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要把握好“加餐”機遇

通過政策導向下的法治完善和市場補缺,讓中小企業享受到應有的市場權益,是發展市場經濟的題中應有之意。中小企業發展需要良好的市場環境,需要法治完善和制度創新,需要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的關懷和支持,也需要整個市場系統逐步更新,需要中小企業抓住機遇夯基固本強身健體。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了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實行公平統一的市場監管制度,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政策、支持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減輕企業融資負擔,改進財稅對小微企業融資的支持、減輕中小企業稅費負擔等六項舉措。針對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稅費負擔重等核心問題,中央再次釋放了多項政策利好信號。

如果說正加速落地的減稅降費政策是送給所有企業的“營養大餐”,此次中辦、國辦下發的《指導意見》明確的多項利好政策,就是在減稅降費基礎上送給中小企業的特殊“加餐”。這份“加餐”營養豐富,是針對一些中小企業“營養不良”的情況而專門定製的。在世界經濟增長放緩、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部分中小企業“營養不良”,情況不容樂觀,此次“加餐”來得正是時候。經過多年的市場艱難生存,中國中小企業迎來了突破市場困境的好時機,如果《指導意見》中的政策引導措施得到充分貫徹落實,將有助中小企業改變窘迫的市場環境,實現更有保障、更有尊嚴的生存與發展。

中國市場潛力巨大,且存在著國有、外資、股份、民營等多種所有制主體,這些主體構成了複雜多元的市場競爭環境。由於歷史原因和外部市場因素,國有企業規模相對較大,在政策、資金、競爭方面擁有更強的競爭力。外資企業往往有著跨國經營的市場經驗,在權利救濟方面也有著較強的能力。已經發展起來的大型企業民營企業,一般也能通過自己的市場規模和競爭能力,獲得與其經營規模相匹配的發展空間。

相較之下,中小企業特別是中小微民營企業天然存在著競爭劣勢。市場是個大系統,多市場主體、多所有制企業充分競爭才能讓市場系統更加健康、更具活力,沒有中小企業參與競爭的市場環境,市場中會逐漸出現資本寡頭並形成壟斷,這樣的市場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後勁。因此,讓中小企業有尊嚴地生存,平等參與市場競爭,才能形成百舸爭流的有序競爭環境。

通過政策導向下的法治完善和市場補缺,幫助中小企業走出市場困境,讓中小企業享受到應有的市場權益,是發展市場經濟的題中應有之意。中小企業發展需要良好的市場環境,需要法治完善和制度創新,也需要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的關懷和支持。這需要時間,也需要整個市場系統逐步更新,需要中小企業抓住機遇夯基固本強身健體。

《指導意見》提出,以多種舉措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包括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政策、積極拓寬融資渠道、支持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減輕企業融資負擔、建立分類監管考核機制等。在針對所有企業減稅降費的基礎上,《指導意見》提出加快推進地方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零收費,對小微企業、科技型初創企業實施普惠性稅收減免——這是中小企業的特殊待遇。針對部分中小企業訂單少、資源少的問題,《指導意見》精準輸出了“營養”——在市場準入、招標投標、軍民融合發展等方面打造公平競爭環境,完善政府採購支持中小企業的政策,等等。

讓中小企業有尊嚴很重要,健康公平的市場環境對所有的市場主體而言同樣重要。希望各有關方面加快落實《指導意見》的每一條利好政策,讓“營養不良”的中小企業及時補充“營養”。助力中小企業健康發展是一項長期工程,各種利好政策能否持之以恆地實施,對有關方面是一種考驗。當然,中小企業不能“等靠要”,應積極主動從市場找出路,同時要把握好“加餐”帶來的重要機遇。

本報特約評論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