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打破剛兌了,現在銀行的理財還安全嗎?

新言123


客觀的說,是否剛兌,跟銀行理財產品安不安全沒有必然的聯繫,這是一個本末倒置的問題。

什麼是剛性兌付?

所謂剛兌,就是剛性兌付,簡單一點說就是,你買了某金融機構的理財產品,按照合同到期後該機構應該按合同相關條款向你兌付本金和收益,當我們知道理財產品很多都是有一定風險的,不發生風險的,根據合同的預期收益率兌付很正常,但假如發生任何,按照合同應該由你承擔損失,但是金融機構往往為了聲譽,為了之後還能更好的開展業務,所以往往即使發生風險也自行承擔,無條件的為投資者兌付,所以叫做剛性兌付,也就是你買了有風險的理財產品,實際上卻不需要承擔風險。

剛性兌付可能產生的問題

我們知道,投資都是有風險的,需要由投資者承擔,哪有隻賺不賠的道理?如果每一次投資風險產生的損失都讓金融機構來承擔,一次兩次的金融機構家大業大可以消化,十次,百次的呢?而且給投資者造成投資沒有風險,金融機構會剛兌的印象,必然會加倍投資,當損失達到一定量級,金融機構承受能力有限,可能會崩盤,很多投資公司投資者最初認為沒有風險,到最後平臺倒閉,就是這個套路,長此以往必然會會引起系統性風險。

2017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會同銀監會、保監會、外匯局發佈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對銀行規範資金池、打破剛性兌付徵求意見。

2018年4月《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正式稿出臺,明確指出:“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出現兌付困難時,金融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

打破剛性兌付的必要性

不打破剛性兌付,很多客戶根本不仔細看合同,覺得銀行肯定會按說的兌付況,而現在打破剛性兌付了,很多人就提高了風險意識(雖然有的矯枉過正,有風險不代表一定會出現風險)會仔細閱讀和研究合同條款,畢竟要風險自擔了嘛,這對於樹立正確的投資理財觀念很有幫助。

銀行理財打破剛兌了,現在銀行的理財還安全嗎?

前面說了,打破剛性兌付,並不影響銀行理財產品的安全性,理財產品的風險性也不會因為剛性兌付而改變,只是有沒有人替你承擔風險的區別,所以我們還是要在投資錢認證考慮風險問題,而且現在銀行也是有保本理財產品的,還有受存款保險制度保護的50萬元以下保本保息的存款,要安全,選擇還是挺多的。


剛兌還是不剛兌,風險就在那裡,不增不減,這才是問題的實質。


鑫財經


天朝根本沒有什麼叫安全,只有50萬以下定期存款必須是正規的銀行暫時是安全的所有的理財產品都有風險,超過5%以上的理財產品準備暴雷跑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