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者開始撐不住了二手房市場量價齊跌

樓市數據下滑,已經無法獲得高利潤

最近一二十年是中國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裡中國房地產規模創下了新高,房價水平漲幅明顯,很多城市的房價都達到了上萬元甚至幾萬元,已經遠遠與人們的收入水平拉開了差距,這裡面受傷最大的肯定是購房者們,而另一面收益最大的莫過於和炒房者,他們通過大量的投資樓市進一步的推高房價水平,從購房者身上賺到了其他行業都難掙到的快錢大錢,在這樣不健康的樓市現狀下國家顯得志在必行。

炒房者開始撐不住了二手房市場量價齊跌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國家開啟了中國房地產史上最強的調控目標“房住不炒”,近兩年累計調控次數多達六七百次,對於中國整體樓市的穩定健康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從每個月國家統計局給出的數據我們就可以清晰的看到,去年全年中國一二線城市的房價交易趨勢都呈現一個降溫的狀態,雖然三四線城市這兩年房價發生了明顯的上漲,但都源於棚改與一二線炒房者下沉,從今年開始多省已經開始下調棚改套數,住建部也再次強調將會繼續“因城施策”的調控邏輯,三四線城市房價今年降溫的可能性很大。

對於炒房者來說樓市調控越嚴格,那麼他們的生存空間就會越來越小,隨著大城市的不斷深入,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一線城市這項數據就開始發生了明顯的下滑,那就是。

炒房者開始撐不住了二手房市場量價齊跌

截止2018年12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的二手房無論是交易量還是交易均價都呈現下降的趨勢,其中二手房交易價格同比下滑0.2%、0.3%、0.4%和0.3%。而交易量和價格的下跌已經不是最近才發生的事情,這種降溫已經持續有一年多了,此前筆者一位在北京海淀區買房的朋友就告知,他2015年購買的房子在2017年就下跌了近萬元左右,買入時是8萬元每平米,後來直接降到了7萬元左右;而在深圳的部分豪華小區,甚至有業主直降上百萬拋售,基本上市面上能夠獲得成交的均經過了一定力度的降價,不然基本上都是一個有價無市的狀態少人問津。

炒房者開始撐不住了二手房市場量價齊跌

我們知道的環境變化能很好的反應出市場供需狀態相對真實的情況,在新房市場上除了有剛需購房者的參與同時也有炒房者的介入,而二手房市場的需求者更多的是強剛需購房者,他們由於搖不到號或者換房需求等原因,只能選擇進入。

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調控政策的深入實施,直接改變了的交易環境,讓剛需者能夠有充足的信心相信未來入市會更加的便宜,對於來說在政策持續的影響下,他們明顯嗅到了房地產環境已經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如今他們選擇降價賣房是無奈之舉同時也算是機智的應對,畢竟如果現在不選擇降價賣掉,往後可能接盤的人更少,到時候房子在他們手裡就不再是所謂的投資品而是一堆鋼筋水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