.9億人。2017年全國衛生總費用達51598.8億元,佔GDP百分比為6.2%。其中,政府衛生支出15517.3億元,佔比30.1%,社會衛生支出21206.8億元,佔41.1%,個人衛生支出14874.8億元,佔28.8%。人均衛生總費用3712.2元,較上年增長360.5元,增長10.75個百分點。

二是老幼人口數量齊增,帶動產業發展。截至2016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3億人,佔總人口的16.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達1.5億人,佔總人口的10.8%。預計到2050年,老年人口總數將超過4.8億,老年人口的健康醫療市場將進一步擴容。

三是健康觀念轉變,推動產業鏈向高價值環節延伸。如今,70後、80後正逐漸成為社會各領域的中流砥柱和財富的主要擁有者,同時也是主流消費人群,他們崇尚自然、高品質的消費觀念,與50後、60後有本質不同,也正是由這批高收入、健康理念先進的人群帶動,關於健康消費的社會價值觀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人們從關心治療逐漸轉向關心預防、養生及整體健康管理。人們的健康需求,不再僅僅侷限於醫療環節,而是從醫療逐步地向大健康的產業鏈前端和後端的高價值環節延展。整個大健康產業鏈條上的企業都將迎來歷史性的機遇。

(寧玉強)

更多內容請搜索並下載滿天星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