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大寒

二十四節氣——大寒

2019年1月20日16時59分,迎來大寒節氣。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冬季即將結束之季。每年公曆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即為大寒。因“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所以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點的意思。

民諺有云,“大寒到頂點,日後天漸暖。”過了大寒又立春,即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

大寒三候

二十四節氣——大寒

一候雞乳:雞是木畜,提前感知到春氣,開始孵小雞了。

二十四節氣——大寒

二候徵鳥厲疾:大寒時節鷹隼之類的徵鳥,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於空中尋捕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禦嚴寒。

二十四節氣——大寒

三候水澤腹堅:大寒地面氣溫降至最低點,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

習俗

大寒喜迎年

二十四節氣——大寒

大寒時節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處處帶著將要到來的春日氣息。由於與歲末時間相重合,大寒亦是繁忙的時節,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飾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而這正構成了大寒特有的味道——一種帶著歡樂與喜悅熱烈期盼團圓的味道。

年末尾牙祭

二十四節氣——大寒

尾牙源自於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闆第二年要解僱誰。因此,有些老闆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餚,回家後也能過個安穩年。

蒸煮糯米飯

二十四節氣——大寒

嶺南民諺有云:“小寒大寒,無風自寒。” 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飯驅寒是傳統習俗。糯米性溫、味甘,有補虛、補血、健脾暖胃的效果,在寒冷的季節吃糯米飯最適宜。

在廣東,常見這樣的情景:大寒來臨前,家家戶戶煮上一鍋香噴噴的糯米飯,拌入臘味、蝦米、幹魷魚、冬菇等,以迎接傳統節氣中最冷的一天。而我國北方最典型的就是八寶飯。將糯米蒸熟,拌以糖、豬油、桂花,倒入裝有紅棗、薏米、蓮子、桂圓肉等果料的器具內,蒸熟後再澆上糖滷汁即成。味道甜美,是節日和待客佳品。安徽安慶則有大寒炸春捲的習俗。

吃消寒糕

二十四節氣——大寒

吃“消寒糕”的習俗在北京由來已久。“消寒糕”是年糕的一種,不但因其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後全身感覺暖和,有溫散風寒、潤肺健脾胃的功效,而且老百姓選擇在“大寒”這天吃年糕,還有“年高”之意,帶著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昇的好彩頭。

踩碎——驅兇迎祥

二十四節氣——大寒

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爭相購買芝麻秸,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求得新年好口彩。孩子們也在玩耍中驅走了寒意,這也使得大寒驅兇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溜冰比賽

二十四節氣——大寒

據記載,古時皇家,尤其在清代,到了大寒,一般要舉行溜冰比賽,算是宮廷裡的一項“體育運動”。當時冰上的表演類型也種類繁多,例如打冰球,還有冰上表演、雜技等。這一習俗今仍盛行。

祭灶:糖粘灶王嘴

二十四節氣——大寒

農曆臘月二十三日為祭灶節,民間又稱“交年”“小年”。舊時,每家每戶灶臺上都設有“灶王爺”神位。傳說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每個家庭中監察人們平時善惡的神,人們稱之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被視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每年歲末,灶王爺都要回到天宮中向玉皇大帝報奏這家人一年的善惡,玉皇大帝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的手上。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

人們“送灶”時,會在灶王爺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襪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爺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開,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

數九

二十四節氣——大寒

大寒節氣正值“三九”嚴寒,北方民間有“畫圖數九”的習俗,圖樣有銅錢形、梅花形、文字形、葫蘆形等多種,其中以“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最為著名。這種描紅帖共九字,每字九筆;從頭九第一天開始起,逐日填廓,每天一筆。每填寫完一字,便過一九,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盡。

詩詞欣賞

《苦寒吟》(唐 孟郊)

天寒色青蒼,北風叫枯桑。

厚冰無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壯陰正奪陽。

調苦竟何言,凍吟成此章。

《大寒吟》(宋 邵雍)

舊雪未及消,新雪又擁戶。

階前凍銀床,簷頭冰鍾乳。

清日無光輝,烈風正號怒。

人口各有舌,言語不能吐。

《大寒》(宋 左河水)

蠟樹銀山炫皎光,朔風獨嘯靜三江。

老農猶喜高天雪,況有來年麥果香。

《和仲蒙夜坐》(宋 文同)

宿鳥驚飛斷雁號,獨憑幽幾靜塵勞。

風鳴北戶霜威重,雲壓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須遣酒爭豪。

硯冰已合燈花老,猶對群書擁敝袍。

《元沙院》(宋 曾鞏)

升山南下一峰高,上盡層軒未厭勞。

際海煙雲常慘淡,大寒松竹更蕭騷。

經臺日永銷香篆,談席風生落麈毛。

我亦有心從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

《回次媯川大寒》 (宋 鄭獬)

地風如狂兕,來自黑山旁。

坤維欲傾動,冷日青無光。

飛沙擊我面,積雪沾我裳。

豈無玉壺酒,飲之冰滿腸。

鳥獸不留跡,我行安可當。

雲中本漢土,幾年非我疆。

元氣遂隳裂,老陰獨盛強。

東日拂滄海,此地埋寒霜。

況在窮臘後,墮指乃為常。

安得天子澤,浩蕩漸窮荒。

掃去妖氛俗,沐以楚蘭湯。

東風十萬家,畫樓春日長。

草踏錦靴緣,花入羅衣香。

行人卷雙袖,長歌歸故鄉。

《村居苦寒》(唐 白居易)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紛紛。

竹柏皆凍死,況彼無衣民。

回觀村閭間,十室八九貧。

北風利如劍,布絮不蔽身。

唯燒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歲,農者尤苦辛。

顧我當此日,草堂深掩門。

褐裘覆絁被,坐臥有餘溫。

倖免飢凍苦,又無壟畝勤。

念彼深可愧,自問是何人。

《大寒出江陵西門》(宋 陸游)

平明羸馬出西門,淡日寒雲久吐吞。

醉面衝風驚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溫。

紛紛狐兔投深莽,點點牛羊散遠村。

不為山川多感慨,歲窮遊子自消魂。

《歲寒知松柏》(宋 黃庭堅)

松柏天生獨,青青貫四時。

心藏後凋節,歲有大寒知。

慘淡冰霜晚,輪囷澗壑姿。

或容螻蟻穴,未見斧斤遲。

搖落千秋靜,婆娑萬籟悲。

鄭公扶貞觀,已不見封彝。

《晚登虔州即事寄李侍御》(唐 耿湋)

章溪與貢水,何事會波瀾。

萬里歸人少,孤舟行路難。

春光浮曲浪,暮色隔連灘。

花發從南早,江流向北寬。

故交參盛府,新角聳危冠。

楚劍期終割,隋珠惜未彈。

酒醒愁轉極,別遠淚初幹。

願保喬松質,青青過大寒。

【文字由富平縣地方誌辦公室整理 圖片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